热门资讯> 正文
2022-01-07 15:45
根据克而瑞数据,百强房企 2021 年全口径销售总额同比下跌 3.2%,权益销售总额同比下跌 6.1%。月度销售情况自 2021 下半年起反复向下,百强累计销售增长由正转负。撇除恒大销售之影响,百强 2021 年全口径及权益销售仍然下跌 1.2%及 3.7%。操盘销售金额排名首 50 位且增速保持较快的以国企背景发展商为主,同比增速均高于 15%。买地方面,按金额计算排名首十位,主要是国企,民企只有碧桂园、龙湖及融创。单看四季度,首十位中只余下龙湖一家民企。在第三轮土拍中,大部分拍地成功的以地方国企(城投)为主,主流房企参与度较低。考虑到一、二月债务集中到期,对行业仍存在压力,建议投资者继续关注国企开发商,或商业租赁业务较强的民企如龙湖等。
数据仍然疲弱
根据克而瑞数据,百强房企 2021 年全口径销售总额约 126,318 亿元,同比下跌 3.2%。权益销售总额约 88,716 亿元,同比下跌 6.1%。在房企债务违约的阴霾下,月度销售情况自 2021 下半年起反复向下,百强累计销售增长由正转负。撇除恒大销售之影响,百强 2021 年全口径及权益销售仍然下跌 1.2%及 3.7%。 百强房企操盘销售金额 110,655 亿元,同比下跌 3.6%。港股房企中,操盘销售金额排名首 50 位且增速保持较快的如越秀(123.HK)、建发(1908.HK)、宝龙(1238.HK)、润地(1109.HK)、绿城(3900.HK)、龙湖(960.HK)等,同比增速均高于 15%,大多以国企背景发展商为主。
2021 年房企卖地情况冷淡
根据克而瑞数据,百强房企全年总买地金额约 37,913亿元,同比下降 15.4%。总新购贷价估算约 87,364 亿元,同比下降 24.2%。总新增土储建面约 52,616,同比下降 34.7%。反映房企在不明朗因素下,买地规模下降,而且新买土地集中在高能级城市。按买地金额排名来看,排名靠前的还是以国企为主,首十位中的民企只有碧桂园(2007.HK)、龙湖(960.HK)及融创(1918.HK)。单看四季度买地金额,首十位中只余下龙湖一家民企。在第三轮土拍中,大部分拍地成功的以地方国企(城投)为主,主流房企参与度较低。
融资边际改善
虽然房住不炒依然为大原则,但楼市降温已达成效,给予房地产调控稍息松动的空间。官方亦逐步释出放松讯号,包括个别地方如东北地区放松楼市调控措施,央行亦强调房地产合理贷款需求须得到满足。按每周商品房成交统计数据,12 月 30 大中城市平均成交套数及面积为 32,198 套及 342 万平米,对比 11 月份环比上升 1.4%及 10.2%,同比跌幅亦在收窄。根据人行数据,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中,居民户中长期新增贷款的当月值于 11 月为 5,821 亿元,同比大幅增加15.3%。
国企完胜
房企们销售四季度整体不理想,销售大多数都低于年初定的目标,平均达标率约 90.3%,只有为数不多的房企达标如润地、建发、越秀、绿城等,以国企背景为主。据了解,房企现金回款率近 80%,国企开发商约 85%以上,情况尚算良好,但受制于预售资金严格管控,民营房企现金流压力仍在。部分房企如中梁、大发延迟派付中期股息以增加现金水平的安全性。考虑到一、二月债务集中到期,对行业仍存在压力,建议投资者继续关注国企开发商,或商业租赁业务较强的民企如龙湖等。
风险提示:i)政策不确定性;ii)房企融资难度增加;iii)银行放款态度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