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2021年港股市场IPO回顾:香港仍是中企境外上市首选

2021-12-30 17:43

2021年的港股市场,无疑是充满失落的一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新冠病毒变异,疫情恐慌再起,教育双减、互联网反垄断等利空政策频出,以地产为代表的旧经济被锤,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也惨遭抛弃,在权重股下挫之中,恒指出现罕见破净,恒生科技指数也屡创新低。许多人说,2021年颠覆了自己的投资方法论与价值观。

2021年度港股市场IPO回顾

2021年,市场流动资金充裕,全球IPO市场的募资金额和上市宗数均有所增加。募资总额和IPO宗数分别同比增长55%和49%。A股市场、美国和香港继续引领全球IPO市场,这些交易所2021年募资总额达2,631亿美元。信息技术、媒体即电信业、医疗保健及生命科学和工业市场是表现最突出的行业,占A股市场、美国和香港IPO市场募资总额高达69%。(资料来源:彭博及毕马威分析,时间截至2021年12月5日,并按照已确认上市项目调整至2021年12月31日。)

据港交所12月21日发布的《香港交易所2021年回顾》显示,香港再度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新股集资市场之一,今年成交额及首三季度业绩均创历年新高,现货股票市场的日均成交金额较去年增加32%,同时新股市场仍然非常活跃,截至12月17日共有92只新股上市,首次公开集资额达3,189亿元。

从行业来看,2021年新上市新股中新经济行业独领风骚,科技、医药行业尤为突出,在92只上市新股中有54家是新经济公司,包括32家医疗保健及生物科技公司,占期内香港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的86.6%。

而据德勤预期,香港今年新股募资位列全球融资交易所第四位,仅落后于纳斯达克、纽交所、上交所。

图片

资料来源:香港交易所及毕马威分析

2021港股IPO盘点

据港交所数据显示,截至12月23日港股募资金额前10支股票募资金额为1883.45亿港元,占总募资金额的59%。互联网科技类的公司占据了7席,其中中概股回归有6家,约占市场集资总额的27%,中概股二次回归上市是香港市场的融资主力军。

图片

虽然,今年港交所IPO融资数量和融资金额较去年双双下降,但丝毫挡不住打新股民的申购热情。相比去年港股打新参与者赚得盆满钵满的程度而言,今年港股打新收益走出了结构化的趋势,盈亏两极分化。在港股市场疲软的市场情绪下,仍有“大肉股”频频出现。如时代天使首日一手收益高达45599港元,诺辉健康、快手及和黄医药首日一手中签收益均超过万元。涨幅方面森松国际及诺辉健康的上市首日收盘涨幅更是超过了200%,紧随其后的快手、医渡科技及时代天使也有超过100%的涨幅,中签的投资者们也收获颇丰。

下面一起看看年度TOP5盘点:

图片

收益榜

图片

涨幅榜

图片

人气榜

图片

2022年港交所IPO市场展望

中金公司认为,展望2022年,尽管内外部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但海外中资股比较优势已经现显,尤其是价格回落背景下的中下游和成长板块可能成为主线。未来12月时间,中金公司预计恒生国企和MSCI中国指数均有双位数的上行空间,主要来自约9%的盈利贡献和8%和5%的估值扩张。

港股市场的不断自我改革完善,将吸引更多公司来港上市。即将在2022年1月1日实施、为香港度身订造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上市制度。香港引入SPAC上市制度可以为市场提供一个除传统的首次公开招股以外的上市渠道,SPAC机制将会提供更全面的融资选择,未来会吸引来自中国和东南亚的高增长、创新和新经济公司在港上市。

在中概股回归和生物科技企业等创新公司上市的推动下,香港市场2021年的募资总额为过去十年的较高水平。大量企业对主板上市依然有兴趣,目前有逾170家公司申请主板上市。

据德勤预计,2022年香港市场将会有约120支新股上市,总上市融资规模约3300亿元,新股市场仍将由TMT、医疗医药板块主导。而中概股回流将是2022年香港新股市场的最大亮点之一,预计明年中概股回流或超10家,将突破历史新高,募资将有机会超过1000亿元。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