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1-12-28 06:25
利用能够投映立体人物形象的“全息投影”及相关模拟技术,视频会议软硬件的开发正在加速。与“Zoom”等现有的视频会议产品相比,全息技术可以提供更自然、更有临场感的交流,加拿大的某初创企业利用世界各地的100个据点,在虚拟空间“metaverse”上提供会议服务。随着远程办公的普及,围绕“后Zoom时代”的技术竞争日趋激烈。
电影《星球大战》中的机器人“R2-D2”用光再现了莱娅公主的形象。看似科幻的模拟技术如今在各种线上会议场景中备受关注。
加拿大的创业公司ARHT传媒拥有使用3D影像生成工具、摄像机和高精密投影仪等制作模拟全息影像的技术。除了纽约和洛杉矶的工作室之外,还与美国大型共享办公室公司wework签约,在全球100个地点设立了据点。用户利用据点召开商业会议。
在瑞士制药巨头诺华(Novartis)赞助的2020年研讨会上,该公司利用在澳大利亚、希腊、德国的3个据点,用3D影像对医生进行了虚拟投影,并实施中转了研讨会。ARHT技术可以让人产生像观看直播一样的临场感,因此与二维面孔排列的普通视频会议相比,观看次数增加了4 ~ 5倍。
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拉里·奥莱利说:“比起传统的(2次元)影像传送,我们可以提供进行更有感染力的演讲的线上场所。”
新冠疫情下Zoom一跃成为时代的灰姑娘。但是,如果只是发言者面容的切换接力,双向的对话有时会显得欠缺圆滑性。弥补Zoom缺点的技术之一就是全息投影。
全息投影的词源是希腊语的“holos”(全部),意思是记录包括立体在内的一切。严格来说,是指对在物理学上用于防伪纸币等的使2个光波进行干涉,从而记录立体位置关系的材料和方法,但在商业上,则作为包含3D数据的记录和再生效果的整体意义词汇被广泛使用。
也有将光照射在半透明屏幕上,通过视频投影仪的光使影像浮现,用液晶和透镜再现立体,利用大脑的错觉模拟二维的手法。
美国微软也在关注全息投影技术,着手混合现实(MR)技术,该技术通过眼镜型设备连接现实和虚拟空间,将CG设计图展现在用户的视界中。负责视频会议“Webex (webx)”的美国大型网络设备公司思科系统(Cisco Systems)也推出了全息投影服务。
通信业界对全息投影技术寄予厚望。因为随着高速通信规格“5G”和新一代通信规格“6G”的过渡,移动通信能够传送的数据量将大幅增加,有助于开拓新的用途。
瑞典通信设备巨头爱立信在6G技术概要中,将全息投影作为下一代技术之一。据该公司介绍,全息图像传输的数据量是4k画质的4倍。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其在5G网络上与通信公司德国沃达丰(Vodafone)进行了远程会议的实证实验。在日本,NTT docomo也看好全息投影作为5G以后的应用技术。
瑞士的创业公司inverse开发出了一款用一台电脑就能简单地在计算机上开会的软件。以电脑摄像机拍摄的自己的影像为基础,自动在虚拟空间中创造出3D分身。“比Zoom更自然的交互成为可能。”该公司总裁伊沃·佩特罗夫强调。例如,创造出只有上半身的分身,在虚拟空间的会场通过肢体动作来传达信息。因为可以让很多全息投影聚在一起,所以在参加人数多的发表会上,比起二维面孔排列的现有视频会议更容易传达意图。
日本的索尼集团和软银集团的Realize Mobile Communications拥有全息摄影工作室,提供专业的艺术和运动视频。另一方面,创业公司霍洛奇开发了个人使用电脑和手机拍摄自己的样子,将其变成立体影响,在虚拟空间中投放的软件。22年1月也将作为电脑和iPhone的应用程序免费提供。
在对新冠新变种奥密克戎的警戒持续的情况下,远程会议持续普及的可能性很高。根据印度调查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的统计,2026年视频会议的世界市场规模将达到224亿7000万美元,今后5年将扩大约2.5倍。随着远程办公的普及,人们需要更准确、更顺畅的沟通,实现这一功能的技术也将加速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