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蚂蚁消费金融资本金将增至300亿,如何理解股权变局?

2021-12-27 07:39

2020年9月14日获批筹建、2021年6月3日获批开业的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最近迎来了新情况,注册资本大幅增加220亿元至300亿元。也即2021年6月4日,蚂蚁消费金融刚刚成立,至今不过6个多月的时间。截至2021年9月底,蚂蚁消费金融总资产、净资产分别达到600.98亿元和74.75亿元(今年6月4日至9月30日期间税后亏损达到5.25亿元)。

一、重庆蚂蚁消费金融大幅增资220亿元至300亿元

2021年12月24日晚间,中国信达(1359.HK)发布公告称其拟出资60亿元增资重庆蚂蚁消费金融。同时此次重庆蚂蚁消费金融将向蚂蚁集团、鱼跃医疗、中国信达、舜宇、博冠科技、渝富资本等6家认购方拟合计增资220亿元,意味着重庆蚂蚁消费金融的注册资本将由80亿元增至300亿元。考虑到此次增资前,重庆蚂蚁消费金融的注册资本已经在30家消费金融公司中位列第一,因此300亿元的注册资本将进一步强化其在消费金融领域的绝对头部地位。

二、股权变局:蚂蚁集团仍持股50%、信达由间接变成直接持股(二股东)

(一)此次增资后,重庆蚂蚁消费金融公司的股东数量达到11家。

1、中国信达、舜宇光学、博冠科技、渝富资本等四家为新进股东。其中,渝富资本的进入可能是因为考虑到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本身注册在重庆这一因素。

2、蚂蚁集团和鱼跃医疗的持股比例保持不变,仍分别为50%和4.99%。当然如果加上阿里巴巴对千方科技的持股,则蚂蚁集团对重庆蚂蚁消费金融的持股比例合计达到50.26%左右(增资前为50.989%)。

3、南洋商业银行、国泰世华银行(中国)、宁德时代、千方科技和中国华融未参与此次增资,其持股比例均有明显下降。具体看,南洋商业银行的持股比例由15.01%降至4.003%、国泰世华银行的持股比例由10%降至2.667%、宁德时代的持股比例由8%降至5.867%、北京千方科技的持股比例由7.01%降至5.141%、中国华融的持股比例由4.99%降至3.659%。

(二)中国信达的持股比例则达到20%,为重庆蚂蚁消费金融的第二大股东。

若加上信达旗下的南洋商业银行,则意味着信达系合计持有蚂蚁消费金融的比例将达到24.003%(较原来南洋商业银行15.01%的持股比例提升了9个百分点)。

三、如何理解蚂蚁消费金融的股权变局?

(一)早有预兆:承接两家小贷公司和大规模消费信贷需要大量补充资本

1、此次蚂蚁消费金融大规模增资并非没有预兆,考虑到按照整改方案,蚂蚁消费金融需要承接两家小贷公司(即重庆蚂蚁商城小贷和重庆蚂蚁小微小贷)的消费信贷业务,花呗和借呗亦将成为蚂蚁消费金融的专属信贷产品。同时2021年2月19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1)24号),明确商业银行与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互联网贷款的,单笔贷款中合作方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参见互联网贷款监管手册)。

3、在小贷公司发展受限的情况下,蚂蚁集团无疑会把重心转向刚刚成立不久的消费金融公司。虽然消费金融公司的杠杆可以放大到10倍(小贷公司仅为5倍),但是在监管部门的高杠杆约束下,若资本无法持续补充,蚂蚁集团后续消费信贷业务的规模空间势必会被大幅压缩。

(二)关注信达等国资体系的进入

目前在蚂蚁消费金融的股权结构中,多了两家国资背景的企业,分别为信达和渝富资本,这两家企业合计持有蚂蚁消费金融26%以上的股权比例,前者则为蚂蚁消费金融的第二大股东。我们更关心的是,近期频繁有动作的信达为何会直接介入蚂蚁消费金融的增资?

如果联想集团到信达的本身职能(处置不良资产)以及信达近年在锦州银行、华融资产风险事件的作用,则不难想象信达直接入股蚂蚁消费金融的背后原因。可以预期的是,国资背景愈发浓厚的蚂蚁消费金融,未来在发展上势必会告别过去那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需要更多回应政策层面的关切。同时,目前蚂蚁消费金融的董事和高管人员配置中,信达会不会增加1-2个席位也值得关注。

(三)消费金融仍可有作为,今年以来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增加了注册资本

国资背景的企业入股或增资蚂蚁消费金融至少能够表明,未来消费金融业务仍然可期。事实上除蚂蚁消费金融外,今年以来,多家消费金融公司亦增加了注册资本,如11月4日北银消费金融注册资本由8.50亿元增至10亿元、10月月19日招联消费金融注册资本由38.69亿元大幅增至100亿元、9月22日苏银凯基消费金融注册资本由6亿元大幅增至26亿元、3月25日杭银消费金融注册资本由12.60亿元增至25.61亿元。

End.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