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1-12-22 14:21
12月20日,Sirnaomics Ltd(圣诺制药)正式启动香港公开发售招股程序,意味着圣诺制药即将在港股上市,让国内小核酸药物第一股花落圣诺制药基本成为现实。
其实早在2020年12月,同样是专注于创新型小核酸药物研发的瑞博生物,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创板上市申请,坊间一度热传,瑞博生物将会是国内小核酸药物第一股。
但在2021年5月,瑞博生物和保荐人国泰君安分别向上交所提交了撤回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上交所终止了对瑞博生物上市审核。两家同样被给予厚望的同类药企,上市之路却大相径庭,背后有什么隐情,让我们一探究竟。
瑞博生物在研药物有10款,适应症涵盖糖尿病、肿瘤癌症、眼科疾病、肝炎、心血管疾病。圣诺制药在研药物有16款,适应症涵盖肿瘤癌症、流感、新冠病毒、疫苗、心血管疾病、肝炎。
从在研产品适应症分类对比来看,瑞博生物涵盖5类疾病,圣诺制药涵盖6类,并没有太大差距。但将产品适应症占比和研发进展情况结合对比分析发现,瑞博生物产品管线中心血管疾病药物最多,占到50%,而偏偏研发进展最快,且是主力产品的SR062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SR061是用于治疗视神经损伤相关的眼科疾病,SR063是用于治疗AR-V7阳性前列腺癌,这让人感觉到瑞博生物的管线布局和研发方向错乱。适应症为肿瘤癌症的研发产品最多,但却进展缓慢,而主力产品适应症又略显单薄。
相反,圣诺制药产品管线中,肿瘤癌症产品最多,占50%,且主力产品STP705用于治疗非黑色素瘤皮肤癌、鳞状细胞原位癌、皮肤基底细胞癌、肝癌等,还可用于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以及用于医美脂肪塑性,STP707用于治疗肝癌,以及肝和肺的纤维化,体现了圣诺制药管线布局和主力研发方向的一致性。
此外,圣诺制药产品管线中还有新冠病毒、疫苗(新冠)的产品,也“蹭”到了时下新冠疫情带动的热点,给人一种圣诺制药管线布局和主力研发方向更合理更有前景的遐想。
众所周知,决定一家药企研发能力高低,取决于其自主创新程度。圣诺医药的主力产品STP705和STP707,是由圣诺制药自主开发并拥有全球权利,STP705用于治疗某些肝癌及肝纤维化已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认定。
而瑞博生物的主力产品SR062是由Ionis开发,于2017年从Ionis引进,另一款产品SR063也是由Ionis开发。此外,产品SR061初期由夸克公司开发,2012年瑞博生物和夸克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瑞博夸克,2020年瑞博生物将瑞博夸克收购为控股子公司并更名为瑞博居尔,SR061在许可地区的后续研发由瑞博生物主导承担。
值得关注的是,圣诺制药主力产品已有多项License out合作。2020年,与信达签订合作协议,开发由STP705及sintilimab(一种抗PD-1单克隆抗体)组成的联合疗法,用于晚期癌症,包括美国的NSCLC(联合疗法);2020年,与上海君实签订合作协议,开发由STP705及抗PD-1单克隆抗体toripalimab组成的联合疗法用于晚期黑色素瘤、鳞状细胞癌及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及美国的其他协定临床应用。
以上种种情况显示,圣诺医药的自主创新能力更能得到市场认可。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