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金:补能刻不容缓,换电呼之欲出

2021-12-14 11:25

投资概要

电动汽车需求快速爆发,带动补能矛盾日益突出。我们预计,2021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826万辆,车桩比高达3.17,且仍在加速攀升。2022年将有1000万新能源车主,不得不依靠公共充电系统补能,矛盾将日益突出。

充换电基建的投资机遇凸显,我们预计2022年将出现 “换电大爆发、车企加速超/快充站自建、慢充加速进小区”。

换电模式具有 “成本低、坪效高、电网友好、梯次利用”等优势,并最终构建 “换电-电动汽车” 新电力系统。

根据我们测算,1个标淮换电站,可服务营运车辆100台,私家车辆450台,效率类比50个50kW快充桩,或245个7kW慢充桩,并且具有:

  • ①设备商、运营商、电池银行等产业链企业协同配合,挖掘电池高周转的经济价值,实现全生命周期高收益;
  • ②显著降低消费者购车价格门槛;
  • ③减少里程焦虑、电池技术迭代及残值焦虑、充电焦虑等优势。

我们预计,政策引导、巨头推动和标准化趋势下,换电模式有望快速发展,形成“换电-电动汽车” 的电力新系统,协同慢充和快充,逐步替代加油站体系。

我们预计,换电模式的商业化分 “三步走”:

  • ①营运车辆(重卡、物流、出租车、专车)受益车辆标准化和营运区域化,有里快速起步,实现〝0到1;
  • ②换电网络密度提升,平价车型将增加换电版本,受到价格敏感消费客群(里程焦虑、充电焦虑)青睐,倒逼整车配合、电池企业加速电池标准化,实现“1到100”;
  • ③随着动力电池为代表的硬件标准化实现,换电版本向中高端全面渗透,实现 “主流普及”。

我们预计,根据电动车保有量预测,通过悲观/中性/乐观假设,对应2022年和2025年匹配换电站总数为2000座/1万座、4000座/3万座、6000座/5万座。2022年将成为换电站商业化 0到1〞的重要转折点,将带来对应产业链投资机遇。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推广不及预期。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