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张慧: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正式进入投资期,要把握ESG背景下的投资热点

2021-11-30 18:43

原标题:张慧: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正式进入投资期,要把握ESG背景下的投资热点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绿色”和“碳中和”概念的基金已经超过2000亿人民币,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正式进入投资期,为当前国内投资的方向提供了指引和充足的资本条件。”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张慧,在11月25日由经济观察报、经观传媒共同举办的2021宏观经济论坛卓越金融十年盛典上结合自身经验,就“金融与‘双碳’目标的关联度”这一话题进行了分享,并向大家阐述其工作是如何受到“双碳”目标的影响,又如何对“双碳”目标产生实际的助力。

同时,张慧先生也表示,华兴资本已经率先关注到“碳中和”政策的机遇,从去年底到今年初,华兴资本组织相关团队对“双碳”政策在能源、交通、工业领域带来的交易机会做了梳理和研究,同时与这个行业的优质项目方做了深度访谈。

以下为嘉宾讲话实录:

主持人提问:

请张慧先生从自身的角度谈一谈您和“双碳”目标的关联度,尤其您的工作受到“双碳”目标的哪些影响?以及您的工作是如何助力“双碳”目标的?

张慧认为: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华兴资本的张慧。针对目前我的工作范围对“双碳”目标有什么样的作用,我想从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谈起。《意见》指出,构建与“碳达峰·碳中和”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鼓励社会资本设立绿色的低碳产业投资基金。这一引导性意见提出,也带动了整个投资界对于“双碳”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关注。目前在“双碳”政策的推动下,我们看到高瓴,红杉这样一些比较知名的基金机构快速、大量地投入到低碳和“双碳”经济的投资项目的方向中来。据不完全统计,当前“绿色”和“碳中和”概念的基金已经超过2000亿人民币,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正式进入投资期,为当前国内投资的方向提供了指引和充足的资本条件。

华兴资本率先关注到“碳中和”政策的机遇,我们从去年底到今年初组织了相关团队,对“双碳”政策在能源、交通、工业领域所带来的交易机会做了梳理和研究,同时也组织团队对这个行业的优质项目方做了一些访谈。未来将持续捕获绿色经济产业及各赛道的领头羊,主导和参与“碳中和”目标下的制高点的交易,推动新经济的发展变革,也推动30·60的政策性导向的实现。

主持人提问:

ESG指数的推出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衡量投资资产价值的标准。从投资者的角度看,ESG因素纳入到投资者的考量范围,在当前“碳中和”背景之下最具有投资价值的价值点有哪些?请张慧先生做分享。

张慧认为:

在整个“碳中和”背景下,市场目前投资的热点非常多。我们比较熟悉的有电动车、储能和一些新材料、环保、材料应用等。相对而言,近期我会比较关注电动化的整车赛道,在“碳中和”的推动下,电动智能化技术的加速迭代,中国的能源汽车发展时期将大大地超预期。基于多能源、多技术路线的发展,预计中国2022年到2023年有望提前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20%的规划目标。而与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的供给仍然较为有限,消费者的需求仍未得到充分的挖掘,电动车整车领域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跨界造车的浪潮兴起,智能化网联汽车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核心。具有良好品牌形象、软硬件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以及整车品牌有望抓住机遇,实现快速超车。

相对而言,电动车的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也决定了电动车的性能和成本。技术进步和国产替代是未来三电发展的核心趋势。电池方面和新材料、新技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梯度的利用和拆解回收也是发展的机遇,这也在新能源车和新能源的应用场景大范围使用后,成为新能源的后市场。电机方面,大功率、轻量化、一体化,是未来电机发展进步的核心。电控方面,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也将带来巨大产业机遇。整个的新能源车的领域,是我觉得具有比较明显的、而且能得到市场验证的投资点。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