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企业用工荒、民众求职难:美国劳动力市场为何低迷?

2021-10-02 10:41

  原标题:企业用工荒、民众求职难:美国劳动力市场为何低迷?|记者观察

  感知、力控系统、视觉系统、操作系统等技术瓶颈能否得到突破,决定了智能机器人能否更好地替代人力。

  一边是企业招工难,一边是失业者找不到工作,美国劳动力市场怎么了?

  当地时间9月30日,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显示,截至9月25日的一周,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为36.2万人,高于预估值33.5万人,比前一周增加了1.1万人。初请失业金人数增加,意味着美国市场上的招聘活动仍较为疲软。

  同时,美国最新职位空缺及劳动力流动调查(JOLTS)显示,美国7月职位空缺数升至1090万人。这是该数据继6月首破千万大关后,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还有840万的失业者找不到工作。

求职网站Indeed称,美国企业招工难,在蓝领工人较为集中的建筑、零售业显现得较为明显。美国全国独立业务联合会的调查显示,目前该联合会44%的企业正在招聘技术工人,66%的建筑公司称没有足够工人雇用。另据招聘机构iCIMS的报告显示,7月美国交运行业职位空缺数较今年1月增加了14%,招聘需求人数激增42%,但应聘人数却下降了25%。从事制造相关岗位比白领职位吸引的申请者更少,招聘时间也更长。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企业招工难,尤其蓝领工人招工难,与蓝领工人供给短缺息息相关。主观上看,疫情改变了蓝领工人就业观,失业补助金补贴力度较大,使蓝领工人缺乏复工动力。客观上看,美国蓝领工人疫苗接种率低,也阻碍了其正常复工。

  牛津经济研究院美国首席经济学家达科(Gregory Daco)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美国目前面临的问题不仅是工人短缺,更是劳动力供需暂时的不匹配。

蓝领工人都去哪儿了?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美国辞职人数比疫情前高出13%。在蓝领工人较为集中的领域,7月约有42万、39万和88万人离开制造业、建筑业和零售贸易领域。

  达科认为,之所以美国蓝领就业市场劳动力供应短缺,与美国蓝领工人就业意愿密切相关。就业意愿则取决于联邦政府失业补助、疫情带来就业观念变化、民众能否适应疫情期间工作方式等因素。

  疫情期间,美国政府提供的失业补助金颇为慷慨,失业者足不出户就可挣得比工作时还多。以中西部的俄亥俄州为例,一位失业者每周可领取498~972美元不等的救助金。据俄亥俄州零售行业部门提供的数据,零售企业的工作人员的时薪约在15~18美元/小时之间。如以每周40小时工作时间计算,他们每周薪酬则在600~720美元之间。

  同时,疫情令工作自由的重要性日渐突出。2020年,美国参与零工经济的人数同比增长33%。倾向于打零工的民众称,零工让其工作时间更灵活。

  美联储在最新褐皮书中表示,一些女性和年长者也在疫情期间退出劳动力市场。达科解释称,这是由于年长者较难适应远程办公,选择提前退休。由于不少学校及在疫情期间关闭,部分家长(尤其是母亲)只能留在家中照料孩子。

  除上述主观因素外,王勇则认为,还有一个客观因素抑制了人们复工:即美国蓝领工人疫苗接种率较低。

  市场调研机构Morning Consult的数据显示,在疫苗接种意愿方面,农业、建筑业和零售业工作人员持否定态度最高,分别为37%、27%和24%。科技和金融行业则接种率最高。据美联社报道,一些企业从8月开始对工作人员做强制疫苗接种要求,这使得没有接种疫苗的蓝领工人难以返回工作场所。

值得指出的是,虽然企业表示正努力招工,但许多失业者称他们很难被录用。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目前超过840万的失业者仍在找工作。长期失业者的人数也在增加,40%的失业者至少失业六个月以上。

  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商业服务、教育和卫生服务领域存在180万个职位空缺,但上一份工作在该领域的人数只有92万人,这意味着新入职的工作人员并没有该领域的工作经验。这一现象在制造业、酒店业也有所体现。

  摩根士丹利则在报告中认为,区域错配是劳动力市场错配的另一原因。“疫情期间,许多人不想再通勤了,所以大家更倾向于在城市郊外和小城镇居住。这带来的后果是,在纽约、旧金山等大城市,需要填补的低端岗位越来越多。”

AI能解决招工难的问题吗?

  对于解决招工难的问题,有美国媒体近日报道称,美国制造业企业,包括零售在内的服务业企业已开始部署更多自动化技术,以替代一些劳动力。目前,一些智能机器人已开始或准备做一些抛掷比萨饼面团、运输医院床单、分拣货物等工作。

  那么,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有望解决美国乃至全球蓝领工人短缺的问题吗?

  对此,AI智能机器人公司思灵联合创始人赵悦凯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几年,AI智能机器人在工业、医疗领域的应用已有较大突破,智能机器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或替代人力工作。

  “我们公司的智能机器人可以尝试装配手机和面板类产品,也可以参与组装汽车零部件等。在工作效率上,由于机器人可以一直工作,其工作效率可以是人工的两倍或更高。”他表示。

  但为什么在疫情期间,智能机器人却没有有效解决招工难的问题?对此,赵悦凯坦言,AI智能机器人在短期内多大程度上可以替代人力,也需分各个案例来看。“任何类型的机器人都需通过理论、技术和认证过后才可正式使用。”

  赵悦凯表示,在工业领域,机器人能否更好地替代人力,核心点在于机器人能否具备高度智能化、柔性化以及精密的手脑眼配合能力。比如说,在视觉处理方面,传统机器人处理金属表面的划痕和反光的时候,往往遇到精度不够的问题。而在执行各类插拔任务时,传统机器人由于缺乏力控能力也难以胜任。能否突破感知、力控系统、视觉系统、操作系统等技术瓶颈,决定了智能机器人能否更好地替代人力。

  他还称,目前AI智能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客户一般都是B端客户,因为工业B端客户普遍对于从劳动力密集型向自动化及智能化生产转型具有迫切需求。而对于像零售、物流等C端服务类场景,其环境较为复杂,遇到的情况多种多样,以目前的技术发展情况来看,AI智能机器人在这一应用场景的大规模落地恐怕尚需时日。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