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1-09-27 17:11
近日,小鹏汽车总裁顾宏地在一场电话会议上表示,小鹏汽车或许会考虑收购不太成功的竞争对手,以在未来扩大产能。顾宏地称,“如果我们在一两年间需要更多的产能,我们可能会考虑通过合并与收购获得更多产能。”
产品阵营不断扩充 自建产能可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小鹏汽车交付量持续攀升及产品阵营不断扩充。该公司二季度财报显示,第二季度小鹏汽车交付量为17398辆,同比增长超400%;第二季度P7交付量为11522辆,创下季度交付量新高,环比增长44.5%。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上半年的交付量已超过2020年全年的交付量。
今年8月份,小鹏汽车交付7214台新车,连续2个月交付量超过7千台。今年1-8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45992台新车,同比增长334%。伴随着小鹏汽车交付量快速的增长,这就要求工厂产能也需要同步扩充。据了解,虽然小鹏汽车肇庆工厂二期扩建项目已于8月18日正式启动,但是预计要明年上半年才能释放产能,此外广州工厂预计明年一季度主体结构可以完工,三季度才正式开始量产。正所谓“远水救不了近火”,当自建工厂产能可能无法满足需求时,那么通过并购扩充产能,便成为了一种有效的选择。
一边是交付量攀升带来的产能扩充的压力,一边是产品阵营不断丰富带来的产能扩充的挑战。9月15日,小鹏汽车旗下第三款车型P5正式上市,补贴后售价15.79-22.39万元。P5的上市将小鹏汽车的产品序列扩展到了15万这个级别,不仅丰富了小鹏的产品阵营,也提升了小鹏汽车的销量潜力。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此前介绍称,小鹏汽车肇庆工厂已经开始P7、G3i和P5三款车的并线生产,预计小鹏汽车四季度单月交付量有望达到15000辆。
随着P7畅销和第三款新车P5正式上市,小鹏汽车未来的产能也变得愈发紧张。尽管小鹏汽车早已在多个城市建厂提高产能,但从工期上看,小鹏工厂的产能提升最早也要在明年上半年才会有实质性进展,反观产品端:P7销量稳步增长、G3i即将进入规模交付、P5需要充足产能支撑,那么通过并购扩充产能就成了解决产能困局“好又快”的最优方案。
国家鼓励新能源车企做大做强 小鹏汽车或走上并购之路
9月13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发布会中表示,下一步,新能源汽车企业要做大做强。现在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太多,处于小而散的状况。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各方面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热情很高,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很大促进,但是也要看到新能源汽车技术含量高的特点,所以资源应该尽可能市场化集中,避免分散。
有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产能达到2669万辆,但市场销量仅为136.7万辆,产能严重过剩。同时,赛迪智库也撰文指出,“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加剧,不仅会带来资金、土地和人才等资源要素的闲置与浪费,甚至还可能带来价格方面的恶性竞争,不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汽车赛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谁能做大做强?谁又将被淘汰,被合并重组?目前我国的新能源车企可分为三类,以蔚来、理想、小鹏为代表造车新势力;从传统车企适应发展需要转型成立的比如极氪、岚图 、极狐、广汽埃安等新能源车企或纯电品牌;集度、小米汽车等互联网科技大厂下场造车所成立的新企业。
天眼查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增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48家,2020年全年新注册21 家,截至目前达到479家。其中,注册资金超过4亿元的大型企业仅占14.6%,注册资金在4000万至4亿元间的中型企业占比达44.1%,注册资金小于4000万元的小型企业则占到41.3%。
根据中汽协发布8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可以看到,排行榜前十款车型均出自比亚迪、广汽等传统车企以及造车新势力品牌,其占到了新能源市场上6-7成的市场份额,甚至预期有望继续走高。可以看到,市面上仍然有不少新势力车企销量遇冷的情况。
业内分析,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兼并重组,将有效利用车企工厂的剩余产能,将行业里之前存在的新能源汽车“代工”制造模式推向“共线生产”模式,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能效,避免土地、机械等资源的浪费。
总之,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激烈,优胜劣汰是必然,造车新势力最多时有300多家,而在经历融资-车型设计和发布-产能建设-量产交付等一系列考验后,唯有优秀的车企能存活并实现可观的销量,未来新能源汽车企兼并重组或成为常态。例如,近日传小米汽车将通过收购宝沃汽车获得生产资质。
就像小鹏汽车总裁顾宏地说的一样,如果小鹏汽车在一两年间需要更多的产能,小鹏汽车可能会考虑通过合并与收购获得更多产能,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