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40年后,扶我起来再看一眼新能源

2021-08-09 07:10

  怎么应对高估的新能源?不妨从2000年前后的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中找点借鉴。

  来源 | 懒猫的丰收日

  新能源真的很火。

  国外,拜登签署了美国最激进的新能源车政策,2030年零排放汽车将占“半壁江山”。

  国内,某头部券商直接给出了宁德时代2060年的经营预期。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今年应该是.....2021年?

  之前卖方给热门赛道2035年的估值,懒猫都觉得不可思议,现在看来,我还是太缺乏想象力了啊~!

  基金公司也不甘落后。

  7月27日,华夏基金“碳中和ETF”正式发售,誓要拿下第一只碳中和指数基金,捍卫“指数基金一哥”的荣誉。

  但,易方达和广发基金竟然不走寻常路,成功截胡华夏基金。

  7月28日,易方达直接将旗下的“低碳ETF”改名为“碳中和50ETF”。

  同一天,广发基金也将旗下的“环保ETF”改名为“碳中和龙头ETF”。

  要知道,华夏基金的碳中和ETF今天才上市交易,足足晚了9天。

  乱了,乱了,各方围绕新能源大打出手,乱成了一锅粥。

  01 新能源怎么就火起来了?

  春节前,白酒还是YYDS。

  这才过了几个月,新能源咋就成了流量担当?

  追根溯源,这要从去年7月份那场戛然而止的小牛市说起。

  全面牛市预期落空后,机构资金选择了抱团一两个品种,重点突围。

  当时选择的是白酒和新能源。

  在抱团资金的助推下,白酒和新能源一路高歌猛进,张坤、赵诣先后封神。

  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高估值压力下,抱团资金崩溃,白酒和新能源也在春节后持续回调。

  行情就这样进入真空期,机构资金也没了方向,苦熬着。

  熬着熬着,就又有资金耐不住寂寞,想搞事情了。

  但,低估的看不上。

  看得上的,估值又都高高在上。

  往哪个方向抱团呢?

  矮子里拔将军,谁的成长空间大、确定性高,就重新抱团谁呗。

  白酒、医药是刚需,确定性最高,但一眼望到头,成长空间有限啊。

  只有新能源,不管光伏还是新能源车都即将摆脱补贴,具备了和煤电、燃油车硬碰硬干一仗的实力。

  成长空间彻底打开,未来几年的业绩预期也都拉满了。

  于是,新能源就成了各路资金的最佳选择。

  我们看到,能力圈在医药的兰兰,买了新能源。

  专注科技股好多年的冯明远,为了基金名副其实,也将从仓位从科技股换成了新能源股。

  因白酒名声大噪的侯昊,更是顺势发了新能源指数基金。

  就这样,新能源取代白酒,创新高,成为新·YYDS。

  02 新能源估值高不高?

  大涨后,新能源估值高不高?

  高。

  那是相当的高。

  这是新能源车指数的估值,

  PE是74.96倍,已经超过春节前的估值。

  龙头股的估值更高。

  宁德时代,过去一年涨了157%,PE达到186倍。

  机构对宁德时代的一致预期是,3年翻两番,2023年业绩达到236亿。

  也就是说,3年高速增长后,宁德时代PE还有54倍(和医药、科技龙头股现在的估值差不多)。

比亚迪更夸张,过去1年涨了3%,PE达到了199倍。

  机构对比亚迪的一致预期是,3年翻一番,2023年业绩达到96亿。

  3年后,比亚迪的PE是90倍。

  说新能源,尤其是新能源车估值不高,那是骗人的。

  这么高的估值,新能源行情能坚持多久?

  03 怎么应对高估的新能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怎么应对高估的新能源,不妨从2000年前后的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中找点借鉴。

  不得不说,今天的新能源和当时的互联网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两者都是下一个时代的新技术。

  互联网对人类社会20年的改造,大家已经有目共睹。

  新能源一旦大规模应用,人类也将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地缘政治格局会因此改写,人类也可能进入下一个新纪元。

  而且,当时美国也有互联网顶层规划,

  1993年,克林顿公布了“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计划。

  整个行业也处于飞速发展中,

  IBM和DELL成功将电脑带入寻常百姓家。

  2000年时,已经有4300多万台个人电脑成功联网,是1990年的130多倍。

  华尔街也没闲着,

  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摩根士丹利分析师Mary Meeker狂推互联网公司。

  买互联网的基金经理更是如过江之鲫。不买互联网,那你就是跟不上时代潮流。

  只知道买可口可乐的巴菲特,还因此被嫌弃“过时”。

  新技术,政策支持,行业飞速发展,明星分析师力推、明星基金经理狂买...

  烈火烹油之下,纳斯达克指数高歌猛进了4年多。

  1996年到2000年最高点,足足涨了5倍。

  但好景不长,随后泡沫破灭,纳斯达克指数在2年半中跌了78%,回到了1996年的起点。

  唏嘘~

  大家也看到了,虽然热闹了好几年,但互联网哪来的还是回哪去了。

  没必要因为还在赚钱,就无视泡沫或高估值的存在,多一份小心,留一丝清醒,总是好的。

  但是,也要正视一个事实:

  没人能猜到泡沫会在何时破灭。

  纳斯达克泡沫持续了5年,期间的任何一次下车或做空,事后来看都是错误的。

  电影《大空头》看过吧,主人公(迈克尔 · 布瑞)看到了房地产泡沫,但提前2年多做空,险些没撑过去。

  而且,泡沫也不一定就要破灭。

  所谓泡沫,就是市场价格远高于内在价值。

  但请永远记住一点,内在价值是可以不断增长的。

  通过内在价值的增长,是可以消化泡沫的。

  Facebook涨了那么多,PE只有26倍。

  谷歌涨了那么多,PE只有29倍。

  微软也涨了不少,PE只有35倍。

  毫无疑问,新能源估值已经很高,但估值高,不代表不会继续涨,比如,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估值高,崩盘前同样能涨好几年。

  甚至,长期持续下去也不是没可能。

  比如,过去10年美股科技股牛市。喊美股崩盘的声音喊了10多年,但美股还在创新高。

  当然,也有可能因为太热闹,很快就跌下来了。

  比如春节前抱团的白酒。

  泡沫的三种结局,新能源会走哪一条呢?

  我们很难精准的判断短期市场走势,不排除少数人艺高人胆大,游刃有余,能够从复杂的行情中赚到钱。

  这类人,通常也不需要别人给意见、给答案。

  对于更多普通人来说,能赚让自己感到舒服的钱才是最重要的事,当所有人都抢着要上车的时候,恰恰是危险的时候,春节前已经踩过一次坑的人,不要来回掉进同一个坑里哦。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