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1-07-12 09:11
本文来自“张忆东策略世界”。
一、为什么港股行情近期这么差?因为「三季度风险集中释放」,其中互联网等政策风险超预期
1.1、中期策略《拥抱未来的核心资产》指出,百年大庆之后,三季度可能是下半年的风险释放相对集中的阶段:中国处于「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正是趁机化解存量风险的好时机,判断下半年行情先抑后扬。
1.2、「七一」之后,风险集中释放如期而至,部分房地产商破产传闻引发中资美元债以及金融地产等传统行业大跌;互联网监管超预期加码、医药CXO行业政策等,导致互联网以及医药连续大跌。港股三季度果然先「抑」了。
二、行业监管政策风险会不会对港股形成长久压制?不会!中国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反垄断反躺赢,短期引发担忧,长期有利于科创、高质量发展
2.1、互联网板块对港股的压制短期有望边际弱化。互联网行业进入存量竞争+严监管、反垄断的新阶段,港股互联网板块整体杀跌、风险快速释放。恒生科技指数PE-TTM回落到24.4倍,而2022年EPS预测增速高达41.4%。
2.2、与时俱进,寻找行业监管政策风险背后的机遇。从互联网等行业监管政策变化,领悟中国宏观战略导向变化——从供给侧改革做减法、「剩」者为王、赢家通吃,转向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反垄断反「躺赢」。与此对应,核心资产长牛进入新阶段,从大盘龙头转向更具成长性细分行业龙头,特别是科创小巨人。
三、外资是不是撤退了?会不会是系统性风险?不是!下半年港股美股都不是熊市,中期流动性不紧,短期资金行为不改全球资金增持中国资产大趋势
3.1、短期外资可能出于避险需求而从港股回流美国,但长期港股受益于老外买中国资产。0705-0709市场呈现「强美元、强美股、强美债、新兴市场下跌」。
3.2、下半年,中美货币流动性环境难紧,美国Taper、加税等政策或带来短期扰动,但没有系统性风险,低利率环境将是长期的常态。下半年中、美经济趋弱,美债收益率在8-9月或有反弹,但是不会重演2、3月式飙升。
四、国内化解存量风险加码,会不会重演2018年下半年?不会!这次在大国博弈持久战背景下,中国更注意把握宏观调控节奏,预调微调
7月9日人民银行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支持实体经济,可以对冲三季度信用风险密集冲击的压力,对冲内外需增速下行压力,并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五、港股未来会不会成为被边缘化的「价值陷阱」?不是!港股将是拥抱新经济的高地
1)加强中概股监管和企业到国外上市的监管,对港股利大于弊,将加速优质型经济股票到港股和A股上市,港股市场结构持续优化。过去几年随着港股制度改革,市场结构发生了剧变、恒指发生优化,科技、医药、消费占据了主导。
2)7月港股调整之后,新经济领域的成长股龙头,性价比凸显,恒指2021年预测EPS增速将达到33.8%,恒指2021动态估值仅为12.7倍。
六、投资策略:以长打短、大智若愚,逢低耐心布局优质成长股
1)维持「下半年宏观有惊无险、A股港股都不是熊市、行情先抑后扬」的基本判断。7月上旬快速调整之后,港股市场步入企稳筑底的阶段,8月份中报业绩有望提供向上的动力。
2)当前不建议在悲观恐慌情绪下降仓位,建议卧倒装死等反弹,或趁机优化持仓组合。
3)优质成长股是港股中长期的主战场,逢低加仓高景气的物管、医药、品牌消费、新能源车、半导体等领域高性价比的成长股。
4)左侧布局互联网、教育、电子烟等受到监管政策风险影响较大的行业龙头。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增速下行;中、美货币政策宽松不达预期;大国博弈风险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