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败走港股后这位亿万富翁“再就业” 打算再造一家上市公司

2021-06-01 20:27

投资研报

【硬核研报】下一只隆基股份?“颗粒硅”推动硅料成本骤降70%,光伏硅片有望“三分天下”!光伏新秀已拿下305亿元超大订单,价值却被严重低估

尾盘10分钟涨停!总龙头轰出7+1板!机构爆买1只次新股打出6板(附种业改革受益股)

1年10倍:次高端白酒迎“牛市”!未来5年2-3个百亿大单品在这些公司中跑出(受益股)

震惊:嘉实基金洪流、姚志鹏、归凯等调研1股!萧楠、丘栋荣等调研股同步曝光(名单)

  败走港股后,这位亿万富翁“再就业”,打算再造一家上市公司

  来源:IPO日报

  原创 杨紫薇 

  纵观国内资本市场,拥有“跌宕起伏”创业经历的企业家不少。

  从一手打造出了风靡一时的“东方快车”,再到旗下公司黯然离开港交所,曾经的亿万富翁何恩培再度创业,如今计划携又一家公司冲刺上市。

  上交所官网显示,日前,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传神语联”)递交申报稿,拟申请在科创板上市。

  那么,当初“理工男”何恩培为何会最终一头扎进翻译行业,他又是如何在创业失败后“东山再起”的?

  #01

  年少辉煌

  2005年,何恩培带着一众人等在武汉光谷成立了传神语联,迄今为止已是第17个年头。在介绍传神语联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下它的创始人。

  说起何恩培,他算是大众眼中的一个“异类”。

  何恩培出身于四川大竹的一个普通家庭。1988年,他考入了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的固体电子学专业,几年后保送本校读研。不久,何恩培带着几个同学承包了武汉著名的电脑一条街上的武汉高科公司系统工程部,开发电脑印章系统和电脑免疫系统。

  根据坊间资料,他的第一笔投资是向父母借的1000元。一年多后,何恩培和他的几个同学赚到了20多万元,此时的他第一次体会到了创业成功带来的快乐。

  研究生毕业后的何恩培放弃了学校推荐的去日本攻读博士的名额,选择南下深圳和珠海工作;工作仅不到一年,他便被评为了“珠海市优秀中方干部”,之后的他又北上中关村,到了一个家族软件企业担任副总经理。

  彼时,在别人眼中功成名就的他并未满足于现状。

  1997年,何恩培决定辞去工作自主创业。那年9月,他在北京的一个不足9平米的地下室里与4名小伙伴们彻夜长谈;次日清晨,一个新公司便诞生了,这就是北京铭泰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铭泰软件成立后主要从事研究、开发及销售四大系列软件产品,以翻译软件为主,其余则包括信息安全软件、互联网应用软件及娱乐软件。1998年,何恩培开发了公司的第一个产品“东方快车”翻译软件,这款产品还曾一举成为中国翻译工具软件市场的首选品牌;2002年4月,何恩培又从上海交大引入1000多万元,并更名为交大铭泰(北京)软件公司。

  “我是一不小心闯入的”,至于为何“进军”翻译行业,何恩培曾这样说。“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看外文就像盲人看世界,‘东方快车’让视力达到了0.2,做到了模糊看见,于是畅销”。

  2004年,交大铭泰成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募集总额超3000万元。

  从最初的1000块到“坐拥”亿万资产,这位创始人用了不到15年的时间。

  这一年,何恩培35岁。

  #02

  东山再起

  然而,交大铭泰的“高光”时刻并没能维持很久。

  公司快速发展时期,诺基亚在2002年至2008年间全球销售的手机字典引擎就出自交大铭泰。上市之后,由于面临着互联网浪潮中其他强劲对手的冲击,很快,交大铭泰发展呈现疲软态势。2005年,公司放弃软件业务,转型为“信息本地化”公司,宣传Lingoworld东方翻译工厂概念;两年后,交大铭泰停业,开始被当成“借壳”的工具。

  当年叱咤风云的强者,也因抵不过内外力冲击逐渐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当记者试图在网上搜索交大铭泰的“过往”时,得到的多为一些琐碎评价,而官方的资料却是少之又少。

  同样低调的,还有创始人何恩培。

  虽未经官方证实,有传闻指出,在交大铭泰“大厦倾塌”后,何恩培快速抽离不至于“元气大伤”,也得以开启了另一段创业历程。其之后建立的公司,便是文章开头提到的传神语联。

  起初,传神语联主要为翻译公司提供IT服务,但买账的企业并不多。碰壁之后的何恩培看到了新的商业模式,转而进军翻译行业,做起了老本行。至于为何选择在同一领域二次创业,用何恩培的话来说,“我觉得语言对于人类交流太重要了”。

  “让语言服务成为水和电一样的基础设施”,这是公司的发展战略,亦是何恩培创办传神语联的目标。

  随后,人工智能的兴起让公司看到了新的发展机会。2015年,公司成立语联网平台,以人工、机器产能为支撑,提供各种基于AI的服务,构建起“三层互链”的语言服务生态体系和平台。2016年1月,传神语联成功在新三板挂牌;2020年5月,在经历了首轮IPO折戟后,传神语联再次递交了申报稿,向科创板发起冲刺。

  这一年,何恩培51岁。

  #03

  业绩变脸

  IPO日报了解到,成立于2005年的传神语联主要提供笔译、派驻翻译、会展翻译服务,目前拥有数百名专职译员,覆盖了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

  在申报稿中,公司还将自身定义为“国内领先的基于人工智能平台的语言服务商”。

  公开资料显示,传神语联曾承接北京奥运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上海世博会、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北京国际电影节等大型活动的翻译,还参与了奥斯卡网络直播、格莱美网络直播等多个颁奖礼的翻译工作。

  公司股权结构相对分散。本次发行前,公司实际控制人何恩培、何战涛、石鑫通过第一大股东龙腾传神持有公司25.3%的股份,还通过持股平台传世盛业、传承恒业及传和伟业合计持有公司6.91%的股份,累计控制了公司 32.21%的股份。

  从收入构成上看,笔译业务在2018年给公司贡献了超50%的营业收入,占据了半壁江山,公司其他业务还包含了口译业务、影视文化译制、翻译技术和解决方案等。

  不过,这位“国内领先的语言服务商”的业绩表现似乎并不理想。

  申报稿显示,2018年-2020年(下称“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5亿元、3.76亿元、2.79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2572.83万元、2348.19万元、-4227.12万元。

  从数据上不难看出,传神语联的业绩在2020年出现了明显下滑:其中,公司当年的收入同比下降了25.8%,净利润也由盈转亏;此外,截至2020年末,公司未分配利润为-1884.55万元,仍存在未弥补亏损。

  至于为何会业绩变脸,传神语联解释称,受疫情影响,公司在武汉、北京的经营地复工复产较晚;疫情还影响了国际贸易及跨境交流,使得公司的海外议员派驻、会展服务等口译业务大幅萎缩;公司维持着较高强度的研发投入;2020年客户回款进度不及预期导致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金额上升,由此产生信用减值损失1962.3万元。

  那么,上述提及的问题是否仍将给公司的业绩带来影响,以及公司又有何相应的应对措施?带着问题,IPO日报向传神语联发去了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回复。

  此次申请在科创板上市,公司拟募集资金5.13亿元,用于语联网人机共译产能交付矩阵建设项目、音视频多语自动化输出平台建设项目、总部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何恩培早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希望到2023年,语联网能成为全球的基础设施;如果能通过语联网将中文打造成全球的中间语言,我此生就没有白来”。如今,选择鸣锣再战的何恩培,能否如愿再孵化出一家上市公司?IPO日报对此将持续关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