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1-05-28 22:33
投资涉及风险,包括损失本金。过往表现并不代表未来业绩。投资华夏基金环球ETF系列II(「本基金」)及其子基金(「ETF」)前,投资者应参阅基金章程,包括细阅风险因素。阁下不应仅依赖本数据作出投资决定。
请注意: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中心的转移,中资金融机构市场地位与话语权得以不断提高,众多外资在这背景下选择离开香港。华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华夏香港”)抓住外资撤港这一机遇,今日正式接手BMO环球资产管理(亚洲)有限公司在港ETF业务,标志着公司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本次战略性收购对于华夏香港和市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公司中长期策略的延伸,同时也丰富和拓展了现有产品线,深化了华夏香港的国际化视野,充分展现了华夏香港对发展全球化ETF业务的决心。
BMO作为加拿大当地最大的ETF发行商,自2014年起,在港推出7支创新ETF产品,覆盖亚洲及全球策略,并且均在香港强积金核准紧贴指数集体投资计划(ITCIS)之列。作为目前全球离岸追踪A股最大ETF管理人[1],华夏香港收购BMO在港ETF业务后将拥有:
截至2021年5月25日,此7支ETF管理规模43.6亿港元[5]。收购完成后华夏基金(香港)的总资产管理规模将近300亿港元[6]。
华夏香港母公司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主要股东之一万信投资(Mackenzie Investments)将会负责7支ETF的投顾工作。
收购期间,此7支整体规模增长了约50%[7],充分体现了产品强大的吸引力以及市场对于华夏香港作为新任管理人的认可,同样也得益于华夏香港在ETF业务上取得的诸多成果。
3月份恒生香港生物科技ETF是香港今年首发规模最大,资金流入最多,指数表现最佳的新发ETF产品[8],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而华夏沪深300ETF规模稳定增长,已成为全球离岸最大追踪A股的ETF产品[1],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支香港强积金认可的纯A股基金[4]。
ETF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其蓬勃发展是大势所趋。华夏香港成功收购BMO在港ETF业务这一里程碑事件,更加有助于我们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全球化、精品化、具有增长潜力的投资产品。
华夏香港愿携手各位投资者,共享ETF市场的无限机遇!
注释:
[1]数据来源:彭博,截至2021年5月27日,「全球离岸」指全球(中国内地以外)地区,「最大」指资产管理规模(美元),按2021年5月27日美元汇率计算; 「追踪A股ETF」指追踪中国内地A股指数的交易所交易基金。
[2] 数据来源:香港交易所,截至2021年5月27日。「全港最大」指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并在香港成立的交易所买卖产品的规模(港元),按发行归类。
[3] 数据来源:香港交易所,截至2021年5月27日。「全港本地发行最大」指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并在香港成立的交易所买卖产品的规模(港元),按发行商归类。
[4] 数据来源: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截至2021年5月27日。
[5]数据来源:彭博,截止2021年5月25日。
[6]数据来源:彭博,截止2021年5月27日。
[7]数据来源:彭博,由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5月27日。
[8]数据来源:彭博,截止2021年5月27日。
投资涉及风险。详情请参阅华夏基金环球ETF系列II之基金章程,包括风险因素。过往表现并不代表未来业绩。有关指数供应商的详情(包括任何免责声明),请参阅相关华夏基金的发售文件。本资料由华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编制,并未经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审核。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