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夜读 | 520来盘一盘巴菲特与芒格的“神仙感情”

2021-05-21 00:05

“今年我们把股东会带到了洛杉矶,为什么来洛杉矶?就是为了我左边的这个男人,不是他要求的,而是我们都希望查理能够在股东会上与我们团聚。”

这是今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说的第一句话,说话的时候这个已经90岁的老头,眼角眉梢的笑意在镜头前表露无遗。

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芒格并没有出席2020年伯克希尔的股东大会。

 作为巴菲特背后的男人,伯克希尔最资深的副董事长多年来首度缺席这一舞台,铺天盖天的通稿大肆猜测,到底谁来接班巴菲特?芒格的身体健康是不是出了问题?是不是自此彻底告别这一盛会? 随着股东会临近,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浮出水面,而后面的两个问题则是由巴菲特亲自下场辟谣。 在开场白中巴菲特提到:

“这看起来不像一次年会,感觉也不像一次年会。我60年的搭档查理没有坐在这里,使这感觉起来尤为不像是一次年会。

 我想大多数参加我们会议的人都是来听查理的话的,但我向你们保证,查理96岁的状态良好。” 2021年5月1日当地时间下午1点半,芒格如约而至的出现在了巴菲特的身边,依旧坐在那个熟悉的位置上。 

而这一次不再是芒格跨越2000公里去了奥马哈,而是巴菲特大手一挥几万人乌央乌央的来到了洛杉矶。 对比于现在投资界的大佬们,可能他们羡慕的除了巴菲特傲人的业绩之外,就是羡慕巴菲特身边有着这样一位完美的搭档。 

一、“一见钟情”的会面

如果友谊可以用“一见钟情”来形容,那么29岁的巴菲特与35岁的芒格,就是这样看对了眼,一次会面,相互成就。

1959年世界上第一个月球探测器进入绕日轨道,1959年“芭比”娃娃正式问世,1959年中国发现大庆油田。 

1959年,也是巴菲特与芒格第一次见面,自此开启了投资界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巴菲特的妻子说:“这太罕见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个晚上。” 那天,一贯喜欢掌控话语权的巴菲特,一反常态的把掌控对话的权力“让”给了芒格。 两人从在巴菲特爷爷杂货铺打工的趣事聊起,到大笑着吐槽老头的刻薄。 然后,芒格问巴菲特现在做什么工作,是怎么运作的,巴菲特开始眉飞色舞地介绍他的投资业务,以及恩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资哲学。 不到几分钟的交流,芒格被巴菲特深深地吸引。 而巴菲特也对眼前这个几乎可以瞬间领悟投资中晦涩名词的人刮目相看。 借用我们国内的典故就是“伯牙流水觅知音”,或者是“不羡鸳鸯不羡仙,只羡德刚有于谦。” 一番交流过后,芒格问巴菲特:你觉得我在加州能做同样的事情吗? 巴菲特盯着芒格看了好一会,说道:是的!我非常确定你可以! 

后来据巴菲特回忆:在那个时刻,我知道我遇到气味相投的人。 而芒格回到加州时,也兴奋地对妻子说:我遇到了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二、感情与事业的“双剑合璧”

《查理·芒格传》里有这么一段描述: 巴菲特第一次去芒格家的时候埃米莉·芒格还是一个婴儿,当她注意到沃伦·巴菲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客人的时候年纪还很小。 “我记得他的来访,心里想爸爸和沃伦怎么那么像?”埃米莉说“他们的声音,笑声都很像。” 奥马哈与洛杉矶相隔2000公里,索性世界上有电话这样神奇的工具,承担起维系巴菲特与芒格长达60年感情的重任。

 一见如故的二人相隔数千公里,煲电话粥就成了二人每天必要的生活内容,一煲就是一两个小时,有时候还要写信,写着写着,就写了9页纸之多。 芒格的大女儿说自己不记得巴菲特进入他们生活的确切时间:“但我记得,爸爸整天都在和沃伦打电话。” 在巴菲特著名的演讲《追随格雷厄姆和陶德的超级投资家》中,他说自己刚见到芒格就对他说“法律作为兴趣爱好挺不错的,不过你可以做得更好。” 当时的芒格正准备和几个朋友开一家新的事务所,而巴菲特则想拉拢芒格一起跟他搞投资。 芒格虽然没有马上答应,但他把自己认识的富豪们都介绍给了巴菲特,这其中很多都成了巴菲特的投资人。

 也正因如此,巴菲特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最开始,他们先是各自运营各自的投资公司,但在很多项目上会合作,例如蓝筹印花,喜诗糖果,威斯克金融公司等大项目,都收益丰厚。 直到1965年,芒格开始与巴菲特合作;1978年,芒格正式担任了伯克希尔董事会副主席,至今已经43年。 到目前为止伯克希尔股价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0%,大幅超过标普500的复合年均回报率。

三、“三观契合”才算长久

“只有门当户对才叫做爱情,只有三观契合才叫做挚友。”这是知乎上很火的一句话。 通俗来说就是两个人坐那聊天,一个和你谈公司并购或者财报如何如何,另一个想着菜市场白菜卖几块钱,这个是不一样的,也长久不了。 相同的家庭背景和相似的成长经历,也是芒格与巴菲特成为“灵魂伴侣”的必要条件之一。 

他们两家都是当地的名人,巴菲特的父亲是美国国会议员,而芒格的爷爷则是州议会的议员和联邦法官,他的父亲也是一位知名律师。 大学时他们都转过学,也都报考过哈佛大学,但都曾被刷下来,后来俩人也都在名校继续深造。 巴菲特进了哥伦比亚大学,而芒格找了熟人帮忙,还是进了哈佛法学院。

在哥伦比亚大学,巴菲特是投资大师格雷厄姆唯一一个获得A+成绩的学生。 芒格以1948年毕业于哈佛法学院,是335位应届毕业生里12位获得优异学业成绩者之一。 俩人也都超级热爱阅读,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在读书上面。

芒格曾经说

“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

而沃伦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他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巴菲特曾今评价他“查理能够比任何活着的人更快,更准确的分析任何种类的交易。他能够在60秒内找出令人信服的弱点。” 当然,这归功于他海量的阅读与研究,“我手里只要有一本书,就不会觉得浪费时间。”这是芒格的原话,他在一周的时间里大概要阅读20本书。而2021年中国人的平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 除了爱读书,巴菲特与芒格也都是价值的信徒,他们都认同做自己能力圈内的事情,也都拥有无比寻常的耐心。 合作60多年,他们当然也会有意见分歧的时候,但巴菲特说两人从未红过脸,一次都没有。 他们更愿意耐心的聆听对方的想法,对于不认可的地方,不带情绪地理性的讨论,甚至争论,但是从来不会吵架。 因为他们都知道,对方的意见值得自己尊重。 在记录芒格平生经历和智慧箴言的《穷查理宝典》序言中,巴菲特讲到,芒格最崇拜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写过一篇妙文:《选择爱人的建议》。 巴菲特借鉴了这篇文章,提出了《选择合伙人的建议》。 

”首先,要找比你更聪明、更有智慧的人。找到他之后,请他别炫耀他比你高明; 其次,在你犯下损失惨重的错误时,他既不会事后诸葛亮,也不会生你的气;同时,他还应该是个慷慨大方的人,会投入自己的钱并努力为你工作而不计报酬; 最后,这位伙伴还会在漫漫长路上结伴同游时不断地给你带来快乐。”

 巴菲特说:

我很早就建立了这个原则,并决定完全遵守。而全部符合我这些特殊要求的人,只有芒格一个。

四、“四句不离”的搭档

听过郭德纲相声的票友大都有一个同感,郭德纲的每个段子都离不开他20年的老搭档于谦。 而看过巴菲特股东会的大家估计也有一个同感,巴菲特的每个回答都离不开他60年的搭档芒格。 每段发言结束后,他都会转过头去问一下芒格“你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芒格的回答总是:I have nothing to add(我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 这两句对话几乎成了年会的标志性对话。 以至于某一年,爱开玩笑的巴菲特,弄了个纸板的芒格放在自己旁边,用录音机录下芒格的话,时不时问一下纸版的“芒格”:“你认为呢?” 然后自己用录音机放出芒格的声音:“我没有什么要补充的”,并露出小孩般的顽皮笑脸。

 无论在那个场合巴菲特总是一口一个“Charlie and I”,而在芒格的各种演讲中,也经常会讲“巴菲特如何如何”,对巴菲特欣赏和敬佩溢于言表。 不仅仅是生活中离不了,工作的决策中更是离不了。 伯克希尔几乎所有重要的投资决策都是两人一起作出,巴菲特更是对芒格言听计从,如果是芒格坚决反对的项目,巴菲特一定不会投。 这样谨慎的投资风格,虽然让伯克希尔错过了微软,亚马逊这样的好项目,但也无数次避免了掉入大坑。 从1970年代以来,美国经历过很多次股灾和金融危机,但伯克希尔一直都是稳定增长。 巴菲特与芒格就像一面镜子的两面,

一个乐观往上看,一个谨慎往下看。

 巴菲特曾开玩笑地说,芒格是个令人讨厌的“不先生”,因为他总是说“NO!” 但对于芒格的意见,巴菲特必然是放在第一位置考量。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 有时候巴菲特会对芒格说:你说的我全都听进去了,但我还是想做这件事。 而这时候,芒格就会保留自己的意见,全力支持巴菲特。 可以说伯克希尔如今傲人的业绩,

真正离不开的是巴菲特+芒格的智慧。

五、“五彩斑斓”的人生

在2019年的股东大会期间,有一个年轻人问及,巴菲特和芒格目前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巴菲特打趣的说:

他希望自己和芒格能够活更久,但是时间和爱是用金钱买不到的,也是最重要的。

 他非常幸运可以在生活中控制自己的时间,也有足够的金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和芒格能够做不受肉体衰老程度限制的工作非常幸运。 芒格也认为,最重要的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今再去回忆两位90多年的人生历程,也的确如他们所说,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还做得如此成功。 如果划分人生阶段,那么

巴菲特与芒格都会把最重要的一条分割线,放在两人相识的哪一年。

 巴菲特在11岁时就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22岁赚得第一桶金:一万美元,25岁成立合伙企业,个人资产超过10万美元,1965年购得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经营权,正式成为千万富翁,1981年资产过亿,1997年,在自己的身价上添上了第10个“0”,时年67岁。 而查理芒格则是在1964年因为投资房地产赚到了第一桶金,一共140万美元。 他在1962年,成立了自己的合伙公司:惠勒.芒格公司。 

在1962-1972年的11年间,合伙公司年均复合收益率达到28.3%的惊人回报,仅有1970年出现过-0.1%的亏损。 但随着美国股市在70年代陷入狂热,芒格和巴菲特因为不同的个人风格,选择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

 1969年巴菲特痛下决心解散了全部合伙公司,并且忍耐了好几年市场的巨大泡沫,但也因此逃脱了1973-1974年的全球股市灾难。 芒格的合伙公司却没有幸免,1973-1974年,连续两年出现接近31%的亏损,这也将芒格合伙公司前11年差不多一半多的盈利抹掉了。 所幸芒格抗住了压力,坚持持股不动,终于在1975年迎来75%的盈利反弹,也将14年的年均复利改写为19.8%。 

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芒格,在1975年清算了自己的合伙公司,并将自己的资金和巴菲特一起投入到了伯克希尔公司。 自此,伯克希尔启动了“开挂”模式,市值一路飙升,如今稳居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之列。 而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巴菲特与芒格也成为了真正的人生赢家。 毕竟要钱有钱,要名有名,要家有家,更重要的是还有高度契合的灵魂伴侣,人生还有比这更幸福的嘛?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