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1-05-10 10:23
在伯克希尔2021年股东大会上,巴菲特似乎对新能源方面的投资并未显示出太多兴趣(尽管比亚迪是其重仓股,但个人认为其投资的是汽车而非新能源的机会)。甚至,他在回应收购雪佛龙股权争议时说:“在两个方向上走极端的人都有些疯狂。我不希望在三年内禁止所有烃类化合物,这是行不通的”。这对于看好光伏板块的投资者(包括本人)来说,心里不禁小有失望:股神难道不看好新能源?难道他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视而不见吗?个人认为,要能对这个问题给予合理的解释,应认真考虑和分析如下几个方面问题。
首先,是关于如何正确认识价值投资理论。价值投资理论发源于美国,历经格雷厄姆、费雪、彼得•林奇等投资大师完善,最后在巴菲特和芒格的手中发扬光大,大放异彩。其发展历程,实质上也正如人类其他学科的发展过程一样,是证券投资艺术从实践到理论不断交替发展的过程。其核心是:试图揭示投资过程的科学性。
但正如人类当前所有科学的发展状况一样,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总是处于精确与模糊之间。例如现代物理学,在宏观领域,我们似乎能精确描述所见到物体的尺寸、距离等物理量,可以使用牛顿定律精确描述各种自然现象。但若站在微观量子力学的视角,我们又知道:实际上没有精确的物理量,是“测不准”的,具有随机性,要用概率来衡量。
以上给我们的启示是:再正确的科学理论均有其适用的范围,不能指望其能百分之百准确预测事先未见现象的结果。
而放在投资过程中,就是应该正确看待价值投资理论,不能将其看作完备的、完全精确的东西!而是应该允许它具有一定模糊性,甚至局部的出错(失灵),或许这才反映了投资的真实面貌。
其次,2020年巴菲特是否坚持了价值投资的原则?这对价值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严肃而重要的问题!今天雪球上已有热烈的讨论。比如,去年巴菲特低位减持银行股,现在看来是卖在了最低点。这里,本人并不想讨论巴菲特不少自相矛盾的做法。只是觉得:巴菲特也是人,也会犯错误,而股神是别人封的。股神就不能犯错误吗?关键是:大体上巴菲特是坚持了价值投资的原则就行了,这恐怕是没有争议的。
而从雪球上对巴菲特去年在银行股的投资争议中,本人倒是想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什么从价值投资理论出发,中国的投资者与巴菲特的看法会有出入?这恐怕要考虑:美囯与中国的政治和市场环境存在很大不同——这样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再回到碳减排的问题上。应该注意到,碳减排问题已经成为今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重要的话题。当谈到气候变化和碳排放问题时,伯克希尔副董事长阿贝尔表示:“早在2007年,伯克希尔已经提出气候变化是个威胁,在当时就已经提到了创新和如何设立合理目标。之后伯克希尔都围绕去碳化开展,并宣布要在输电网基础设施上投入180亿美元。截至目前,伯克希尔已经投入了50亿,未来十年还要投130亿……伯克希尔将在2050年前关闭所有火电厂”。另外,股东的二个议案都是关于碳减排的,但均遭否决。
如何看待巴菲特的表态、阿贝尔的回答以及股东提案遭否决呢?个人认为,巴菲特其实也表达了一个在投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重要原则:投资不能感情用事,赋予太多道德层面的因素(当然前提是不做恶)。比如,巴菲特以投资烟草股为例说:“我不喜欢从实际经营业务的角度对股票做出道德判断。每一个企业都会有某种你不喜欢的东西……如果你期望你的伴侣、朋友或公司尽善尽美,那你是找不到的”。“雪佛龙完全不是一家邪恶的公司,我对拥有雪佛龙毫无愧疚。”他补充说,“我认为雪佛龙已经以各种方式造福了社会,而且它将继续下去”。而基于以上的观点,伯克希尔做出重仓投资雪佛龙的决策就不奇怪了。
那么,巴菲特为什么没有重仓新能源股,比如光伏?个人认为可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利益攸关问题。伯克希尔的众多子公司中,有许多传统能源的电力公司,增大碳减排方面的投入会对公司运营造成不利影响,而投资新能源又与此相悖。或许伯克希尔认为:推动碳减排是政府的主要职能吧。
而另一方面,在于美囯与中国的政治和市场环境存在很大不同。或许这让巴菲特并未看到新能源(比如光伏)在美国未来5~10的发展前景和希望。一句话:就是没有确定性!所以他才会有前面的表述“……我不希望在三年内禁止所有烃类化合物,这是行不通的”。或许,他甚至不认为美国在10~30年之内,能由政府倡导按期完成碳中和目标。
而中国却与美国完全不同!从去年到近期,中国最高层的不断表态和相关部门迅速采取的各项行动,让中国的投资者有理由相信:中国的碳中和目标的实施进程和推进速度,将来一定会让世界震惊!而这反过来又会影响到世界包括美国的碳减排进展。到那时巴菲特和伯克希尔会不会基于确定性的增加,而投资以光伏和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呢?
但无论如何,碳减排问题,已经成为今年伯克希尔年会重要的话题,也预示着采取切实行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即使在美国也绝不仅仅是停留在道德层面上了!而是由政府主导推进,至上而下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已传导到企业层面了。
因此,完全有理由相信:今后世界新能源投资的机会一定在中国!
以上仅为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看法,看看就好。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