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1-05-05 10:47
展望后市,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认为,不论是A股还是港股,3月中旬开始构筑的股市黄金坑(2021年上半年重要的底部区域)4月底基本构建完成,最迟5月中旬有望出现新的上行行情,不是类似年初的吹泡沫拉高估值式的行情,而是聚焦盈利增长以及估值性价比的行情,更需要体现投资研究的专业能力。
进攻的方向主要立足业绩驱动的机会。
A股聚焦制造业的朱格拉周期,港股聚焦业绩高增长且性价比合适的新经济龙头(较高性价比的互联网龙头、医美和潮文化等新兴消费、物业、医药、品牌纺织服装、教育等)。
次要方向精选周期股,结构性行情聚焦美国复苏、通胀以及中国「十四五规划」和碳中和,智能制造、半导体等先进制造业核心资产值得淘金。立足深度价值,防守反击,包括有能力和有意愿释放利润的国企龙头、券商、银行、地产、保险等。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汉锋仍然看好港股市场整体前景。只要基本长期趋势不变,H股的表现将好于A股。鉴于新的催化剂出现之前整体市场预计将保持盘整态势,建议在成长和价值风格间相对均衡配置,不过,考虑到政策维持相对宽松和债券收益率下行总体上利好成长股,估值回调充分的质优成长股值得关注。
板块上,看好受益于出口驱动链条(例如汽车、家电和家具家装等)以及受益于国内服务消费回暖的标的(如旅游和酒店等)。低估值的质优成长股亦值得关注。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指出,港股市场长期吸引力有两点:一是来自AH股之间的溢价,通常计算其剪刀差;二是港股中确实存在一些好的科技、医药、金融类资产。从当下最新情况看,考虑到现阶段全球经济复苏状况,预计未来港股中的金融、能源等板块会有进一步的上涨空间。
瑞信中国股票策略主管黄翔建议,从长期看,投资者仍应坚持配置新经济行业和新产业。「未来世界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策还是将侧重于例如科技、新能源车等行业。而传统行业需要有重大的转变,才能更加获得市场青睐。回顾去年港股的整体表现,其旧经济行业比例较高,也影响了总体表现。反观MSCI中国市场指数还包括了相当一部分的中概股和A股,其去年就创下新高,表现抢眼。」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