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巴菲特永恒支持的消费股 可以盲选吗?

2021-04-28 18:02

股神巴菲特在过去55年的投资中创造了巨大的投资回报。从巴菲特的选股来看,他的持仓大多数是一些消费股。包括6亿美元买入,后来价值51亿美元的吉列以及光是股息分红,巴菲特每年就能获得约6亿美元收入(约合人民币38.7亿元)的可口可乐还有既是消费,又是科技的巴菲特第二大重仓股——苹果公司

为什么巴菲特对消费股情有独钟?因为他认为消费股是真正能够穿越经济周期、可以保持长期盈利增长的股票。

投资的重点是要选择一些好的时机来进行投资

消费股怎么买呢?其实大家都知道,投资消费公司的策略就是在价格低的时候买入,然后就持有,不用像周期股一样,要做一些波段。对于这些长期走强的消费公司,整体市场情绪低迷的时候,往往是好的建仓时机。

巴菲特做投资,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账上一直保持14%以上的现金,因为巴菲特要等到一些心仪公司的价格跌出价值之后才会去买,有的时候他为了买一家心仪的公司,可能会等上五年,甚至更长。

例如他在80年代末买可口可乐。

其实在很早以前,巴菲特就已经非常看好可口可乐了,但是它的股价一直很高,巴菲特一直等了几年的时间,到1987年黑色星期一,美股暴跌,可口可乐的价格被腰斩,提供了一次很好的买入机会。但是这一次的下跌很快就反弹了,巴菲特还没来得及大量买入,价格就已经反弹上来了,但是他并不着急,又等了5年,到1992年的时候,可口可乐的股价再次腰斩,巴菲特才开始大量地去买入可口可乐,一直持有至今。

如今,和1988年刚买入时相比,可口可乐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饮料公司,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销售超过500种饮料。巴菲特投资的回报率已经翻了近20倍,上涨了近2000%。到2016年底,除去股息后,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已经赚了超过150亿美元。

光是股息分红,巴菲特每年就能从可口可乐获得约6亿美元收入(约合人民币38.7亿元),这是什么概念?大约是每天中一个500万彩票大奖,连续中两年。

可见,建仓一只股票,选择的时机很重要,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像这样能忍受住时间的煎熬呢?

通过投资喜诗糖果,股神思路开始升级

想理解巴菲特为何如此喜欢喜诗糖果,就要对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与投资理念有一个基本了解。正是在喜诗糖果身上,巴菲特完成了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投资观念转型:从“捡烟蒂”到“滚雪球”,从“用便宜的价格买一家还不错的公司”到“用合适的价格买一家好公司”。

而一家好公司所产生的利润与自由现金流,可以被拿去购买更多的好公司,然后再次产生利润与自由现金流,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种思路,就是巴菲特那本著名传记的书名:滚雪球。

而正是收购喜诗糖果,让巴菲特深刻意识到了“用合适的价格买一家好公司”的重要性。后来,巴菲特的“雪球”越滚越大,到如今成为资产超千亿美元的超级富豪,都是由此而起。

从1972年到2007年的35年间,喜诗糖果只用4000万美元的运营成本,就创造了13.5亿美元的税前利润。这十多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巴菲特都可以利用他们去投资新的公司,让“雪球”越滚越大。

股神巴菲特有一句名言:“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之事是发现厚雪和长长的山坡。”

这是对于通过复利作用,在长期内完成巨额财富累积的形象表述。雪很厚,说明企业有很强的盈利能力。坡很长,说明企业所处的行业具有客观的发展空间,不会在短期内触碰到天花板。换言之,具备广阔发展空间的,盈利能力强的企业能够让投资者完成财富“滚雪球”,收获理想的收益。

而消费赛道恰恰符合这两点要求。

你搞明白消费板块了吗?

但是,消费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巴菲特也是盲买吗?他仍有自己的选择标准。

通常情况下,消费行业可以分为必需消费和可选消费。这两者虽然都可以被归入“消费”板块中,但是特点和投资方式都有所不同,想要投资,就先搞明白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1、必需消费必需消费,顾名思义,就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必不可少的消费品,包括食品、饮料、烟草、居家用品、主要用品零售商等。一般来说单价低,消费频率高,是刚需。

像前面提到的贵州茅台、海天味业、伊利乳业等,都被归类为必需消费。

毕竟,不管经济好坏,该吃的还得吃,该喝的还得喝。必需消费品的需求通常非常稳定,很少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必需消费板块是名副其实的“日不落”板块。

通常来说,必需消费受新技术影响较小,更看重品牌和服务,很少因技术迭代走向衰落。

一旦获得行业垄断地位,譬如白酒行业的茅台,调味酱行业的老干妈,就会拥有更宽、更深的“护城河”,更有利于抵御新进入者的威胁,使竞争优势持续时间更长。

2、可选消费

可选消费指的是日常生活中,主要用来提升生活质量的消费品,例如餐饮旅游、传媒影视、体育、教育、家电产品等,都是属于可选消费品。

相对必需消费而言,可选消费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人可以一星期不看电影,但不能一星期不吃饭。因此,对可选消费的需求不如必需消费那样稳定。如果经济形势欠佳,消费者也会倾向于推后可选消费,或者进行消费降级。

另外,可选消费也比较受益于人口红利,特别是人均消费金额的提升。简单来说,就是当大家都有闲钱了,才会进行可选消费。

可选消费还有升级换代的特性,比如电视、电脑、手机,迭代的速度很快。昔日手机巨头摩托拉的陨落,就是没有踩准技术迭代的步伐,最终由盛转衰。

也可以看出,可选消费的“护城河”远不如必需消费来得稳妥,如果不能及时自我革新,黄金时代过去后,很快就会走向衰落,最终使投资者损失惨重。

2000年至今,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在必需消费品上的配置一贯高于非必需消费品,两者之间的比值在2004年达到最小,在2010年两者之间比值达到最大。

考察巴菲特在必需消费品与非必须消费品之间比值的变化是件有趣的事。

2000年,伯克希尔将45.63%的资金投资在必需消费品上——确切的说,投资在可口可乐上。

2000年,格林斯潘第四次就职美联储主席的第一年,道指创出11722点高点后陷入低迷。2001年,美联储出人意料的启动降息程序,开始实施新一轮刺激经济政策。到2003年,联邦基金利率降至1%这一45年来最低水平。

在美联储疯狂印钞的同时,华尔街大力发展衍生品,这样既保持了低通货膨胀,又能让经济维持欣欣向荣——不管这种繁荣多么脆弱。与此同时,巴菲特也悄然调整他在消费股上的投资策略。

2002年,伯克希尔在必需消费品上的持股比例下降至36.14%,而非必需消费品上配置从2000年的8.98%上升至11.77%。到2004年,伯克希尔对必需消费品的持仓下降至26.86%,非必需消费品则上升至12.50%。当然,可口可乐仍然是伯克希尔的重仓股。

2005年开始,伯克希尔重新加大对必需消费品的投入,并减仓非必需消费品。2010年,伯克希尔对必需消费品的持仓回到2000年水平,达到45.33%。这一年,伯克希尔在非必需消费品上的持仓减少到了1.49%,创2002年以来新低。

可以看出,巴菲特对于消费股有一个非常明晰的策略——经济扩张周期加仓非必需消费品,经济紧缩周期更多配置必需消费品。道理很简单:经济繁荣时,人们有更多的消费实力,愿意花更多钱享受;而在经济紧缩时,人们会尽力节衣缩食,但需求的刚性使得经营必需消费品的公司受宏观经济下滑影响更小。

巴菲特在消费品领域还投资了苹果、冰雪皇后等耳熟能详的消费品公司。他的一些经典投资原则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例如投资自己熟悉的公司、行业龙头、具有“护城河”的公司、高净资产回报率的公司、价值被低估的公司,并根据市场情形灵活改变投资策略。

就像巴菲特2015年致股东的信中说道:我们在可口可乐公司的持股比例从9.1%增加到了9.2%,对于伯克希尔来说,我们宁可去参股一家伟大的企业,也不愿意去绝对控股一家泛泛之辈。所谓宁要鲜桃一口,不要烂杏一筐

长期以来,巴菲特一直坚信,强大的消费品品牌能够帮助企业保持市场份额和定价权。他大量持有许多家喻户晓的公司的股票,但这一看似屡试不爽的策略在卡夫亨氏公司(Kraft Heinz)身上却行不通。

卡夫亨氏:股神所踩的罕见“雷股”

卡夫亨氏是世界第二大食品巨头,旗下拥有众多大家耳熟能详的饼干、饮料等食品品牌,例如奥利奥、亨氏番茄酱、卡夫芝士等。

2013年,伯克希尔与巴西私募公司3G Capital联手收购了亨氏(H. J. Heinz Company)。2015年,两家公司又联合收购了卡夫(Kraft Foods),然后将其与亨氏合并。该笔交易对卡夫的估值达到626亿美元。

前前后后,伯克希尔在卡夫亨氏上投资了近100亿美元。

合并后的卡夫亨氏在纳斯达克上市时,其估值达到890亿美元。

天有不测风云,2019年2月,卡夫亨氏公布的2018年财报对旗下“Kraft”和“Oscar Mayer”两个知名品牌进行了高达154亿美元的大手笔商誉减记,拖累四季度归属普通股股东的净收益下降257.6%。在随后的交易日中,该股暴跌了27.46%,蒸发160亿美元。截至2019年4月22日,该公司的市值仅为401亿美元。

伯克希尔拥有卡夫亨氏26.7%的股份。卡夫亨氏是伯克希尔的第六大持仓公司(截至2018年第四季度),占投资组合的7.66%,达到3.26亿股。受到商誉减记的影响,伯克希尔将其投资减记30亿美元,造成公司史上最大季度亏损,而此前公布的2018全年财报显示的净利润从449亿美元骤减至40亿美元。

虽然巴菲特没有在2019年的致股东信中提及卡夫亨氏,但他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承认在亨氏和卡夫合并的交易中支付了过高的价格。他认为自己误判了“零售与品牌之争”,此言指的是零售商优先推销自有品牌,而将卡夫亨氏等品牌的产品放在次要位置。

所以,你觉得是不是巴菲特违背了自己的“要在正确的位置,以合适的价格买入好公司,并持有”的投资策略才导致这次踩坑的呢?

但他也表示,他“绝对无意”增持或减持伯克希尔在卡夫亨氏的股份。他表示,该公司拥有“非常强大”的品牌集合,他很乐意在10年后继续拥有这些品牌

不知巴菲特今年在股东大会上又会提到哪些引以为傲的案例,又会因为哪些失误而追悔莫及?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