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1-04-25 07:45
原标题:澳科退市!烟包市场进入存量时代?烟包印刷四大佬的2020过得如何? 来源:彩盒微视界
对烟包大佬澳科控股而言,2021年无疑是特别的:4月19日,它迎来了最后一个交易日,并于第二天上午9点整正式从港交所退市。
作为国内最早上市的烟包企业之一,澳科控股于2004年3月26日在港交所挂牌。17年来,烟包市场群雄逐鹿、风云变幻,它却一直稳居前列。
根据最新披露的业绩公告:2020年,澳科控股实现营收24.41亿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简称“净利润”)2.68亿港元,按当年末汇率分别约合人民币20.55亿元、2.25亿元。
2004-2020年,上市17年以来,澳科控股共实现营收426.19亿港元、净利润56.42亿港元,平均每年分别为25.07亿港元、3.32亿港元。
在此期间,澳科控股营收的高点出现在2013年,为37.62亿港元。当时,它是国内烟包市场毋庸置疑的老大。净利润的高点则出现在2010年,为5.71亿港元。
目前,澳科控股在国内有10家左右的烟包印刷工厂,员工总数2600多人。其中,青岛黎马敦、北京黎马敦、杭州伟成、云南侨通、昆明伟建、安徽侨丰、南京三隆等,在圈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2020年9月24日,澳科控股公告表示:其大股东安姆科纤维包装亚洲私人有限公司,已与GoldenVision并购基金签订协议,以约9.65亿港元的价格,向后者转让澳科控股47.63%的股权。
当时,收购方就表示:可能对澳科控股全部已发行股份,提出强制性有条件现金要约收购。澳科控股退市的命运,从这一刻起便已经注定。
上市17年,成功借助资本之力,通过大举并购一度登顶国内烟包市场的澳科控股,最终被人收购退出资本市场。
这样的结局虽然令人唏嘘,在烟包市场格局面临深度调整,竞争形势日趋严峻的当下,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澳科控股退市的事,就聊到这里。接下来要说的,是劲嘉、东风、澳科、贵联四家烟包大佬2020年财报,看看它们在这竞争形势严峻的一年里,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关于烟包市场形势,四家大佬这样说
对于烟包市场竞争形势严峻的判断,出自贵联控股2020年度业绩公告。
关于2020年国内烟包市场的竞争形势,公告中还有这样几句话:近年来……烟草行业供给侧改革、招投标、客户持续推进降本增效、结构调整等也给本集团带来了一定的经营压力。行业的残酷竞争仍然不可避免,打价格战的特点会进一步明显,在2020年我们感受的尤为明显。
在令贵联控股感受深刻的残酷竞争背后,是以2019年底云南中烟招标为标志,烟包市场格局迎来的这一轮深度调整。
4月初我们曾经聊到,烟包企业与中烟公司之间的合作不再像以往那么稳固,不断有烟包企业在大客户的业务招标中失利出局。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又是因为各省中烟公司在新一轮业务招标中,越来越多地采取“最低价招标”的竞价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为了在生死攸关的业务招标中胜出,各家烟包企业自然会不惜降价求存。也就是贵联控股所说的:行业的残酷竞争仍然不可避免,打价格战的特点会进一步明显。
正是由于日趋残酷的市场竞争,贵联控股旗下的深圳科彩在2020年底的招标中,丢掉了位于四川的一家大客户。为此,贵联控股在2020年财报中对深圳科彩计提1.73亿港元的商誉减值。
足以见得,这家大客户对深圳科彩,乃至贵联控股的重要意义。
贵联控股感受到的市场竞争压力,澳科控股也心有戚戚。
在2020年业绩公告中,澳科控股表示:云南中烟的招标“更强调价格而非技术要素,对本集团年内毛利及应占联营公司溢利构成压力”。
云南中烟招标政策变化的影响有多大?澳科控股应占云南侨通的溢利(净利润),从2019年的5880万港元降至2020年的2340万港元,减少60.20%。
在A股上市的劲嘉股份、东风股份,对2020年市场形势的描述,看上去不像贵联控股、澳科控股那么严峻。但从年报中,仍能清晰感觉到它们所面临的压力。
劲嘉股份在年报中表示:由于烟草行业的新的竞争格局和烟标(与“烟包”同义)行业全国公开招标和对标的推行,将对烟标价格产生压力,影响公司的毛利率水平。
从这句话中,能够隐约感觉到这一轮烟包市场变局波及范围之大:“全国公开招标和对标”,很可能意味着云南中烟2019年底的招标不是个案,而是整个烟包市场的风向标。
东风股份则是这样说的:受烟草客户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及招投标政策的影响,烟标印刷包装行业也承受了一定的经营压力。
它还表示:公司积极响应下游烟草客户降本增效需求、为客户让利增效。什么叫“让利”?主要应该就是在价格上给予一定的折让。
由此不难看出,劲嘉、东风同样面临一定的价格压力。
可为佐证的是:2020年,两家大佬烟包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36.97%、33.35%,各下降5.67个百分点、3.18个百分点。
烟包四大佬的2020年成绩单
本轮烟包市场的调整与变局,以2019年底云南中烟招标为标志,对烟包企业的影响从2020年开始逐步体现。
在这压力初显的一年里,四家大佬又交出了什么样的成绩单?
先来看营收。简单说来,四家大佬两升两降。
两家向上增长的大佬是:劲嘉股份、澳科控股。前者实现营收41.91亿元,比2019年的39.89亿元,增长5.08%;后者实现营收24.41亿港元,比2019年的24.08亿港元,增长1.40%。
两家出现下滑的大佬是:东风股份、贵联控股。前者实现营收30.69亿元,比2019年的31.73亿元,减少3.26%;后者实现营收13.39亿港元,比2019年的14.96亿港元,减少10.46%。

四家大佬中,除了澳科控股表示大部分营收来自烟包印刷,其他三家均披露了不同产品的营收情况。
其中,劲嘉股份来自烟包产品的营收为23.99亿元,比2019年的27.82亿元,减少13.79%;东风股份为22.48亿元,比2019年的24.68亿元,减少8.93%;贵联控股为11.33亿港元,比2019年的12.83亿港元,减少11.67%。
即使是总营收微涨的澳科控股,其原有业务实际上也处于下滑状态。因为其1.40%的微弱增长,主要得益于2020年实现了对南京三隆的全年并表。
也就说,四家大佬的烟包产品,都面临营收下滑的压力。

再来看盈利。四家大佬,一升三降。其中,东风股份是唯一正增长的企业: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5.47亿元,比2019年的4.12亿元,增长32.91%,可谓相当惊人。
在营收和烟包产品毛利率下降的情况下,东风股份的净利润还能增长,主要是由于两个年度计提商誉减值的差异。
2019年,东风股份因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减少净利润1.92亿元;2020年,则减少净利润4362.49万元。
如果不计商誉减值准备,2020年东风股份的净利润与2019年相比,预计是基本持平或小幅下跌。
其余三家大佬中,劲嘉股份实现净利润8.24亿元,比2019年的8.77亿元,减少6.07%;澳科控股实净利润2.68亿港元,比2019年的3.13亿港元,减少14.61%;贵联控股实现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简称“净利润”)891.5万港元,比2019年的1.76亿港元,减少94.93%。
贵联控股净利润的大跌,同样是受商誉减值因素影响。2020年,贵联对深圳科彩计提商誉减值1.73亿元。剔除这一因素,它的净利润或许还有微弱增长。

不管数字是升还是降,四家大佬呈现的净利润,无疑都反映了烟包市场调整带来的压力。因为计提商誉减值,本身也是市场变局给企业带来的冲击。
不过,剔除商誉减值因素,2020年四家大佬净利润的表现,仍可算是基本平稳,波动并不是很大。
此外,劲嘉股份、东风股份两家大佬,还给出了烟包产品产销量的变化情况。
2020年,前者烟包产品的生产量、销售量分别为320.38 万大箱、329.90万大箱,同比减少9.16%、11.31%;后者的生产量、销售量分别为7.69亿套、7.46亿套,同比减少7.47%、14.88%。
烟包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面对烟包市场变局,四家大佬尚且如此,其他企业想必或多或少也会面临一些压力。
实际上,由于体量庞大,资金实力雄厚,客户数量相对较多,以劲嘉股份、东风股份为代表的大佬,在面对市场变局时的抗压和应变能力,比一般企业要强不少。
比如,两家大佬近年来均有意识地推进业务多元化,以分散过度倚重烟包产品的风险。
2020年,劲嘉股份的营收能够增长,主要得益于其非烟包彩盒产品实现营收9.20亿元,同比增长10.04%;其他产品实现营收10.17亿元,同比增长100.16%。
同时,东风股份大力布局的药包产品,2020年实现营收2.81亿元,同比大涨105.55%,部分抵销了烟包产品下滑带来的影响。
随着这一轮市场变局的继续演进,烟包市场已经提前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对多数业务高度集中于烟包产品的企业来说,推进业务与产品的多元可谓刻不容缓。
为什么说烟包市场提前进入了存量竞争时代?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烟包市场原本就几无增量。贵联控股业绩公告显示:2020年,国内卷烟产量同比微增1.26%,而这已经是近5年来的最佳表现;卷烟销量同比微增0.48%,也已是近年来的最高点。
卷烟产量增长乏力,对烟包产品的需求自然很难有大的拉动和提升。
二是烟包产品趋向价格竞争,将拉低整个市场的总量。由于各地中烟公司在招标时越来越强调“最低价中标”,烟包企业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会倾向采取价格竞争手段。
根据长荣股份于2020年2月发布的一则公告,云南中烟2020年的中标价降幅在40%-50%。
另据圈内人士透露,2021年的中标价在2020年基础上有所回涨,但相比以前仍降幅可观。
在市场需求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中标价格显著下降,自然只能拉低烟包市场的总量。
这样看来,烟包市场是不是已经先行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各个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自然会像贵联控股所说的那样趋于“残酷”、“严峻”,“打价格战的特点会进一步明显”。
同时,由于招投标规则的改变,中烟公司与烟包企业之间的关系出现松动,还为其他企业参与烟包市场竞争,提供了更大的机会与可能。这会进一步加剧烟包市场竞争的激烈度。
在一个存量竞争态势日趋明显的市场中,怎样才能继续保持向上增长?
一个选择是: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将别人的存量变为自己的增量。就像劲嘉股份在年报中所说的:未来几年,烟标生产企业存在进一步整合的市场机会。
还有一个选择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业务多元化。就像劲嘉股份、东风股份,以及永吉股份等烟包企业正在做的一样。
也就是说:存量市场并非没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