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微创医疗血亏12亿元 核心业务一个个拆分上市 千万别走了乐视的老路

2021-04-21 18:34

原标题:微创医疗血亏12亿元 核心业务一个个拆分上市 千万别走了乐视的老路 来源:经济观察网

EEO大健康 孙文青/文 带量采购叠加疫情影响,国内医疗器械“黄埔军校”微创医疗交出了五年来最差的一份财报:其录得5年来首次亏损,亏损达12.48亿元,几乎赔了过去四年净利润总和的两倍。其中,带量采购中标的心血管介入产品业务更是出现首次下滑,幅度接近44.6%。

而眼下,微创医疗已经没有丝毫休整的时间了。一方面,带量采购的“威力”还未完全体现,今年1月冠脉支架的带量采购才真正落地执行,而平均降价超过90%,势必对利润有极大冲击。紧接着,微创医疗去年的第一大营收来源――骨科医疗器械业务也即将面对集中采购。

另一方面,跟药品不同,强依赖于线下场景的医疗器械受到疫情冲击要大的多,尤其是微创几个核心业务还重仓了海外市场,在欧美区域,疫情严重期间相关手术几乎停摆。

双重压力之下,微创医疗旗下的业务版图几乎全部中招。当然,这其中不排除行业的问题。收入近50倍于微创医疗的美敦力,作为行业内的全球第一,去年营收也下降了5.38%。

EEO大健康记者就此联系了微创医疗市场部以及副总裁张国旺,关于利润承压,以及未来业务规划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特别明确的回应。

在多个二级市场投资社区里,微创医疗一直是个争议颇多的公司。有投资者认为它未来将垄断中国的医疗器械领域,但也有的投资者觉得微创医疗在资本市场上的动作远比在业务上的高明。被拆分出去独立上市的心脉医疗和心通医疗,面对的市场都是大蓝海,即使在去年都保持着极高的增长速度,聚焦心脏瓣膜业务的心通医疗更是同比增长了383.4%。而留在母公司的业务都身处大红海,未来即使能拿到大量的市场份额,也不会产生多少利润。

“的确存在这种情况,不过这个行业太传统,美敦力也过于强大。作为一个中国公司,想要超车,可能真得把资本玩好,硬碰硬地去拼业务,几乎毫无胜算。”一位医疗行业投资人士在此前接受EEO大健康采访时表示,“这也是为什么它摊子越铺越大,不过要提防节奏,别像乐视一样,战略过于牛了,但战术接不住。”

三大主营业务全线下跌

微创医疗可以说是国内疗器械行业少有的异军突起的真实案例。早年,依靠冠脉介入业务起家,现如今几乎覆盖所有耗材细分领域。从管线来看,它全面对标美敦力,包括心血管、主动脉和外周血管、神经介入、骨科等等,近年还开始涉足辅助生殖

看上去,微创医疗构建了一个庞大且复杂的风险对冲体系,但2020年的业绩也暴露了不少问题。

由于多个业务尚未成熟,有的甚至仍无可商业化的产品,现阶段能够给微创医疗提供业绩支撑的也仅有心血管介入、骨科和心律三个业务,各自占均比超过20%,三者合计占到了总营收的80%。而在2020年,三块业务同时受到影响,直接导致它五年来首次由盈转亏。

下降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疫情,二是集采。

首当其冲的是微创医疗的起家业务――心血管介入。实际上,去除疫情因素干扰,去年本该是微创心血管业务营收显著增长之年。报告期内,微创医疗加大了对于县级市场的推广,拓展了两款支架系统在县级市场的覆盖面,进院数同比增长了近20%。但去年实际收入因为疫情,同比下降了44.6%。

更麻烦的是,今年会迎来双重“打击”。去年下半年,国家医保局首次试水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冠脉支架作为首批品种平均降价超过90%,微创医疗两款支架皆中选,且总意向采购量在所有中选企业中最高。虽然没有公布中标价格,但大概率微创医疗是以低于平均

降幅的价格拿到了最多的订单。

而且据微创医疗CFO孙洪斌透露,去年带量采购之后,第三季度冠脉支架的销量明显下降,对此,微创医疗还不得不进行了价格补贴来对冲。

今年1月带量采购真正落地之后,销量会持续增加,但业内普遍对未来几年该业务板块的利润情况比较悲观。

微创医疗的另外两大核心业务――骨科和心律,收入分别同比下降了13.7%和16.2%,下降原因比较类似,皆是“重仓”海外市场。骨科业务来自于国内的收入还不到整体收入的20%,同样的指标,心率板块甚至不到5%。可想而知,去年海外疫情对收入的影响有多大。

下一步如何走?

长远来看,疫情效用肯定会减弱,但微创医疗目前的主营业务并不会因此有本质的提升。

微创医疗势必会在骨科和心律上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但骨科的带量采购也箭在弦上。4月1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骨科类医用耗材产品信息采集工作通知,首批开展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类高值医用耗材产品信息采集。以此前地方试点情况来看,骨科的市场规模即将压缩至目前的十分之一。

而且相对于冠脉支架,在髋关节竞标上,微创医疗的优势并不明显。根据国内骨科医疗平台唯医骨科数据,从使用量和销售数据来看,爱康、春立和威高医疗牢牢占据国产前三,排名仅第六的微创医疗只能以价格取胜。这也对微创医疗平衡国内国外渠道,出了一个大难题。

微创医疗并没有公布过如何应对利润承压的问题,孙洪斌等公司高管对外更多地在讲他们在高端服务上的规划,这让媒体会天然把“转型”和“高端服务”联系在一起。

比如冠脉支架的高端产品“火鹰”,“火鹰在积极推进,我们更关注的是大型医院在带量采购完成之后的选择方案。”孙洪斌称火鹰有很大可能性在带量采购后继续放量,预计今年下半年有良好的表现。

他的逻辑在于降价之后的产品无法真正顺利地到达病患,而且医生会转向给病患推荐佣金收入更高的非入围的高端产品。过去一年,行业内的确传出不少类似的新闻。

心脏瓣膜的提及率也很高,目前该业务由心通医疗提供,作为微创医疗分拆之后独立上市的公司(占股50.06%),是去年增长最为迅猛的一块业务。2019年才获批,去年便实现了1520万美元的营收。

截至目前,市面上共有5款国产心脏瓣膜产品获批,启明医疗和杰成医疗的在第一批获批上市,微创医疗为第二批。业内基础的共识是,并没有哪一家产品从性能上可以碾压对手。启明医疗只是凭借着先发优势依然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

还有去年9月独立出去的医疗机器人业务,刚一成立,便拿到了高瓴资本、中信产业基金等领投的30亿元融资。这块业务更加前沿,国内产品离世界顶级的“达芬奇”还有不小的差距,但也是被认为天花板最高的一块业务。

“从某种角度上讲,微创医疗目前的估值高,很大原因就是因为机器人业务。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机器人手术会和腹腔镜手术一样普及,是个非常大,但却没多少企业玩的领域。”上述医药行业投资人称。

行业内盛传微创医疗之后会把电生理,甚至是骨科等业务分拆上市,微创医疗并没有对外回应此传闻。

“微创医疗目前感觉上并没有太多考虑如何盈利的事,还是更多在布局,有点像集邮。

母公司毕竟能提供的现金流有限,要支撑这么庞大的管线体系肯定不可能。所以它会像之前一样,不停地拆分和独立上市。”上述投资人称,“这个战略路径很险,如何保证拆分出来的公司能持续成长,之前还没公司做成过。”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