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1-04-13 16:09
伴随着阿里巴巴收到第一个反垄断重大罚单——182亿元之后,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垄断”浪潮,正在席卷国内互联网头部平台。就在4月10日当天阿里被罚之后,58同城创始人兼CEO却在社交媒体上怒斥贝壳找房,声称在房地产行业,有着“更明目张胆的二选一”。价值兄发现,作为房地产交易平台的贝壳找房与安居客,近些年早已势同水火。近些年房地产行业在全国范围继续严控的局面下,反垄断是否将成为打击房企巨头的方式呢?已从链家完成蜕变的贝壳找房,真的会成为下一个反垄断重罚对象么?
姚劲波怒斥贝壳,“更明目张胆的二选一”:应该罚款贝壳40亿
4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局宣布对阿里巴巴进行182亿元罚款。价值兄发现,这是国内“反垄断指南”颁布后,最大的一笔罚单,堪称是天文数字。而阿里巴巴CEO张勇也在随后表示,预计监管部门的反垄断处罚不会造成重大影响,公司将会作出更多行动减少商户经营成本。
而就在阿里遭遇182亿罚款之后,58同城创始人兼CEO姚劲波则在社交媒体上突然发声,“房产交易领域有更明目张胆的二选一包装成自愿,强烈呼吁国家反垄断罚款贝壳40亿(4%标准)。并建议将此罚款打入国家公积金账户,以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减轻老百姓买房负担”。
在姚劲波贴出的两张截图中,一张显示贝壳找房APP上的房源截图,都打上了“独家”标识,而另一张则是贝壳找房中介门店的合作协议,贝壳要求合作门店只能为贝壳方提供新房渠道服务。为了规避自身责任,协议条款标注为合作门店“自愿”。
这两张图也似乎印证了,贝壳找房在对待房源方面,与合作伙伴有排他协议,涉嫌“二选一”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不过,对于姚劲波的开炮,贝壳找房在4月11日回应显得极为淡定,“自创立起,贝壳坚持依法经营,完善合规体系,以科技驱动行业良性发展。”贝壳对姚劲波的指责丝毫不以为意。
而网友对此却褒贬不一。有网友表示,“无论哪个行业,市场都需要良性竞争和发展,哪一个大咖都不能滥用其垄断或独占市场的优势,这才有利于百姓的生活”,“良性竞争才能让市场更加的健康阳光,主要是老百姓能更加便利”。
为何姚劲波死磕贝壳,安居客IPO在即,三年前两家已势同水火
为什么姚劲波对贝壳找房如此深恶痛绝,要呼吁给予其高达40亿元罚款呢?有媒体指出,因为4月8日58旗下的安居客公布IPO招股书,希望借助贝壳进行一次借势营销。但价值兄认为这仅仅是原因之一,其实,贝壳找房与58集团、安居客的针锋相对由来已久。
2018年6月,58集团联合我爱我家集团、中原地产、21世纪不动产中国、万科物业朴邻、麦田房产、中环互联、新环境、龙湖冠寓等国内房地产企业,在北京发起“双核保真·以誓筑势”全行业真房源誓约大会,共同誓约以真实房源和诚信经营服务广大用户。这一行为将矛头直接指向了链家(那时的链家尚未更名为贝壳找房)。
彼时的链家与58集团就已经势同水火,两位创始人左晖与姚劲波甚至在朋友圈互呛。就在58与各大房地产企业举办大会的当天,北京大雨磅礴,左晖随即发布了一条朋友圈称,“此时的北京,乌云密布。有会解天象的吗?”而姚劲波则回复称:“相由心生啊,我看的是阳光明媚”。左晖则回复:“老兄慧眼,乌云中确实有阳光!不知为何下午突然见打了一会雷,应该是又有人赌咒发誓了”。
但贝壳与58的大战并非只停留在口水战和会议上,双方甚至上升到了互诉的上亿元索赔案件之中。
2019年4月,58和贝壳的相互诉讼愈发激烈。58旗下的安居客率先宣布起诉贝壳找房等两家公司,指出其盗用安居客网站房源、周边配套等图片涉不正当竞争行为,对安居客商业利益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经济损失9000万元,并要求其道歉30天。随后,媒体报道称,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已正式受理安居客诉贝壳找房网不正当竞争一案。
随后,贝壳回应称,因涉嫌被盗用房源图片等数据资产,贝壳找房已于4月22日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正式提起侵害著作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诉讼,要求盗用方安居客的共同运营主体58集团旗下公司立刻停止相关侵权行为,赔偿其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共计1亿元人民币等。
看得出,58集团、安居客与贝壳找房和链家的恩怨,自2018年至今,至少已经维持了三年之久,双方在房地产行业的竞争早已经势同水火。
安居客仅是贝壳九分之一?盈利能力却优于对手
今年4月8日,安居客宣布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很可能将在2021年上半年完成上市。
因此,本次姚劲波代表58和安居客向贝壳的再次宣战,意图可谓尽人皆知。他也丝毫不避讳安居客成为挑战者的身份,“58安居客今年将作为挑战者全面进入新房交易领域,希望良性竞争能让行业更公平,老百姓买房更简单。”
根据安居客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从2018年到2020年的营收分别为62.16亿元、75.79亿元和80.5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9.07亿元、23.06亿元、19.55亿元。
相比而言,贝壳发布的2020年12月31日全年财报显示,2020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705亿元,同比增长53.2%;净利润27.78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为57.20亿元。
仅从2020年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来比较,安居客分别是贝壳的九分之一和十分之七左右。似乎安居客与贝壳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但根据贝壳在2020年上市前的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贝壳的营收分别为255亿元、286亿和460亿。同期净亏损分别为5.38亿、4.28亿和21.8亿。
可以看出,安居客在连续三年中保持着健康的盈利状况,而贝壳则仅仅在2020年实现了盈利,此前均呈现大幅亏损状态。2019年的贝壳的亏损金额甚至超过了20亿元。
贝壳将成为下一个反垄断重罚对象?房地产行业继续严控,或存在较大风险
来自华西证券的分析显示,自从2019年至今,国家反垄断工作正式进入新阶段。反垄断政策陆续出台,2020年开始互联网反垄断工作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尤其是从2020年1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以及2021年2月发布的《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以下简称“反垄断指南”)先后出台,对国内互联网平台起到了震慑作用。
而本次国家市场监督总局根据《反垄断法》第四十七条和四十九条规定,对阿里巴巴处以其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4557.12亿元4%的罚款,计182.28亿元。更是将国内反垄断的趋势推向了高峰。
那么,贝壳找房会是下一个被反垄断重罚的对象么?有房地产分析人士对价值兄透露,很有可能。但如何认定贝壳找房是否存在垄断地位,以及采取了哪些违背《反垄断法》的行为,可能界定起来非常复杂。
首先,贝壳找房“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将非常复杂。根据《反垄断法》的第三章描述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若干行为,但早在20年前的3Q大战中,就因为当时无法界定腾讯所在的市场地位属于“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而导致了360败诉。
因此,有法律人士指出,如何界定互联网平台是否在某一市场存在市场支配地位,将是被调查企业存在垄断行为的最关键因素之一。而今年2月份颁发的“反垄断指南”,又将相关市场界定作为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执法的“必需品”。这无疑再次加重了这方面的重要性。
其次,垄断者是否通过获得的市场支配地位,进行了相关违法行为。这在国内互联网平台中,或许比较容易找到佐证。比如姚劲波此前声称贝壳找房在APP上显示“独家”房源,以及贝壳在合作协议中强制要求合作伙伴“自愿”签署协议,可能都会成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违法行为。
第三,反垄断重罚的金额将持续出现天文数字。根据《反垄断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此前,阿里被罚高达182亿元就是根据本条规定作出的处罚。
而姚劲波声称对贝壳重罚40亿元,这也要根据贝壳前一年销售额的相应比例进行处罚。而一旦认定了贝壳有垄断行为,这样的重罚就肯定不可避免了。因此,无论任何一家互联网平台遭遇反垄断认定之后,未来面临的都将是天文数字的重罚,而且可能不仅仅是一两家。
最后,面对持续热炒的房地产行业,反垄断重拳很可能成为杀手锏。近两年,房地产行业成为国家相关部门严控的市场。根据媒体报道,仅从1月下旬,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赴深圳、上海调研,三个月内,住建部已调研督导或约谈了13个城市。而梳理今年以来的住建部在各地的调研督导,中国楼市调控出现一些新特征。其中最主要的特点则是“中国官方对房地产调控的态度更加严厉”。
而来自国泰君安最近的预测也指出,“反垄断是2021全年重要的经济工作目标,预计相关监管力度仍将趋严”。因此,在“房住不炒”的大方针下,各地蠢蠢欲动的楼市松绑政策,以及房地产平台企业的各种违规行为,相关部门对房地产行业处以反垄断重拳,可能成为最后的杀手锏。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