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欧元之父"蒙代尔去世 曾多次访京并提出人民币将成三大货币之一

2021-04-05 04:07

文章来源:华尔街见闻

  据中新社报道,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于4月4日复活节当天因病在其位于意大利的家中去世,享年88岁。

  蒙代尔于1932年10月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毕业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华盛顿大学,后在伦敦经济学院读研究生,1956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

  《福布斯》周日刊文称,蒙代尔在1950以及1960年代发表的期刊文章就像“宙斯一样”(Zeus-like),与该领域其他文章完全处在不同的星球上。

  美国经济学家、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Stigler)曾发出这样的评价:“蒙代尔主宰了1960年代的国际贸易理论。”

  此外,蒙代尔曾提出“最优货币区域理论”,奠定了欧元的理论基础,被称为“欧元之父”,在经济学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中国经济学界,蒙代尔最广为人知的是他对于“不可能三角”这一理论的贡献。

  “不可能三角”指的是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在这三个选择中,一个国家只能拥有其中两项,而不能同时拥有三项。

  195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James Meade)提出,在保证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前提下,资本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制度不能共存。

  1960年代,蒙代尔和马库斯·弗莱明(J.Marcus Fleming)认为,在没有资本流动和资本有限流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下能够有效影响一国经济,在浮动汇率下则更为有效;而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下不能有效影响一国经济,但在浮动汇率下则是有效的。

  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用一个三角形清晰展示了“不可能三角”的内在原理。

  2012年11月,蒙代尔还曾提出“创建以美元欧元人民币联盟的世界货币DEY-INTOR”。他表示,在世界经济体当中,中国将成为较好的领航者。3种货币之间可以建立一个全新的货币体系,从而起到指导的作用。

  据北京日报,蒙代尔生前曾多次来到北京参与论坛、演讲等活动,还曾获得北京市政府颁发的永久居留证,成为北京首个引进的诺奖得主。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