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投资 "大佬" 腾讯的又一重要标的,联易融科技孖展超额认购近33倍

2021-03-30 15:19

中国供应链金融科技龙头联易融科技-W(09959)将于明早截止公开发售,联席保荐人为大摩、中金、民银。截至发稿,综合各大券商数据,该股孖展暂录273.05亿港元,超额认购约33倍。

值得注意的是,联易融于上市前获得多轮股权融资,当中腾讯、中信资本、正心谷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和渣打银行(香港)都在持股股东行列。截至IPO前分别持股约18.89%、12.03%、11.92%、9.20%及3.61%。

1、供应链金融两会期间备受外界关注

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金融工作相关部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而在近期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供应链金融再次被点名:推动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创新发展。在去年9月,央行、银保监会、国资委、外汇局等八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通过发展供应链金融提高供应链产业链运行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服务于供应链产业链完整稳定,支持产业链优化升级和国家战略布局。

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在外界看来,供应链金融可以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更能在保证金融风险整体可控的前提下,激发金融市场活力。

因此,供应链金融也成为了金融机构、科技公司以及各行各业的核心企业及中小企业共同发力的重点领域。特别是在近年,AI、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不断应用于供应链金融行业,进一步推动了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进程。如今,供应链金融已经成为了金融与科技交叉的十字路口,也成为了两个行业共同关注的前沿话题。推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供应链金融落地与发展,也成为了供应链金融科技企业的共同责任。

按融资余额计量,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人民币15.0万亿元迅速增长至2019年的人民币23.0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1.3%,预计2024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40.3万亿元,2019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8%。

2、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信用穿透产业链

风头正热的供应链金融,究竟是什么?供应链金融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但现代意义上的供应链金融在上世纪80年代逐渐成型,并形成了预付款融资、库存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这三大基本模式。

以应收账款融资为例,在制造业,先货后款模式十分普遍——上游供应商需要先为下游企业供货,而下游企业往往会在规定的账期内为上游供应商结款。在此期间,上游供应商会记录一笔应收账款,即未来即将进账的收入。然而对于许多中小企业而言,先货后款的模式常常会造成资金链危机。而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融资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中小企业可以凭借大型企业(即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开具的应收账款凭证,在金融机构处获得贷款。

在金融机构眼里,中小企业的信用有限,但核心企业却具备较高的信用。中小企业为核心企业供货,其应收账款只要真实有效,就代表其具备稳定的还款能力——核心企业结款后,中小企业就拥有了可以用于还款的资金。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便由此而生。

然而,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却存在着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也直接限制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首先,在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各级供应商之间存在博弈关系:距离核心企业最近的前几级供应商为了满足自身融资需求,往往会提升融资利率,导致后几级供应商的利率高企,并最终造成整个供应链融资利率偏高。

此外,核心企业为一级供应商开具的商票,往往无法有效分割、流转:限制了供应链金融体系的扩张,仅能让少数供应商享受到供应链金融的服务。与此同时,金融机构为了验证商票的真实性,也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

最后,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依赖大量纸质文件:纸质文件的优势在于模式简单、便于存档,具备较强的法律效力(加盖公章后),而其劣势也十分明显,即流程繁琐、调阅困难,且浪费大量资源。依赖纸质文件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也会大大降低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

在种种现实因素的制约下,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而近年来,包括AI、区块链在内的新技术的出现,则让供应链金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升级。

3、同家电龙头企业创维的合作案例

在联易融的客户中,家电龙头企业创维是一个典型案例。

在家电行业,供应商与下游企业大多采取先货后款的采购供货模式——供应商先将货品入库,开具发票;下游企业随后开具承兑汇票,经过一段账期时间后,再为供应商支付货款。而对于创维等大型家电企业而言,约定的账期时间大多十分可靠,供应商基本可以按时收到货款。

这让创维有能力建立一个以自身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科技服务平台。创维选择了与联易融共同打造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它将自身的ERP系统与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进行对接,将所有的结算电子化、可视化,并迁移到区块链之上。

以往,创维只能了解到其一级供应商的具体情况。而在区块链供应链债权多级流转平台的帮助下,创维可以将其数字债权凭证,流转到最多第七级供应商。这不仅让更多级供应商获得了供应链金融服务,也让创维能够洞察更多供应商的信息,并充分了解整个产业链,帮助创维实现数字化供应链管理。

目前,创维供应链上的多级供应商已使用Digipo(代表一级供货商对创维的应收账款)作支付及融资用途,并已深入至第七级供应商。由于相关资料已于区块链上记录,金融机构及供应商能追踪每项转让的状况及供应链资产的处理情况。该平台令深层级供应商能凭借创维的信用状况,从渣打银行及中国银行等多间银行取得低成本融资。截至2020年12月31日,创维已帮助约1,100家供货商获得融资。

创维与联易融在供应链金融科技SaaS领域的合作案例,最终入选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案例库。而这一案例,也将在未来指导更多中国企业完成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科技体系的搭建与运营

 

此前联易融宣布了在港交所的上市计划,目前正在招股中,将于4月9日正式在港交所进行交易。腾讯不仅是联易融的早期投资方,也是其第一大股东。目前,联易融也是腾讯To B战略生态圈的核心成员之一。

前往新股中心, 查看更多新股消息>>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