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重口器具 老外正在狂购

2021-03-08 19:30

  原标题:重口器具,老外正在狂购

  来源:公众号“盐财经”

  作者 | 浦潇

  最近,中国的痰盂在亚马逊上爆火。商家称其为1960年代的传统工艺品,展示图上将此宝物用作果蔬篮和香槟冰桶,有些还盛了满满的法棍。

  毕竟痰盂看起来开口大、能装。瓶身上还有大红双喜、牡丹和鸳鸯图案。跨文化的滤镜加成,比起欧美当地动辄上百上千美金的中国瓷器,这个看起来性价比老高了。所以也不奇怪外行的国际友人们竟天真地信以为真。

  像这样因文化认知差异闹过的笑话还不少。比如老外把汉字印衣服上,一件时尚风衣正面印着“广场”两字,还有使用“痔、鸡、变态”等字样的,让网友们笑喷。

  再如老外的汉字纹身只见其形,不care其意,“脑白金、思考致富、鸡”令人啼笑皆非,贝克汉姆还给自己弄了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图|贝克汉姆“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纹身

  土货横扫海外电商,不少人从中获利,网友们也嚷着要卖痰盂,这背后蕴含着一种调侃式的暴富欲望。

  可是,像这样的奇特国货难道真能成为海外淘金的致富之道吗?

  ▋▍

高溢价痰盂 销声匿迹

  “一次订10万个痰盂,能便宜点不”,在山东经营搪瓷制作工厂的曹先生,上个月常接到此类询价电话。

  卖得最好的时候,曹先生200多个搪瓷痰盂库存被一扫而光。

  大洋彼岸,这种印有鸳鸯双喜花样的痰盂在亚马逊上一度炒到了60美金上下,折合人民币400块左右。而在曹先生这里进购,单价只要12块。“这些痰盂卖到做内贸的商家手里,他们至多也就卖2、30块”,他说。

  在国内小商品生产地有很多曹先生这样的搪瓷厂家。如果不是因为成了爆款,此前痰盂的销售额占比只有不到10%,远比不上1.2元一个的搪瓷杯。

  在山东做搪瓷制品生意的张先生,平日卖的主要都是搪瓷杯、碗碟等家用厨具。这里是全国的搪瓷主产地,80%的搪瓷都出自这一带,而痰盂只是客户购买的诸多产品中不起眼的那一个。痰盂逆袭后,他小赚了一笔。

  许多做跨境生意的商家们敏锐地嗅到了商机,闻讯后迅速地在1688等平台找厂家。据数据显示,2月21日后,“痰盂”在1688平台上近7天搜索涨幅达3648%,近两周GMV环比增长153%。

但这样的商机,昙花一现。“产品本身支撑不了其价值,很快就会没声音”,曹先生说。

  从2月下旬出圈到数日后网传下架,30倍的价格在商户之间掀起了一阵风浪,也让国内网友们为神秘的东方力量惊呼。

  这样的爆红说稀罕也确实稀罕,可始终玩得还是侥幸心理。主要做跨境电商独立站生意的樱桃(化名)说:“这样的爆红产品就是小打小闹,没有长远价值 。” 痰盂在喧闹的轰炒之后的确销声匿迹。

  做外贸的汪先生称,每年其实都有这样的爆款,但事实上最后都不了了之。

  目前在美亚官网上,虽仍有零星几家店铺在售,其中一家显示剩余库存18件。一用户问此产品的功能,店家不忘补充道:“用途多样,可用作器物装日用品,也可当作垃圾桶和便盆”。不过也有某些明白人好心奉劝:“这是尿桶,别用来装食物!” 

  图|有人奉告痰盂是坐便器,以及不要用在食物上

  当掘金欲望带来的热捧退却,产品亦遭逢平台调查,又有多少参与者明白国货出海根本玩不了玄乎。

  ▋▍

跨境买卖 步步为营

  虽说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只会偶尔砸中脑袋,但跨境电商的买卖从不缺把握淘金机会的人。

  一位主要做欧美地区竹蒸笼生意的毛先生自信地说:“这个真的赚钱。一整套竹蒸笼,包括一个竹盖、两层底托,在厂家那订购一套20公分的蒸笼的成本就在20多块左右,如果是大量批发,还能再讲讲价。” 

  毛先生一般订500盒一整套,套餐中还包括彩印的盒子可以做上中国风的样式。随后他零散卖到亚马逊、eBay等平台,把规格做少,再做精包装。通常,两层一盖的散货搭配几毛钱一张的蒸笼纸,好点的包装可以配上筷子等用具,再用彩盒装起来,一套就能卖几十美金。

  盐财经记者查询发现在国内主流电商平台,这一套的价格在6-30块间不等,亚马逊上则为24美金上下。上百的差价,利润可见一斑。

  卖家冰破(化名)说自己做欧美地区的服装生意利润一般都在35%左右,同样,做北美地区梳子和假发生意的张先生利润平均也都在30%。

虽然境内外的价格之差是利润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但广告和物流带来的压力也很大。

  专做欧美跨境物流的汪女士对盐财经记者解释:比如发往德国的货物,铁路运输的价格一般在14-18块每千克,7-80kg的货物差不多1000块左右的价格,相比空运便宜,只是时效就肯定没法保证,一圈下来,可能要占到成本的2-30%。这还不包括海外入仓和后端配送。

  樱桃说,做亚马逊平台的话,一整个流程包括国内发到亚马逊仓库头程费用,加上出单后亚马逊派送的物流费,同时,平台还要抽取15%佣金(欧洲地区政府另外再抽20%)和仓库的仓储费。

  为了降低物流成本,商家会选择一次性仓储备货及一件代发两种方法。当然,这两种都有风险。像前文提到的卖痰盂的商家,库存备好但平台强制下架,货囤在国外,基本就是有去无回,卖不出去基本就只能扔掉,很有可能亏得血本无归,樱桃说这样的例子太常见。

  做梳子和假发生意的张先生一般使用一件代发的方式,顾客发单后就让工厂发货。“我们一般都不进货,除非你有钱”,他说道。

  然而自发货出单并不容易。考虑到单件货物运输成本,工厂都会等到几十甚至上百个店铺出2、3万个产品,樱桃解释说急用的顾客偏向于选择有库存的商家购买,一对比竞争下来,差异就很明显。

  还得解决宣发的费用。

  接受采访的一些个体商户都表示营销成本大概占20-30%,好不好卖有时候就是靠销售量和产品展示。

  “产品排在首页,基本都会有单”,张先生说。平台的广告费是立身之本,很多商家都需要找专门的团队运营,剑走偏锋的也会找人偷偷刷单。

  盐财经咨询了某跨境网店培训商,他们的服务囊括从注册、开店到运营。比如首页的商品描述,很多语言不通的商家都需要运营方的产品list代写服务。某代运营人员介绍:“标题、五点、长描述,关键词搜索几个方面,200元写一个产品” 。在他给到的“巧克力模具”案例中,5点描述包括“硅胶质量,适用于果冻、布朗尼蛋糕、耐高温”等产品细节。

  汪女士说:“产品引流很依赖这些产品描述,那些顾客会仔细看。”

  大多数商家都认为商品出现在首页,就提高了曝光率。张先生自己找人做广告,在图上下功夫仔推送给顾客,“顾客看到觉得不错可能当时就会下单”。

  但你抛开这些成本,怎么样都有个几十块的利润,毛先生说,尽管入仓和配送费用以及初、中端物流不同,但利润空间是始终存在的,国内一般就10%。况且,像美亚卖的很多产品,一个是华人市场庞大,二是欧美市场需求高。

  ▋▍

奇特国货 文化炒作

  钱虽然赚了,可费时费力还费钱,而且这世上哪有赚得完的钞票。于是有人想走点捷径,只是没成想走到了弯路上。

  痰盂之前,编织袋、解放鞋都曾在海外市场中引起过吹捧。在国内无人问津的土货,坐个船横跨了大洋就变成了老外眼中的宝物。这里面有多少营销的成分,又有多少文化猎奇心态,我们很难最终定论。

  但这种商家投机取巧的心态,其实哪都有。就像前阵子巴黎世家献媚中国市场,在情人节沙漏包上印了土味“我爱你”三个字。为了配合这一设计,商家把广告图拍出90年代城乡结合部影楼风。时尚大牌在线索命,敷衍和贬低国人审美,却在一片嘲讽中达到营销效应——当日此包在网店中的销量就荣升第3。

  图|巴黎世家土味沙漏包

  回到痰盂这个产品。

  梁实秋曾趣谈此物:“其形状大抵颇似故宫博物院所藏宋瓷汝窑青奉华尊。腹部直径在一尺开外,小一点的西瓜都可以放进去。举凡烟蒂、茶根、漱口水、果皮、瓜子皮、纸屑,都兼容并蓄,甚至有时也权充老幼咸宜的卫生设备。”

  旧时国人虽在这一器物上颇具心思,考究的还需景泰蓝制,但用途终归还是承装弃物。

  有个故事写一山民从京城买回一带盖的搪瓷小桶,用它来盛饭,还觉得用它来盛饭有股特别的味道。那年在京城机关做事的外甥来做客,山民为了讲排场,让老婆将炖菜用这口痰盂呈上来,结果闹得宾客们当场犯恶心。

  自己都觉得有味道,放到商家手里却摇身一变成了精致传统的文物。

  在亚马逊上,痰盂的产品介绍有过这样的形容:这是一种中式传统,拥有独具特色的花卉纹饰点缀,运用了传统的中国搪瓷工艺,可自用或赠予他人,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装饰品。

店家们利欲熏心,隐瞒产品的用途,颠倒了是非黑白,利用外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盲点进行营销,确有些坑蒙拐骗的意味,这情节可比那无知的山民要严重得多。

  但这样的事并非仅此一例。

  在义乌做跨境的汪先生说他遇到过一种叫 “灭鼠先锋”的硅胶玩具,实在是不能理解。商家们自诩玩具具备解压功效,再加一些繁复高深的名词,7-8块人民币的小玩具卖到亚马逊上能有8-9美金。

  图|某宝上的“灭鼠先锋”硅胶玩具

  虽说文化差异的确会带来产品偏好上的不同。

  汪先生形容自己的很多外国客户,就钟情于本土不受欢迎的带有牛头马面、龙、蛇等花样的物件。相反,欧美地区过万圣节需要变装,国内客户没兴趣买得少,他的恐龙服生意就专供外国客户。

  这样没有过多违背物尽其用准则的生意,装饰物就只做装饰物,恐龙服就只做玩偶服卖,合情合理。倘若顾客自愿用作他途,那也是个人喜好,外人无权干涉。

  又或是地域稀缺资源,例如气候炎热的埃及,清凉油被当成贵重的礼物。根据文化审美的差异切中不同消费需求,在恰当的时机、正常的范围内,消费者能接受,商家也卖得妥当。

  相比而言,借以文化认同的旗号消费他者的心理本就从诚信为本的生意原则上远远走偏了,如此扭曲作直,利用信息不对称赚取差价,何况其价格之差已是趁火打劫,做的岂不是黑心生意?

  即便跨境生意的利润和成本平衡的确费劲,可商家如何研究平台玩法,再怎么追名逐利,定价和定性都因适可而止。

  在跨境电商圈有句话说做跨境,三分靠运营,七分靠选品。选品的差异若是决定了输赢,那么像一些商家所说,可以尝试选择那些在国外市场需求恒稳的普货、衣装、礼品、健身品类,在与当地货品做出品种差异、质量差异上下功夫。

  纵使走捷径做出痰盂这一爆品,最终反倒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还丢了国人的脸。

  毕竟,生意买卖做的还是双方的相互信任、靠的还是商品的质量。所以,少薅点“洋”毛,做个人吧。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