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SPAC在美大热,传港交所将加入战局!

2021-02-24 11:45

2020是SPAC全面爆发的一年,有248家SPAC公司共募集了超833亿美元,是前年纪录的六倍。

 

此外,今年至今已有160家SPAC上市,累计募资额已经超过480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的一半。

 

 

 

眼看SPAC上市风气愈见盛行,一些交易所也开始行动,新加坡交易所近期亦展开相关咨询,扬言力争年内引入SPAC机制。有消息称,港交所也正在对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上市进行研究。

 

 

对此传闻,2月22日晚,港交所回应称将不时研究加强或改革上市制度的各个方案,既致力提高香港新股市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亦确保能维持市场质素。

 

 

SPAC的英文全称是: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特殊目的收购公司),该公司是由共同基金、对冲基金等通过募集资金而组建而成的“空壳公司”,SPAC公司没有具体业务,只有现金,发起人将这个空壳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或者纽交所上市,并以投资单元(Unit)形式发行普通股与认股期权组合给市场投资者从而募集资金,资金被存放在第三方托管账户上。

 

简而言之,SPAC本质上是一家空壳公司,没有任何实际业务。设立SPAC公司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有价值的非上市公司来并购。

 

并购后,目标企业将获得SPAC投资者存入托管账户中的资金,而SPAC的投资者也将获得并购后公司的一部分股权作为回报。

 

 

 

由于SPAC在并购前已经是纳斯达克或者纽交所的上市公司,目标公司则无需再进行其他行动,直接成为纳斯达克或者纽交所的上市公司。

 

因此,SPAC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上市,成本也比IPO、买壳/借壳上市更低。

 

香港市场不少私募已闻风思动,“赌王”之子何猷龙的家族办公室黑桃资本表示冀早着先机建立以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为主题的投资组合,强调只会考虑那些具有巨大潜力的高质素SPAC。

 

电盈主席李泽楷也正考虑在美国设立第三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据知情人士指,新的SPAC可能筹集数亿美元资金。李泽楷去年已伙拍PayPal联合创办人、科技大亨Peter Thiel(彼得泰尔)先后成立两家美国上市SPAC公司,累计筹集了约9亿美元。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