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谈谈投资K12教育股应该关注哪些要点?

2021-01-11 10:20

一、商业形态

做生意,最重要的是搞清楚客户是谁、用户是谁,解决了用户什么问题,客户为什么愿意掏钱。

客户是谁?客户是家长,家长掏钱。

用户是谁?用户是K12学生。注意K12教培行业用户和客户不是同一个人,产品需同时既满足用户需求、又让客户看到效果。

解决了用户什么问题?提分,培优,补差。整体来讲补差市场规模比培优大,不过培优产品有很好的口碑,在市场开拓初期很有效。

客户为什么愿意掏钱?家长掏钱解决焦虑。

二、需求的根源

从孩子上小学开始(甚至上小学前)家长就开始望着12年后的高考开始焦虑,我国从小学到大学全部采用选拔制,想上好的大学得上好的高中,想上好的高中得上好的初中,想上好的初中得上好的小学。当然,不怎么好的高中也偶尔能考上一个两个清华北大,这是难度问题,上大学是跨5尺高的栏杆的话,好高中相当于你站在4尺的高度跨。

好小学、初中部分可以通过学区房来解决,但学校里明着暗着有分班分层。六年级了,初三了,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早早地和心仪的学校签约了(保送),学习成绩普通的要考小升初、中考、高考。有人说,政策不是不允许这样操作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所以,小升初,中考,高考,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就是家长们焦虑症发作的高潮。怎么办?大部分家长选择报几个课外班。

三、产品形态

简单讲,大班、小班、一对一,线上线下都是。

理论效果:一对一比小班好,小班比大班好。

实际效果:小班比一对一好,一对一比大班好。

线下现在已鲜有大班课了。

为什么效果排序是这样的顺序?大家注意到上文没有,“大部分家长选择报几个课外班”,报班的是家长,学习的可是学生,学生其实是不想学的。

K12和成人培训职业培训的共同点是用户都不想学习,实际上世上绝大部分人都是不爱学习的。

不同在于成人培训职业培训的培训对象成年人为了托福成绩、会计证书这些目标能咬咬牙学下去,而一年级至十二年级学生除了个别同学,绝大部分人一开始是不想上这个课外班的,这个时候,家长的监督、学生和老师的情感联系才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情感联系会使学生对某些课产生兴趣,大家是不是都有切身经历,有些课就是喜欢上,有些课就是不喜欢上,仓老师很喜欢上数学课和化学课,不喜欢上英语课。情感联系会让学生因为喜欢老师而上一门课,仓老师大一时发现女同学们很喜欢上军事理论课那个老师确实很帅。好的老师会用情感联系调动课堂气氛让枯燥的课程变得不那么枯燥,互联网教育产品在这块花了很大力气。

显然,一对一老师学生的情感联系是最强的,小班次之,大班最差。

四、竞争态势

聊竞争态势前必须搞清楚影响客户掏钱的因素有哪些。

首先,选择课外班是有巨大的试错成本的,小学12次期中期末考试、1次小升初、若干次分班分层考试,初中6次期中期末考试、1次中考、1-2次分班分层考试,高中6次期中期末考试、1-2次分班分层考试、1次高考,没有几次试错机会,可谓“一步错 步步错”,很少有家长愿意这个学校再试试那个学校。

明白这一点,影响客户掏钱的因素就一目了然了,按重要性顺序为:1、口碑;2、品牌;3、离家远近(学生的时间也是成本巨大);4、价格。

$好未来(TAL)$ 从奥赛开始搞起的,主打培优,很容易形成口碑。

$新东方(EDU)$ 最早的口碑是俞老师们上英语大班课积累的,后来做K12补差,补差不太容易形成口碑,靠的是新东方这块金子招牌。

口碑一直不错就能做出品牌,所以现在看到这个行业是双巨头的局面,但是整体的集中度还不高,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总有小机构在局部占据口碑优势,以及下层市场双巨头师资、产品跟不上有心无力(线上产品有望解决这个问题)。

为什么两家的口碑能一直不错?好未来强在“中央厨房”标准化课程产品,新东方强在老师培养。

为什么名师单干干不大?因为或标准化课程产品或师资培养,扩大规模时回避不了。

五、互联网教育

个人认为,互联网教育还是教育,借助互联网工具,解决下沉市场的师资产品问题,目前在跑的各种模式中,我个人看好的依然是小班模式,原因上面说过了。

好未来的互联网教育在体内搞,新东方放在 $新东方在线(01797)$ 搞,还有一个猿辅导做得也不错(仓老师错失过猿辅导的老股转让好可惜)

六、财报看点

财报看什么?主要看招生人数同比、ASP、续班率、预收款、学习中心扩张情况。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