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1-01-05 18:16
作者:大熊
来源:洪波大视野
2020年的最后一个下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房地产限贷令”。
将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机构类型等因素,分档设定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并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
简单来说,就是控制水龙头,从根上收缩流向房地产的资金。
似乎没有一点点预警,2021年楼市的第一阵风,让许多人瑟瑟发抖。
刚刚过去的2020,不可谓不是一个调控大年。
从上半年不少城市松绑只能“一日游”,到年中深圳等出台最严调控,到9月下发房企“三道红线”,再到年尾的限贷令。
回顾一番,或许能让你对2021有些心理准备。
01
12.31“限贷令”影响买房?
短期内不必担心
限贷令的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央行从银行侧对个人和企业的房地产贷款比例进行了限制,见下图:
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两个领域的信贷流向,都不能超过规定的限度,这是楼市将面临的两大“高压线”。
那么这两大高压线“上限”在哪?对于不同规模的银行房地产贷款比例,央行的规定如下:
从上表可以明显看出,不同属性的银行一共划分了五档,国有六大行工、农、中、建、交、邮的待遇要高些。这类银行“稳”,给予权重比例自然高。
在2020年最后一天发布,在2021年第一天就实施,没有给市场一点点缓冲期。
可以说,2021年楼市可以说已经定调:在全球无限量QE背景下,依然保证房住不炒。
那么这份文件短期内对房地产而言到底有多大呢?
国盛证券曾整理过相关数据,从房地产贷款合计占比看,各家银行超出的比例并不多。第一档中工行、农行、邮政银行、交行的额度都没用完。
占比超限的各家银行只需要控制好贷款增速也是能达标的,因为信贷总量是在增长的。
再加上各家银行还有过渡期,相信绝大部分银行都能平稳落地。
所以近两年准备买房的各位,其实不必担心。此政策的目的,是形成长效机制。
02
“三道红线”高压
房企吃“土地红利”时代结束
如果说“限贷令”是从根本上收缩资金阀门,那么9月份下发的“三道红线”则是从终端上限制房企贷款水位线。
8月中旬,住建部和央行召开了重点房企座谈会,明确提出要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增强房地产企业融资的市场化、规则化和透明度。
同时宣布了房企融资的“三条红线”作为风险评估门槛,即: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上限为70%;净负债与股本之比的上限为100%;现金与短期债务比的上限为1。
此外,拿地销售比是否过高、经营性现金流情况也将作为监管机构考察的重要指标。
10月底的标普信评研究报告则显示,在其跟踪的87家样本房企中,完全没有触碰“三道红线”的企业仅占12.6%。
“三道红线”高压,各大房企祭出的第一个大招是出售负债较高水平的项目,快速有效降低负债水平,并实现资金回笼。
比如华侨城拟19.77亿元底价转让武汉天创置业有限公司30%股权及相关债权;招商蛇口拟10.98亿元底价转让深圳市太子湾商储置业有限公司100%股权及2.38亿元债权。
“三道红线”下,各房企另一个常用手段就是收缩拿地投入:
9月,土地成交溢价率下滑的同时,流拍现象明显加剧,克而瑞重点监测的城市土地流拍率上升至9.3%;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单月土地购置面积为27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6%,环比下降9.8%。
同时,房企整体拿地溢价率也符合“绿增”“红降”规律。
就此,土地市场相对回归理性,房企大吃土地红利的时代基本可以宣告结束。
03
深圳杭州等多城最严调控
政策向刚需倾斜
行文至此,该从2020年头回顾一下了:
年初黑天鹅来袭,整个行业在一季度几近冰点。
3月,广州、宝鸡等地尝试"松绑",但却遭遇了一日游。
4月,成都率先掀起热潮,点燃二季度的火爆。随后,“万人摇号”、“喝茶费”频上热搜。
到5月,70个大中城市的新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达到57个。
7月,热火朝天的楼市终于冷静下来。
7月2日,杭州市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人才房的5年限售;加大新建商品住房公证摇号公开销售对“无房家庭”的倾斜力度;摇号登记不能同时登记两个项目等。
7月15日,深圳出台史上最严政策:非深户5年社保,深户3年社保,夫妻离异3年内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新房抽签优先无房、个税或者社保年限长的家庭等。
7月25日,东莞出台政策对二手房限购。
动静最大的深圳、杭州调控中,都有对无房刚需家庭倾斜。
此外,南京、成都、宁波等热点城市先后出台的相关政策中,也提到支持无房家庭优先摇号,解决刚需家庭难买到房的问题。
显然,解决了刚需住房问题才能真正做到“房住不炒”。
12月底,广州市住建局印发《广州市市本级共有产权住房供应配售实施细则》,第一批共有产权住宅也将于近日开放申购。
回顾非同寻常的2020年楼市,可以说是:在货币放水的情况下坚持“房住不炒”,在楼市分化加剧的情况下政策开始保护刚需。
而以2020为基础来看2021:
1.中国经济向好,货币更稳,但是会控制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
2.政策方面依然坚持“房住不炒”的基调,调控或将更加细化;
3.“三道红线”发力之下房企洗牌,高周转的运营或将减缓,我们期待少一些豆腐渣,多一些好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