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0-12-27 11:17
原标题:黄洋:城市、公共空间与艺术——以古希腊城邦为例
2020年12月18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黄洋在上海地产集团、世博文旅主办的“城市更新,文化随行,共美空间文化主题讲座”上的演讲,原题为《城市、公共空间与艺术——以古希腊城邦为例》,本文系录音整理稿并经作者本人审阅。
大家好!今天我想带领大家走进古希腊的城市。我个人理解,现代城市的源头是在古代希腊和罗马。我希望通过对古代希腊城市的介绍,能够对我们理解现代城市有一定的帮助。当然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全面介绍,我的讲解主要集中在和我们今天的主题相关的艺术方面。古代罗马和希腊的城市有一脉相承的地方,但是也有其特点,和现代城市关系同样密切。不过这是另一个故事,在这里只能点到为止。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个
“图像之城”
的概念。这其实是为了引出我们要讨论的主题。然后主要讲三个问题,一是希腊城邦文明。讲古代希腊城邦和城市,首先要对城邦文明有一个大概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我们来看古代希腊城市和艺术的关系。我不会给大家讲解我们如何欣赏希腊的每一件艺术作品,因为讲不完。大家知道,在西方各大博物馆都收藏了大量希腊和罗马的艺术品。但是我会讲怎么样理解希腊的艺术,古代希腊人创作这些艺术作品作什么用途,是什么动力促使他们创作这些艺术作品。所以我主要讲两个方面,一是神明崇拜和希腊艺术;二是城邦政治和艺术。
我觉得现代城市的基本特征起源于古代希腊罗马的城市,反过来说,是古代希腊罗马城市奠定了现在城市的基本特征,甚至是基本样式。当然现代城市系统要比古代城市复杂得多,它的规模也是古代城市所不能相比的,但是现代城市和古代希腊罗马城市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把公共空间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就是说,把城市所有的居民能够参与、进行活动的空间放在最中心的位置。这并不是历史上所有城市的特征。我们有5500年的文明史,也就是有5500年城市的历史,但并不是所有的时期、所有的城市都把公共空间,把人们都可以参与并且进去活动的空间放在最重要位置。其实大部分时期都不是这样的。更多的时候、更多的文明中,城市的中心是皇宫大院,王公贵族的城堡。
协和广场是巴黎最著名的公共空间,也是最有政治象征意义的空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就是在这里被推上断头台的,法国革命中的领袖罗伯斯庇尔也是在这里被砍头的。广场的中央树立着一个方尖碑。它是古代埃及人建造的。1833年,法国国王路易·腓力浦将他树立在了协和广场,以此展现法兰西帝国的荣耀。路易·腓力浦和当时埃及总督达成一个外交协议,总督很大方地把埃及最有名的神庙卢克索尔神庙前面的两个方尖碑送给法国。路易十五回敬的是一个大钟。卢克索尔神庙前的这两个方尖碑是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在法老拉姆西斯二世统治时期建造的,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法国人把其中的一座运回了巴黎。另外一座没有能运回去,但是它名义上一直是法国政府的财产,直到密特朗总统的时候才宣布正式放弃这另一个方尖碑。因此要问巴黎最古老的建筑物是什么?答案毫无疑问,一定就是这个方尖碑,它有3300年的历史,整个法国没有更古老的建筑了。所以它其实至今都传达一个很强烈的政治信息,这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让我们回溯到古代罗马。罗马帝国建立之后大力推广两个崇拜,一个是皇帝的崇拜,所以在帝国境内树立了很多皇帝的雕像。另一个就是把罗马和意大利塑造成女神的形象加以崇拜。这组浮雕出自奥古斯都和平祭坛,上面刻画意大利女神的形象,表现这个帝国的和平、繁荣与丰足。
再看一个例子。这是英国伦敦最有名的广场特拉法加广场。广场上最醒目的建筑物是纳尔逊纪念柱,纪念的是1805年英国海军上将纳尔逊率领的大英帝国舰队击败拿破仑舰队。纪念柱顶部是纳尔逊本人的雕像。纪念柱的基座上有描绘这场海战情景以及纳尔逊战死的青铜浮雕。
特拉法加广场上的纳尔逊纪念柱
这就把我们带到了今天的主题——古代希腊的城市与艺术。在进入正题之前,我先给大家简略介绍一下古代希腊城邦文明。
希腊城邦文明时间是公元前8世纪中期到前338年,大致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春秋战国的早期。这个时期在人类的历史上都是很重要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类不同的古代文明中出现了思想的革新。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文明中都出现了新的思想,新的精神信仰。其标志是,在不同文明中都出现了一些伟大的思想家和精神信仰体系的创立者。他们开创的传统确立起来之后,深刻影响到人类两千多年的历史,影响到我们今天的人类。因此,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把这个时代称之为人类历史的“轴心时代”。这个时代确立的思想和精神传统包括印度以佛教为代表的革新思想和信仰,中国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和文化体系,希腊思想和哲学体系,古代以色列先知建立的希伯来《圣经》传统,以及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所以我们所说的希腊城邦文明是人类创造的影响最为深远的古代文明之一。
接下来说一下希腊城邦。在古代文明中,希腊城邦是一种比较特别的国家形态。什么叫城邦?城邦就是城市国家,一个国家由一座中心城市和周围的乡村组成。古代希腊由几百乃至上千个这样的国家构成。所以是“小国寡民”的状态。希腊人为什么建立这样的国家?因为他们觉得一个国家就是一个共同体,一个公民的共同体。对于希腊城邦,亚里士多德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城邦是特定政体之下的公民共同体。”所谓公民共同体,意味着国家是公民共同拥有的,不是某个人或者一小撮人把持的。这个国家正式的公民都有资格、有权利参与国家事务,包括政治决策过程。这就意味着,城邦事务是集体进行的。所以城邦强调集体活动和公共生活。这和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是密切相关的,如果要进一步追溯的话,也和古代希腊的地理环境有关系。希腊世界位于地中海世界的东北部,这里的气候比较温暖,冬季也不是很寒冷,而且一年大部分时间很干燥,只有在冬季才是雨季,比较适合在户外的公共场所活动。对于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我大概只能讲这么多,点到为止。
接下来我们看希腊人的神明崇拜。对于希腊人而言,无论是作为一个国家,还是作为一个个体,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敬神,也就是神明崇拜。这是城邦的头等大事,也是城邦的政治事务,他们政治事务中最重要的就是神明崇拜。敬奉神明的主要方式是祭祀。在古代世界,祭神活动通常是统治阶层的特权,或者僧侣阶层的特权。在古代希腊,普通人都可以参与祭神活动。祭神的活动一般包括盛大的游行式和杀牲献祭。通常是用动物做牺牲品,牛、羊、猪都可以,但是最重要的牺牲品是公牛,最隆重的祭祀宰杀上百头公牛,叫“百牛大祭”。献祭之后,参与祭祀的人们集体就餐,享用牛肉和葡萄酒。所以敬神的日子也是一个欢庆的日子。
除了杀牲献祭,游行,祭餐,更隆重的祭神活动还包括竞技,尤其是体育、音乐、和诗歌竞技。这也是古代奥运会的由来。每隔四年,希腊人在奥林匹亚的宙斯圣地举行一次隆重的祭祀活动,组织运动竞赛,作为祭祀活动的一部分,这就是古代奥运会。所以它和现在的奥运会不一样。古代奥运会首先是一个神圣的活动。当然,希腊人的神明崇拜和后来的一神教崇拜不太一样,在于他们的祭神不仅仅是严肃的仪式,他们把具有娱乐性的活动融合进了祭神的活动之中,形成了一种具有喜庆性质的祭祀活动。
现代艺术史学科的开创者温克尔曼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论断“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用来概括他对希腊艺术的理解。这个论断成为后世两百年来评价希腊艺术的标准,但却是个天大的误会,当然也是个天才的误会。温克尔曼是在欧洲的博物馆里研究希腊的大理石雕塑时得出的结论,而且他看到的雕塑作品不少还是后世的复制品。但实际上,古代希腊的神庙建筑都是雕梁画柱的,它上面的雕塑表面也是涂上鲜艳色彩的。很难想象在古代的时候,它会给人“高贵的单纯”的感觉。
我们回到巴特农神庙,来看看它的基本建筑样式。可以说,希腊的神庙建筑是世界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建筑样式,西方世界大凡庄重典雅的建筑,多以希腊神庙建筑的为基准,法兰西议会大厦,德国议会大厦和美国国会大厦都是如此。
通过以上简略的讲述,我们大致可以看到,古代希腊人基本的生活方式以公共生活为特征,公共生活中最重要的是集体祭祀神明和参与城邦政治。这种生活方式塑造了古代希腊城市的基本特征,它把人们能够参与其中的公共空间置于首要位置,在其中用艺术表现的手法,向社会成员传递重要的宗教和政治观念,这为城邦制度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共识。现代公民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古代希腊社会相同,或者说是直接和间接地受到了古代希腊文明的影响。也因为如此,古代希腊的城市成为现代城市的一个重要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