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0-12-24 10:16
今天新闻,“消息称汽车将于明年 9 月发布,比预计提前两年问世,现已完成公路测试”。我的研究分析是:苹果不是特斯拉的对手。
苹果造车已经在内部秘密进行好多年,根据我的信息和经验,这次的曝光的进展毫无疑问,肯定基本是真实的。苹果的流动资产富可敌国,那么在未来的智能汽车行业中,Apple Car能否胜出特斯拉?答案是否定的。
1. 苹果商业模式的固化和落后
围绕着掌上笔记本的产品ID设计,掌管用户体验的工业设计部门在苹果具有绝对的权力和权威。所有的制造、工艺、工程、成本、时间都要为工业设计 (ID)让路。苹果的工程部门 (Engineering)在公司内是二流地位。基于优秀的电子消费设计和体验,苹果在全球的代工厂塞入大量驻厂工程师、品质工程师、项目管理工程师等,解决、验证、监督制造工艺上的各种问题,花费海量金钱,反复做大量试验去满足ID设计部门的设计要求。而且工业设计部门的设计一旦定型,绝不会轻易修改。效率很低,很浪费。
苹果最赚钱的APP Store利润,是这一金钱资本的主要来源。苹果有部分制造(Manufacturing)经验,但没有制造的基础和作为产品的工厂。在过去30年的全球化上半场,这种模式很奏效,较轻的资产投资回报率高。但全球化的下半场,卓越的高端制造基础非常重要。大型公司需要设计和制造制造机器的机器。
苹果曾经所开创的引以为傲的封闭生态圈,如今看来,正变为半封闭性的。苹果通过强调重点在设计(Design),通过生态模式强行封闭的场景,通过产量优势控制第三方制造工厂,当前已经看出巨大的破缺。全球经济又再次回归整体效率和基础创新。公司自主的高端制造,通过超级工程(Super-Engineering)的思维,压缩成本和时间提高利润率,加上软件模式的手段(App Store, Subscription, Sharing...),方可实现未来商业模式的再闭环。
2. 核心供应链和基础设施破缺
特斯拉到2030年的电池3TWh物理产能,苹果无论如何也是变不出来的。如果依靠电池主要供应商,如LG、松下、宁德时代,电池成本不如特斯拉先不说,这些供应商自己也无法达到那么庞大的产能。而且供应商还要同时全球供给大众、丰田等大厂,最多几分之一的电池产能分给苹果。
充电设施又是苹果的软肋。超级充电站不像苹果线下体验店那样,只要投钱就可以几个月立起来。超级充电站的难度,一是要与每个城市当地政府电力公司谈判扩容,牵涉到复杂而耗时的电力线路、变压设施改造。二是好的黄金地段,已经被先到者占据,我们可以补脑假想一下,如果现在要在市区再增建一倍数量的机动车加油站,到哪里去找那么多整块的空地?
3. 全自动驾驶只能一步步来
苹果的自动驾驶,早在5年前就开始研发。但至今仍进展缓慢,这块大家要相信我的信息和判断。苹果的研发,强调极度的保密文化,各个部门,各个小组之间,甚至各个员工之间,信息绝对的保密。违反者直接开除甚至起诉。只有少数核心技术专家和高管知道产品开发的全局。对供应商的要求更是如此。苹果在产品设计上的胜利,是用户体验设计的优势。
智能手机相对简单,核心部件没有多少。所以苹果变态的保密模式,可以让每个小组的工程师螺蛳壳里做道场。汽车的复杂度要超过手机10倍。如果各个部门和团队之间没有充分的交流,结局将是毁灭性的。而特斯拉的第一性原理之工程实践,要求包括全自动驾驶的团队内部紧密沟通,快速迭代试错。将产品的用户体验与工程的魔力融合发挥到极致。
此外还有同样重要的是,苹果汽车中短期内没有实际海量驾驶数据。即使能挖到特斯拉自动驾驶的员工和技术,也只能通过积累驾驶数据,慢慢来。
腾不出双手和双眼的汽车APP Store,是没有价值的。消费者在车上99%的时间,都是在开车。苹果想把汽车打造成带轮子的大号iPad,先要能够解决全自动驾驶彻底大规模上路。
4. 公司的视野不同的层次
苹果是想再做一个四个轮子的大号iPad,从而占用Apple用户更多时间,将苹果的商业模式继续维持下去。特斯拉的视野是解决人类面对的能源、气候、地缘战争危机。有些与苹果相似的商业手段只是慢慢长途中两者共同的休息区而已。
千万不要小看这点,它比前面所有的优势都更加本质和重要。特斯拉始终是个能源公司。(《 特斯拉已进化为全球能源巨头》)。
将来,苹果汽车也许会成为类似今天的捷豹路虎,一个价格颇贵的细分小众品牌。反正用的人,也都说好。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