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0-11-26 09:21
原标题:海外策略|“互联互通”更进一步:林郑月娥《施政报告》点评
来源:中信证券研究
文丨杨灵修 冯冲 联系人:徐广鸿
11月25日上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布其任期内的第四份《施政报告》。今年上半年港版"国安法"出台以来,香港社会恢复稳定,但经济的复苏仍任重而道远。对香港而言,《施政报告》中明确提出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以及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同时,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施政报告》提出逐步扩大"互联互通"合资格股票范围,同意加快香港上市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和内地科创板股票纳入港股通股票池。而对于包括阿里、京东在内的二次上市公司而言,我们认为短期并不会纳入港股通,但随着基准指数纳入条件的放开,港股市场长期"低估值、低增长"的格局有望被彻底改变。
▍《施政报告》进一步明确香港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大力推进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及各项现代化合作。
交通建设为香港与内地互联互通的重要一环,65亿元专项拨款支持的13个大型项目落成后,维港海滨会将由现时的23公里增至2028年的34公里。此外,《施政报告》中指出,支持香港保险业在CEPA框架下在大湾区内地城巿设立售后服务中心,同时全力推进"大桥港车北上不设配额计划"。不仅如此,《施政报告》还提出在香港本地疫情可控的情况下,通过"健康码"互认,粤港两地居民有望在无须强制检疫下跨境往来,因此我们认为"后疫情"时代的互联互通新政策有助于本地金融保险、旅游零售等行业的复苏。
▍沪深港通互联互通机制扩容,生物、科技类资产吸引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在深化两地金融互联互通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互联互通"合资格股票范围,同意加快香港上市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和内地科创板股票在符合特定条件下纳入标的。随着"互联互通"机制的扩容,我们认为包括康希诺生物、康方生物、启明医疗、诺成健华等生物科技公司有望尽快被纳入港股通股票池,同时,在内地科创板上市的AH公司也有望进入沪深港通标的池,例如昊海生物科技、复旦张江等。
▍预计二次上市公司短期不会纳入港股通股票池,但随着基准指数的逐步放开,港股"新经济"格局有望进一步强化。
11月13日,恒生指数公司公布系列指数季度检讨结果,其中恒生指数成份股首次放开50只的股票限制,百威亚太、安踏体育以及美团被纳入恒生指数,此次调整进一步改善了恒生系列指数以金融地产为主的长期格局,调整后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中金融板块的市值占比分别达到42.00%和36.87%,分别较调整前降低3.90和6.75个百分点。
长期来看,尽管此次《施政报告》并未提及将阿里巴巴、京东等二次上市公司纳入港股通,但我们认为随着优质美股中概的回归,香港市场有望持续受益于整体流动性和成长性的提升。
▍最后,遵照惯例,《施政报告》对香港本地经济相关的楼市、民生等方面作出了规划。
根据《施政报告》,经济复苏方面,香港政府将大力推动过渡性房屋发展,为有迫切住屋需要的市民提供短期居所,预计可为房地产新增总资金体量33亿元。民生服务方面,2020-21年度用于社会福利和医疗的政府经常开支将分别达到939亿元和871亿元,年均增幅为12.9%及11.6%。基建投资方面,未来数年平均每年基建投资规模有望超过1,000亿元,以便在短期内推出更多可创造就业的地区民生工程。
▍风险因素:
香港本地疫情蔓延持续超预期;中国及全球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新兴市场风险失控,外资持续流出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