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小米交出最佳季度业绩后机构态度分化 中金唱多至34港元

2020-11-25 20:16

原标题:小米交出最佳季度业绩后机构态度分化,中金唱多至34港元 来源:澎湃新闻

对于刚刚发布靓丽业绩的小米,市场态度出现分歧。

11月25日,部分投行上调了小米目标价,最高看至34港元。

其中,高盛重申对小米“买入”评级,将目标价从29.4港元上调至30.5港元;招银国际将小米目标价上调至31.1港元;摩根大通将小米目标价提升至32港元,评级“增持”;交银国际将小米目标价从25港元升至33港元,维持“买入”评级;中金上调小米目标价至34港元。

不过,麦格理将小米集团评级下调至落后大盘,目标价21.30港元。

11月25日当天,小米收盘报26.15港元/股,较上一交易日跌3.68%。今年以来,小米的涨幅约150%。

小米在前一日公布的三季度业绩显示,该季度小米收入达722亿元,同比增长34.5%;经调整净利润41亿元,同比增长18.9%。营收、净利等多达15项业绩指标创单季历史新高,表现超出市场预期。

在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收入达476亿元,同比增长47.5%;智能手机出货量4660万台,同比增长45.3%,收入及出货量均创单季历史新高。

根据Canalys的统计,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市场占有率达13.5%,在前五大厂商中同比增速第一。

在海外市场,小米表现尤为出色。三季度,小米境外市场收入达398亿元,同比增长52.1%,境外市场收入及对总收入的贡献占比均创历史新高。

在国内市场,小米同样录得量价齐升,国内市占率由去年同期的9.0%上升至12.6%,且是头部唯一实现同比增长的厂商。由于中高端产品销量占比持续上升,小米在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平均售价ASP同比增长14.7%。

在财报发布后后电话会中,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总结道,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和其他业务已进入良性发展的快速通道,原因包括小米过去几年对技术的持续投入,以及小米通过多年的耕耘,摸索出了服务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模式。对于第四季度,王翔表态称,对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有信心。

招银国际的研报称,鉴于小米的研发投入、 中国线下渠道扩张、及在欧洲和拉丁美洲的运营商/电商合作伙伴加快,相信2021年小米将继续受益于华为在中国和欧洲的份额下降。总体而言,预计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在第四季度同比增长 38%,并在2021、2022财年加速增长25%、20%至1.86亿、2.23亿部。此外,预计2021年小米在中国、欧洲高端市场的份额增长将有助于推动互联网变现,提高整体盈利能力。

招银国际判断,凭借强大的产品组合和不断扩张的全渠道分销网络,小米将提高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并在海外市场超越中国同行。

中金的研报称,小米三季度业绩超过预期是由于其智能手机全球销量强劲以及中国市场手机平均售价ASP的增长。中金认为,小米已经为2021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和互联网服务的大幅增资做好了准备,建议投资者关注小米手机的市场份额,这是影响小米股价的关键因素。

也有机构对于小米持有持更保守谨慎的态度,其担忧主要来自于手机市场的竞争环境。华为出售荣耀后未来的运营情况、小米在海外市场的本土竞争对手崛起、中国市场中OPPO及其品牌realme等友商的发力,最为外界所关注。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