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再创新高,背后透露出哪些深意?

2020-10-21 15:55

 

最近看到的一则报道让我虎躯一震:中国企业在特朗普任期内,反而突破重重阻碍,加快了在美上市的步伐!

不是说好了要各搞各的吗?为什么偏偏是这个时候?

一、史上最伟大的经济?

据中美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USCC)统计,截至2020年10月2日,在美国三大交易所(纳斯达克、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数量在过去一年增长了25%以上。现在,三大交易所共有中国公司217家,总市值达2.2万亿美元。

报告指出,由于许多中企利用海外注册公司,难以查明其总部、母公司或执行办公室的国籍,故实际数字或更高。这份列表亦不包括总部设在香港的中国公司。

研究公司Dealogic称,自特朗普2017年就任总统以来,已有102家中国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上市,筹集了255亿美元。

要知道,奥巴马在任8年期间,也只有105家中国公司在美上市,总共筹集了410亿美元;如果刨除2014年那个空绝古今的、获得了250亿美元估值的阿里巴巴IPO,则特朗普这4年就已经超越奥巴马时期了。

懂王果然创造了“美国史上最伟大的经济”啊!

我仔细翻阅了USCC的报告,整理出了一份中国在美上市公司清单,有几处特别的发现:

步伐正在加快

有人提出,中国公司在美上市经历了三次浪潮:2009年~2010年、2012年~2014年以及2017年后;并且,2017年以后的增长最为迅猛。下图验证了这一说法。

每年在美IPO的中国企业,以10月2日USCC发布的数据为基础.制图:海外掘金.

有分析指出,这三次高峰背后的因素为中国A股审核更严、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政策放宽。

而在今年,疫情显然并不是一个负面因素。《华尔街日报》报道,2020年的前8个月,“中国已有20多家公司在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或纽约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总计募集了40亿美元…已经超过了25家中国公司2019年在美国筹集的35亿美元的IPO总和。”

平均融资额更大

中国企业不仅在更频繁地开拓美国市场,而且还在美国股市中筹集了更多资金。在过去四年中,中国公司平均筹集了2.5亿美元;如果排除2014年阿里巴巴的IPO,这超过了奥巴马时期的平均值1.54亿美元。

结构明显变化

从下图可以看到,随着时期的变化,中国赴美上市的企业呈现出了结构上的转变:基础工业、商业服务等占比下降,耐用消费品、医疗保健、金融领域占比显著提升。三个阶段中,科技公司都是在美上市的主力。

“其他”包括能源、房地产、媒体、机械制造等行业. 图中仅注明特朗普时期的数据. 数据来源:USCC.

制图:海外掘金.

此外,USCC也指出,三大交易所中现有13家中国国有企业,分别为:中国人寿、中国移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南航、华能、中国东航、中国铝业、中国石化上海和广深铁路。它们均在2003年前上市,03年以后IPO且现存的中国企业,均为民营。

二、扎堆上市,踊跃退市

数一数,这几年对于在美股摸爬滚打的中国企业来说,负面消息不算少:

例如瑞幸咖啡今年4月爆出三亿美元的销售数据造价,后被纳斯达克除名。

今年8月,特朗普政府威胁说,如果中国公司在2022年1月前不能完全遵守美国监管机构新的、更加严格的审计规则,就将被华尔街摘牌。

在中美关系紧张的压力下,也有一些公司选择主动撤出美国股市。

自2019年2月25日至今年十月,已有16家中企从美国退市,中芯国际就是其中之一。《财富》报道,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浪和搜狗,两家互联网大厂,都将进行私有化。

原本计划在纽交所挂牌的蚂蚁金服,现在又将目光对准港交所、上交所。

USCC的报告中也针对中概股提出了三点风险警示,针针见血:

  • 中国公司财务缺乏透明度﹐容易出现财务造假。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表示,全球有260家企业对委员会实施的财务检查万般阻挠,其中238家企业总部设在中国大陆或中国香港。PCAOB一再地向美国国会诉苦:财务状况都摸不清楚的上市公司,怎么能被市场信任?
  • 中国公司大规模使用“可变利益实体(VIE)”架构﹐不受中国法律保护。VIE在国内被称为"协议控制",指境外的上市实体通过协议的方式控制境内的业务实体,以隐性的"协议控制",规避了"股权控制"模式下政府对企业海外上市的限制。报告指出,VIE企业在中国没有的合法地位“存疑”,很容易被中国政府关停或接管。2019年5月的一份研究调查发现,182家中概股企业中,有125家是VIE框架的。
  • 中国公司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风险。中国企业即使在美国上市,其经营也不是独立的,而总会反映出中国官方的意志。在这种情况下,商业纠纷容易升级为大国对峙。

三、为什么仍然去美国上市?

今年,中概股已经在美国挂牌17家了。

除了已经上市的企业,《经济学人》预计,今年中国企业在美IPO的数量会超过30个,达到新高。

图片来源:The Economist.

美国当局对中国企业的政策收紧、敌意上升,为什么中国企业仍然前赴后继到华尔街敲钟,甚至这几年还加快了节奏呢?

其实,对中国企业来说,美国股市仍然是“黄金标准”。《华尔街日报》对中概股进行了采访,受访企业表示,“在全球最大、最活跃和最丰富的资本市场上市,可以使公司获得更多的国际知名度,并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美国股市吸引中国企业的更重要因素,可能要数融资的容易程度。

瑞银(UBS)亚洲股权资本市场部主管黄培浩分析称,对许多企业来说,短期的资金需求比长期的风险更为重要:“摘牌的风险难以预测,但许多企业确实有在短期内筹款的需求,他们想通过最有效率的方法集资,并获得一个理想的估值。”

总体而言,A股的上市流程比美国股市更加繁琐,耗时更长,门槛设置的也比较高。《公司法》规定,中国企业要想上市,必须要连续盈利3年,年利润达5000-8000万。京东亏损了十几年,2019年才开始盈利,是无缘A股的。此外,A股上市平均排队时间2-3年或更长。

科技企业,等不及!

不同于A股的审核制,美国股市采用注册制度,对需要上市的公司不设盈利门槛。因此美股对于急需用钱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个更好的平台。

对今年在美IPO的中国企业稍加观察可发现,这17家企业中,以科技类企业为主。众所周知,科技行业对资金投入十分敏感,有时候一个项目资金不到位,在快速迭代的市场竞争中就可能出局。

数据来源:USCC.制表:海外掘金.

中国公司愿意去,美国资金也愿意来。《经济学人》称,目前,美国资金占了中概股总市值的三分之一。对于美国投资者来说,中概股被视为“香饽饽”,瑞幸事件也没有阻碍他们的投资热情。

明势资本合伙人黄明明指出,“中国拥有一些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初创企业,他们的潜力对国际投资者很具吸引力。”

确实,美国投资者买入中概股,大概率是跑赢大盘的。下图显示,中概股在过去一年中上涨了近50%,涨幅是标普500指数的两倍;后者反映的是大型美国企业的股价。

图片来源:The Economist.

四、强拜登,弱川普?

美国大选临近。对于有意闯荡美国股市的中国企业,大选与它们的未来利益攸关。

华兴资本宏观和策略研究主管庞溟表示,如果特朗普再获得四年任期,更多的中国企业可能会被迫退市,但民主党候选人乔·拜登获胜可能意味着美国会放松对那些公司的压力。

也有人不那么乐观。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RBCCapital Markets)分析师Mark Mahaney表示:“特朗普政府显然在贸易和技术问题上对中国采取了比之前的政府更为激进的政策,但是这种转变是‘具有一代人的特征(generational)’的,拜登政府多半会延续类似的对策。”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大选之后的美国股市仍不是那么明朗,对各种可能的结果做好万全的准备,才是重中之重。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