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0-10-20 21:00
在我的印象中,Clarks是个逼格高,能和Ecco平起平坐的中高端休闲品牌,但我没想到,它竟然到了要卖身自救的地步了!
过去两个世纪,历经无数变故,Clarks家族始终牢牢把品牌攥在自己手里,但如今,他们终于撑不住了。
上一个财年,营收同比下跌4.6%,税后亏损扩大至8290万英磅(约7.18亿人民币),今年,受疫情影响,Clarks高层预计,营收将进一步下滑25%。
就连公司的口号都变成了“努力活下去”。
要活下去,就得开源节流,Clarks关掉了效益不好的门店,裁掉了900人,但还是缺钱。
疫情期间,百业待兴,要找钱谈何容易,守了195年祖业的Clarks后人,不得已使出了最后一招:变卖股权!
不光卖,还得狠狠卖,据悉,手握公司84%股权的Clarks家庭,欲变卖超过半数的股权,寻求1亿至1.5亿英磅现金。
虽然现在市场低迷,但Clarks毕竟是个响当当的百年英伦品牌,所以消息一出,不少机构都很有兴趣,但一轮轮谈下来,最后只剩下一家最有诚意、最出得起价的香港私募基金公司——莱恩资本(LionRock Capital)。
说莱恩资本,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它的董事长,却是赫赫有名的李宁!
事实上,去年8月,李宁公司就在中报发布会上透露,已投资6100万美元,与香港莱恩资本成立私募基金,准备投资布局海外消费和体育品牌。
所以,虽然李宁官方一直在打官腔,这笔潜在的收购案是莱恩资本与Clarks之间的事,与自己无关,但明眼人都知道,这背后的推手究竟是谁。
事实上,这并不是李宁第一次通过公司控股企业实施并购,今年早些时间,李宁公司控股的另一家企业非凡中国,就曾以3折的白菜价,收购香港休闲品牌宝狮龙。
宝狮龙年轻的朋友可能不熟悉,但在空哥上大学那会,在优衣库、Zara和H&M兴起前,宝狮龙曾与佐丹奴、班尼路一道,并称为香港休闲品牌三巨头,一度是学生党的衣柜。
当然,现在选择这么多,自然没有多少人看得上宝狮龙这样带着土味的假洋品牌。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李宁不自己收购,非要通过底下的公司来?
这里头原因有很多,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李宁收购的这些公司,近几年业绩都很差,如果直接收购,这些糟糕的业绩会合并到李宁母公司的报表上,让公司的业绩变得更难看。
其实在国产体育品牌中,李宁是比较早开始通过收购,实施多品牌战略的,但效果并不好,这些洋品牌非但没能助推李宁成长,反而成为李宁沉重的负担。
而李宁的主要对手安踏,却将多品牌战略玩得很6,FILA这个曾经退出内地市场的意大利品牌,在安踏手中,焕发第二春,摇身一变,成了能与安踏主品牌平分秋色的现金奶牛。
尝到甜头的安踏,还“蛇吞象”吃掉了顶级户外品牌始祖鸟的母公司Amer Sports,成为全球第三大运动用品公司。
尽管在创始人李宁先生回归后,李宁公司迅速扭亏为盈,走出了逆境,市值不断创新高,但它与安踏的差距却越来越大。
在李宁公司的营收中,李宁主品牌占比高达9成,一方面说明李宁主品牌运营卓有成效,但另一方面也凸显集团其他品牌的薄弱。
而且,作为一个自主品牌,李宁距离发展的天花板越来越近,在这种情况下,想完成对老对手安踏的赶超,必须借助外力。
从李宁公司今年这两笔重量级并购来看,显然,李宁本人依然对多品牌战略寄予厚望,而且,和安踏不同的是,李宁绕开了相对狭小的运动用品市场,转而拥抱客户群体更大的休闲鞋服市场。
Clarks和宝狮龙,一个定位高端,一个定位低端,正好与中档品牌李宁形成互补。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在经济不景气的年份,往往能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企业,对于李宁这样手里有钱、又有想法的公司来说,如今是个“捡便宜”的好时机。
但与此同时,这些企业之所以衰败都有各自的原因,如何将它们带出泥淖,将非常考验李宁的治理能力。
Clarks是个好牌子,但很可能已经不在年轻人的剁手清单里了,想让Yeezy、AirJordan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花同样的钱,去买一双皮鞋,不是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