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0-10-19 18:53
海底捞的市值已经非常接近百度了,最近一个月以来海底捞的市值一直在3000亿港元左右,在国庆期间曾经创下63元的股价巅峰,市值约3200亿港元,折合美元超过410亿,虽然国庆后有所波动,但也一直稳定在3000亿港元附近,而百度市值也不过450亿美元左右。
虽然今日不同过往,百度不再是昔日"bat"中的三巨头,被阿里和腾讯远远甩开不知道多少个身位,但是从业务量上来看,差距却没有那么大,百度19年营收1074亿,阿里则是3768亿,差距不足4倍,但是面对市值超过8000亿美元的阿里,百度却差了近20倍。
而海底捞,19年营收只有265亿,不足百度的四分之一,但是却拥有和百度接近的市值。百度拿着4倍的营收,却拥有相似的市值,究竟是百度低估了?还是海底捞高估了?这还真是个问题。
百度是否低估,这是投资圈一个维系数年很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暂且搁置不理。关于海底捞是否高估,则是自海底捞上市香港以来,一直就争议不断的问题。
18年9月,海底捞在香港上市,开盘首日大涨10%,市值突破千亿港元,虽然后来有所调整,但是之后的两年中,海底捞的股价一直稳步上升。
从94年开店至今,海底捞已经运营了26年,截止今年上半年,海底捞拥有935家门店,在17年时,其营收突破百亿,是当时唯一一家营收过百亿的连锁中餐企业。 两年后的19年,海底捞已经实现了258亿的营收。
不过20年海底捞的业绩注定不会好看,上半年的冲击之下,海底捞收入为97.6亿,比去年同期少16.5%,净亏损9.6亿,去年是正9.1亿,下降了205%。海底捞认为,疫情的影响只是暂时的,亏损也只是因为员工和硬性财务开支等原因。
但是有部分分析人士认为,疫情带来的亏损可能是海底捞的转折点。疫情期间的带来的库存的浪费,租金和员工的支出,物流的成本都是其亏损的主要原因,但是这背后给海底捞带来的营收压力,促使其涨价而激发的社会性民意反弹。严重伤害了海底捞以服务起家的口碑效应。
海底捞以服务为卖点,结果也受到了民意的绑架,为了照顾客户的情绪,不能用涨价的方法来对冲成本的增加,这是不符合常规的市场规律的。
同时服务的威力也开始衰退,一直以来,服务给海底捞带来的超高翻台率是同行一直心心所念的存在,但是随着同行服务质量的提高,学不来的海底捞,也逐渐被抢走了不少市场。近两年来,根据其财报,18年海底捞的翻台率为5.2次每天,19年已经下滑到4.8次每天,今年上半年,再次下滑到3.3次每天。这无一不在反映,海底捞没有以前那样被人喜爱了。
反观百度,则在疫情中,逆势增长,财报显示,20年第二季度,营收达到260亿,利润56亿,和去年同期对比,增长了超过180%。
虽然近期海底捞股价一直在高位运行,但是海底捞是否配的上百度级别的市值,真的值得好好思量?
本文由陆超生财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