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市场为什么会对融创中国持续低估?

2020-10-19 09:41

今年的地产股整体表现不如大盘,最近几天银行和保险也连续拉升,而地产股的表现依然如故,三惨就剩下了“第一惨”。

在年初泥沙俱下的时候,地产的惨源自于其高负债,市场认为今年整体回款不畅的时候,很多房企现金流会断掉;而到了下半年,销售端的利好逐渐明朗,又遇到了三道红线,市场认为失去高杠杆的房企后面的发展速度会变缓;中报过后,大多数房企都是增收不增利,市场又认为现在的销售数据都是无意义的,最后转化不成利润。

事实上,年初关于现金流的担心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今年市场整体流动性旺盛,直接导致了土地市场的火爆。而三道红线,肯定会制约很多企业的增速,但对融创中国这种拥有大量优质土储的企业来说,短期影响不大,甚至可以说是正面的,毕竟随着融资端的管控,未来几年的市场供应都会出现下降,这实际上是融创的利好。

至于增收不增利,主要源于很多房企在2016、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的拿地成本整体较高,而后期又出现了限价,导致毛利率大幅下降。融创在那个周期里,主要是靠并购的土地保证开发,整体的毛利率在行业内都属于较高的。

今年有金科的股权套现,如果贝壳的股价能保持住,年底前可以卖出的话(美股有90天到180天的禁售期,还不清楚贝壳的适用周期,暂且假设),还可以额外提供100多亿的净利润支持,全年实现400亿以上的净利润都是有可能的,届时如果现在的股价不变,就是3PE。

不算贝壳的收益,核心利润加上金科的股权收益,今年也会有300-350亿之间的净利润。对一个可以保证两位数利润增速的企业来说,这个估值非常安全了。

即便不卖出,由于贝壳的股权投资例入的是可出售金融资产,也可以按照公允价值来重新调整收益,其增值部分可以直接计入净资产。

在“三道红线”的压力下,这无异于雪中送炭,加上即将上市的物业公司,融创明年的净负债率降到100%以下已经不是问题,2020年年报中这个数据就会很接近100%的达标线了。

至于文旅,一方面融创自身有相应比例的限制,又有8%整体利润率的要求,市场还在提供流动性(今天还传来了合肥融创ABS的利好),这不会是融创后期的包袱,如果经营的好,倒是一个可以长期持续的增长点。

市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不正常,这是给深入理解企业的投资者以额外恩赐,也是吓退那些地产股投机者的有效手段。

这种非常时期,以前有,以后还会有,这是地产股的特点,怎么应对,就要看投资者的投资动机了。对我个人而言,现在最好的走势,是地产股在地窖里再待一段时间,然后用金三胖上赚到的钱,回来满仓地产!

 

注:

金科股权一直是成本入账,卖出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计入利润,贝壳如果卖出,也是可以反映在利润表上的。融创目前是把贝壳的股权投资列入可供出售金融产品,后面如果不卖出,则公允价值收益可以直接计入净资产,其分红可以计入利润表。但进行了公允价值变动后,再卖出就不能计入利润表了,因为前面已经计入了净资产,不能重复。
不管卖不卖出贝壳股权,这个投资收益都可以直接提升净资产,对降低净负债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直接卖出要分红,虽然利润表好看,但提升净资产的作用不如不卖大,对改善现金短债比的价值更明显一些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