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0-10-14 23:18
作者:任庄主
来源:任博宏观论道
一、全球需要做好迎来“美国Biden时代”的准备
(一)目前距离美国大选投票(11月3日)仅剩20天左右,因在应对疫情方面的糟糕表现,Trump在美国2020年总统大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虽然特朗普仍然有可能重演2016年大选时的反转,但是依照目前的选举情形来看,全球仍然需要做好迎来“美国Biden时代”的准备。
(二)截至2020年10月12日,全球累计确诊和死亡病例分别为3806.3808万人和108.5957万人,美国则分别为80.37789万人和22.0011万人,均位列第一位,且美国死亡率(2.74%)亦远高于其它经济体,这也是Trump民调支持率显著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虽然因2016年在预测美国大选结果方面出现严重偏差,但美国民营调查依然是预测美国总统选举的主要参考,也是美国政客和政党在竞选过程中进行效果评估和策略调整的主要依据,因此我们仍可以借助全国综合民调(准确度最高、其次为独立民调和非独立民调)来帮助我们分析美国目前总统大选形势。
(四)截至2020年10月12日(周一),Five Thirty Eight的民调结果显示Trump与Biden的受喜爱程度为13:87(国庆前为22:78),且Biden受喜爱的比例自9月以来显著提升,已由67%提升至目前的87%。
(五)根据Real Clear Politics的民调结果显示,目前全部538张选票中,倾向于投向Biden的票数为226张、倾向于投向Trump的票数为125张,另有187张票为摇摆票。可以看出Biden在票数上已经处于明显领先地位。
(六)尽管Biden有获得226张票数的较大可能性,但是根据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候选人必须获得选举人团票数的一半以下(即270票),才能够当选,因此目前来看Biden还没有必胜把握。特别是在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也曾出现当时在票数上明显落后于Hilary的Trump最终却获得胜选的案例。这主要是因为选举人团(而非普选人数)才能决定美国大选最终结果。
美国目前共50个州,合计共有538张选举人票,其中包括国会参议员100人、参议员435人以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3名选举人。
根据今日美国披露的最新信息,目前Michigan(密歇根州、16张选举人票);Wisconsin(威斯康星州、10张选举人票);Pennsylvania(宾夕法尼亚州、20张选举人票)、North Carolina(北卡罗来纳州、15张选举人票);Arizona(亚利桑那州、11张选举人票);Florida(佛罗里达州、29张选举人票)等6个摇摆州(101张选举人票)对选举结果最为关键。
二、Biden与Trump全面对比
(一)基本情况
从基本情况来看,Biden和Trump无论从出身、学历、从政经历等方面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相较而言民主党派的(副)总统候选人均为律师出身,对规则、知识产权、人权比较重视,相对比较传统。而共和党派的总统候选人则为商人和电视名人出身,更加重视利益,相对比较激进。
(二)政策主张
1、相较而言,民主党更为传统保守,而共和党则更为激进,因此民主党Trump的政策主张相较2016年第一次竞选时没有明显变化,不过共和党Biden的政策主张则在Trump的影响下相对上次竞选时略有进取。
2、Biden和Trump一个是律师出身,一个为商人出身,因此其风格较为迥异。作为律师出身的民主党候选人Biden会更注重规则,并运用规则来对抗中国,若其当选预计将会在人权、知识产权、国企改革以及不公平的贸易环境等方面向中国施压,但中国在关税等方面面临的压力会相对减弱。而作为商人和电视演员出身的Trump预计将会继续沿着现有路径通过打破或扰乱现行规则来打压中国。
3、Biden和Trump在其竞选纲领中均特别突出强调加大基建力度,因此在货币政策上应均会向低利率政策环境倾斜。
(三)对中国均会继续持强硬态度
1、虽然Biden和Trump在尊重现行规则以及处事风格上存在差异,但可以确定的是二者均会将向中国施压这一美国共识作为其竞选的一个筹码。
2、从历史上来看,在民主党派执政时期(如奥巴马、克林顿、卡特等),中美之间曾有过密切的合作,如克林顿时期的加入WTO、奥巴马时期与中国开展全方位合作等等,因此在Biden时代,极限施压的力度会有所减弱。
三、中美博弈大方向:继续呈现“政治性、长期性、全面性、严峻性”四个特征
整体上看,无论是Biden新时代,还是Trump时代延续,中美关系的长期方向不会发生变化,后续即便中美关系出现阶段性缓和,但依然无法掩盖实质上的中长期矛盾,毕竟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对中国的敌意已是共识,而未来中美关系仍将继续呈现“政治性、长期性、战略性、全面性、严峻性”五个特征,中美博弈将会是一段漫长的旅程。
(一)政治性:美国在寻求外部统一战线、中国在凝聚内部统一战线
极限施压下,中美关系已不再局限于贸易领域,而是涉及到方方面面。Biden时代,预计美国将会改变Trump一味破坏现有规则的做法,转而寻求与盟国关系的缓和,力求在外部形成围堵中国的统一战线,并从人权、不公平贸易环境、国企改革、知识产权、政治民主、地缘政治、涉疆涉港涉藏、中国债务陷阱等领域向中国施压。而中国也会全力做好宣导,凝聚民众共识并形成内部统一战线。
(二)长期性:放弃幻想、底线思维,做好中长期应对准备
中美博弈是一场举国体制下的持久战。从历史长度来看,中美关系不会因一人而改变,即便特朗普下台,那么Biden时代二者的关系也只是阶段性缓和,而非根本性缓和,因此我们应放弃幻想、坚持底线思维,做好长期应对准备。
事实上美国对中国的打压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便可见一斑。早在2000年中国入世前夕,时任克林顿总统的财政部长萨默斯便直接指出“中国崛起是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美国和中国的经济竞争,要准备军事手段”。
再比如,2006-2009年期间,美国国防部所属应用物理实验室(即APL)启动中美金融战实验,并将2008年的金融危机视为中美金融战的预演。
(三)全面性:中美关系是跨越贸易领域的全面博弈
中美关系虽然近年来以“贸易”为表,但已经跨越地域和经济领域,并演变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二经济体之间的全面博弈。
现阶段中美之间的矛盾已从贸易端扩展至经济金融政治等其它领域,这种矛盾目前已在香港问题、疫情蔓延问题、中美贸易第二阶段协议签署、中概股问题、军事问题等多领域上有明显体现,可以说中美目前正处于第二阶段的博弈期,而这一轮的博弈涉及领域更广泛、影响也更深远,且带有更多政治层面和战略层面的考虑,这势必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不小冲击,未来在金融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开放步伐显著加快的背景下,中国金融市场的高波幅特征可能会是常态,跨境资本流动也应引起特别关注。
(四)严峻性:中美博弈的深远影响仍然不可估量
正是由于中美博弈的政治性、长期性和全面性三个特征,才使得中国博弈的深远影响变得不可估量,呈现出较为严峻的特征,而中国针对性提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是基于此背景。
很显然目前阶段中国遇到的很多问题均是中长期的,而抓紧时间和努力在正确的道路上解决自身问题才是根本之道。事实上2015年以来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均可视为对中美博弈的一种战略准备,这些包括但不限于:
1、通过经济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中国经济传统的增长模式、化解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风险。通过金融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经济领域供给侧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弥补实体经济短板。
2、中国近年已经在尝试与非美经济体构建多边经贸关系,并通过一带一路等战略优化地缘政治地位,力求在外部形成统一战线。同时通过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与石油挂钩等措施来摆脱石油美元的影响。
3、针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果断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明确强调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更多依靠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将高附加值的价值链和产业链留在国内。
4、继续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和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畅通各类资本进入和退出渠道、引进外资,为国内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增量资金和活水支持,有力推动中国经济转型.
5、加强“两新一重”建设,通过城市群、都市圈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形成“区域间协同竞争+区域内分工合作”的产业发展和创新新格局。
因此,中国并非没有举措,而是已经在提早做出准备和应对策略,而这个过程仍在延续,且将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