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0-10-09 18:18
创始股东康桥资本孵化的第三家医药上市公司,市值 206 亿港元
文 | 陈耕
编辑 | 龚方毅
生物制药领域需要大量资金、研发时间长、失败风险高。港交所两年前修改上市条例,允许亏损的生物科技企业上市,截至今年 9 月末已有 21 家公司登陆港交所。
10 月 9 日在港交所上市的云顶新耀是第 22 家,它专注临床后期药物研发及商业化,相关药物覆盖肿瘤、免疫学、心肾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依靠购买专利授权和技术许可,云顶新耀得以用相对少的资金在短时间内推动多个项目的研发。
这条道路完全由它的投资方,医疗私募股权基金康桥资本(C-Bridge Capital)选择。康桥资本拥有云顶新耀近半数表决权。据 IT 桔子汇总的数据,在云顶新耀 A 轮至基石轮的 6.55 亿美元融资中,康桥资本共投入 4.5 亿美元。康桥资本 CEO 傅唯同时也是云顶新耀董事会主席。
截至 9 日下午三时,云顶新耀股价 72.85 港元,涨幅约 34%,总市值约 209 亿港元。
利用专利许可模式(Licsence-in)实现快速研发
与从事许多临床阶段研发的制药初创公司一样,云顶新耀还没有一款药品获批上市销售。没有收入、处于持续亏损阶段。2018 年和 2019 年分别净亏损 9.92 亿元和 2.15 亿元。
但不少项目已经进入或接近商业化阶段。比如其三阴性乳腺癌靶向药 Trodelvy 已在美国获得 FDA 批准,在中国则进入临床试验三期;另有一款传染病药已通过美国、欧洲、新加坡的新药生产和上市许可(NDA)。其余候选药都已在中国进入临床 III 期试验,准备投放到大中华区、韩国和新加坡市场。
云顶新耀差不多用 3 年走完了传统制药公司用 10 年左右完成的研制历程,主要得益于 “专利和技术许可模式(Licsence-in)” 模式:通过向授权方支付首付、并约定后续的关键节点付款和销售提成,获得在一定地域内(如中国境内)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商业化权利。
这么做的好处一是被引进药物的潜力和安全性已得到早期临床试验的验证,节省了新药研发的时间和资源投入。二是一次性投入资本相对少。
云顶新耀的免疫管线化合物来自于 Arena 公司的授权,交易总额达 2.24 亿美元。Trodelvy 的化合物则由 Immunomedics 公司于 2019 年 4 月以 7.1 亿美元的价格独家授权。但这些授权协议的 “首付” 可能是千万美元左右。
大股东康桥资本擅长孵化这类采用 Licsence-in 模式的生物制药公司。例如它持股 39% 的天境生物今年 9 月获得了艾伯维公司的一种癌症抗体的开发和商业化许可独家授权。天境生物今年 1 月 16 日以每股 14 美元上市,截至 10 月 8 日收盘价为 39.8 美元。另一家康桥资本投资的歌礼生物,其研发管线也是 Licsence-in 居多。
16 个基石投资者确保上市顺利
美团和小米上市时只吸引了不到 10 个基石投资者。云顶新耀则有 16 个基石投资者以每股 55 港元认购将近一半的全球配售股份,占已发行总股本约 12%。
这些投资人包括全球最大资管集团贝莱德,新加坡政府投资(GIC),高瓴资本,以及全球最大的医药投资机构之一的奥博资本等。这些基石投资人将持股至少 6 个月。
- F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