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0-09-14 09:53
我们正在不懈地重新构想明天的世界,这个世界,建立在创新技术的基础上,源于不断发展的市场洞察力和前瞻性思维。
——- 纳斯达克
————正文风歌线————————-
从任何角度来看,自诞生以来,纳斯达克(Nasdaq)都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发明。其对于每一个人的影响之深远——但凡你用肾换过iPhone、盗版过Windows、喝过星巴克或者刷过《纸牌屋》——都不亚于历史上的任何一场社会运动。
为了打开数字、生物科技的大宝藏,为了将一个个极富创见的梦想融资为现实,纳斯达克从一个网络化的交易系统,演化为OTC柜台市场,进一步演化为世界第二大证券交易所,背负了全村的希望。“纳斯达克”是这个时代的“芝麻开门”。
作为全球第一个电子交易所,这是一个没有喧嚣、没有叫嚷、没有跑手、没有“地板” 、没有熙熙攘攘的市场。一切人类多余动作都简化为一个操作——交易。高效、纯粹、结果导向、莫得感情。
在纳斯达克之前,证券交易所是个坐马车、电车、地铁、黄包车、出租车能抵达的“实际”的地方,是个场子,是个充满人文魅力的小江湖。
最早非官方的交易所几乎清一色都是咖啡馆,人头攒动、信息通衢、交头接耳,在咖啡因与酒精刺激的血脉贲张下,一张张价值连城的有价证券——一张张摸得着撕得碎的纸张,周转、易手,巧取豪夺,钱流涌动。
当时的咖啡馆是一个真正海纳百川的存在。到后来一些交易所性质的知名咖啡馆,都是证券经纪们入股开的,能容纳一切阶级。比如著名的 Tontine Coffee House。英国旅行家兰伯特(John Lambert)曾写道:
”Tontine 咖啡馆挤满了承销商、经纪人,商人和政客,叫嚣买卖、贩运或保险;有些人阅读,而另一些则热切打听消息。台阶和阳台上挤满了出价喊价的人。他们在大量朗姆酒、棉花、糖包后面不停喊 ‘一次,两次。一次,两次。’、 ‘另一分钱。’ 、’谢谢各位。’ 华尔街和珍珠街的拐角处,推车、大车和独轮车,堵得水泄不通。“
而我此时正坐在全国最大的一家卖酒的星巴克里,看着人来人往、人声轻语、促膝长谈,幻想百年前那个魅力无限、人声鼎沸的交易之所。彼时咖啡馆不是谈事儿的地方,而是拼命的战场——咖啡与酒精齐飞,既提神,又麻醉。
再到梧桐树协议,后来有了纽交所庄严魏耸的大楼,财富的帝国,伟大的博弈,一幕又一幕地都来到这里。当然美国最老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也不是纽交所,而是创立于1790年费城的费交所,但无奈太废,巅峰太短,到最后在无尽的命运嘲讽之中被最年轻的纳斯达克收入囊中。
风起于青萍之末。时间快速来到1971年2月4日,纳斯达克元年。
计算机技术的兴起使电子报价成为可能。最早的纳斯达克,你可以理解为一台又一台被连接起来的台式 CRT显示器(见下图),仅提供证券报价服务。但当时交易员和经纪人都不愿意使用这套系统来交易,因为由于信息传播迅达,纳斯达克极大缩小了买卖价差 (bid-ask spread),让中间可抽的油水变稀。这也是为什么纳斯达克的全称是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而不是XXX交易所。
但很快纳斯达克在 OTC柜台市场找到了自己的生存土壤。OTC市场是非集中交易所化的证券市场,主流交易所与OTC的区别,可以大致比喻成大卖场与路边小摊的分野。其实一直到1987年,主流媒体在提到纳斯达克的时候,仍然称其为“那个OTC市场”。纳斯达克也是目前全世界发育得最全面最到位的大柜台。
这个以新技术进行交互的OTC市场,是一个无影无形、无远弗届的纯电子交易市场,至此,证券交易就被彻底数字化,可以用几个简单的参数——报价(quote),做市商识别号(market maker ID number)、股票名称等——来为每一笔交易做标记。纳斯达克开始编织出一张大网,以电子交易所的形式对传统交易所展开无情的降维打击。
在一个证券经纪下单普遍使用五颜六色的纸单(我当年还动手用笔填过,著名OTC“粉单市场”就因为填的是粉色单子)的时代,在一个靠吸尘器一样的管道把订单从经纪人手里吸到交易台的年代,电子化交易是一个无比惊艳的历史进程。这表明交易这个行为逐渐从艺术变成科学,从人文变成数字,从咖啡馆的情怀变成显示屏的冷艳。
另外,携带科技基因的无形交易所也成为了科技初创公司挂牌上市的天然温床—— 因为科技初创公司天然有个特点,就是财务报表一塌糊涂,现金流像一只被容嬷嬷扎过的输血袋,血流如注。而作为OTC起家的纳斯达克,不律己的同时自然也宽以待人,在上市要求方面非常宽松——只怕公司没前景,不怕老板会花钱。
在亮相的1971年,纳斯达克一共向500家做市商进行了广播,并在一年内交易了20亿股,2500个证券标的。纳斯达克指数也从100点开始,到1971年底略略高于100点。最早期在纳斯达克挂牌的公司活到现在的不多,比如可口可乐装瓶公司(不是纽交所的可口可乐),在1972年于纳斯达克挂牌。
时间荏苒而过,纳斯达克从一个报价系统开始,到OTC市场,逐渐增加上市与交易体量,到1981年整个美国37%的证券交易量走的是纳斯达克,再到1991年,达到了46%。
1992年纳斯达克与伦交所建立了“纳伦通”(类似于我们的沪港通、沪伦通),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跨大洲的资本市场的交易连接。
到1998年,纳斯达克成为第一个可以实现互联网交易的交易所,并喊出了口号:the stock market for the next hundred years。在世纪之交时,互联网的大潮让纳斯达克公司市值走上世界巅峰。“要做未来百年的证交所”的纳斯达克,将信息、数字、互联网科技的公司,经年累月,一步步被兑现为巨大的财富——
1980年12月12日,苹果在纳斯达克上市,以22美元一股的价格发行460万股,股票代码AAPL。美股市场你区分股票的上市交易所有个简单办法,如果是四个字母,则一定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彼时苹果IPO的募资总额,是1956年福特上市以来的新高。
1986年3月13日,微软上市,IPO发行价21美元。比尔盖茨持有的45%微软股票,当时价值3.5亿美元。1995年盖茨成为福布斯世界首富,并在之后22年里,仅仅被拉下马4年。微软也在一片质疑与看衰声里,在2019年4月成为苹果、亚马逊之后第三个市值突破万亿的巨无霸。
1997年5月15日,亚马逊上市。就在上市前的3天,美国最大的连锁书店Barnes & Noble 起诉亚马逊在招股书里做虚假陈述,诉由是“亚马逊不是世界最大的书店,因为亚马逊根本不能算是书店。” 事实证明 Barnes & Noble 预测极准,亚马逊确实根本不是书店,她成了everything store。在发行价18美元上你如果投了1万美元,那么现在这笔投资值1600万。23年1600倍,做时间的老铁。
2004年8月19日,谷歌上市。裹挟IPO的余威,谷歌以其股票鲸吞下了巨牛逼的Youtube。当然鲸吞也有点夸张,彼时Youtube作价仅仅16.5亿美元,体量也就等于现在1/10个中国Youtube——B站。
2012年5月18日,Facebook上市。以募资160亿美元计算,Facebook成为当时有史以来最大的科技IPO,市值超过1000亿,85倍PE。四个月后,1000亿市值腰斩为500亿;而八年后,500亿变为7600亿。扎克伯格大概是第一个穿帽衫参加路演的男人,被分析师们讥讽为“不成熟”。所有人都低估了小扎的心理年龄与心机深度。
最终纳斯达克大获成功,长成了世界第二大交易所,也一直是与纽交所掐得最凶的“友商”,两者针尖麦芒的竞争让美国的资本市场一浪接一浪地“指数化繁荣”。1980至2000年,纳斯达克的IPO 数量累计为 5191家,是纽交所的3.2倍。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的历史走势)
为了应对纳斯达克的竞争,纽交所也放低了其上市要求,但毕竟逼格还是高,大量血流如注的初创企业仍然无法满足其条件;另外行业聚集效应,你不上纳斯达克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科技公司,于是纳斯达克就成了全球科技公司的上市首选。
来纳斯达克,才能给你一个让你无比巴适直叫舒服的估值倍数。
另外纳斯达克的价格也很公道,有个见微知著的小地方可以看出。比如纳斯达克在时代广场那边有块全世界有名的广告板,曾经我们以为这是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不少中国公司都抢着在这个宇宙中心露脸,很有为国争光的气魄与风范。后来我们发现,在纳斯达克这块广告牌上面打一秒钟广告的价格是:
50块人民币。
你买一杯喜茶奶茶再多加点料,大概就是这个价。所以你求个婚、过个周年庆、公司搞团建,我建议你完全可以考虑纳斯达克广告牌这个高大上且性价比感人的浪漫,在纳斯达克大屏上打出你想向这个世界放射的热液。
纳斯达克,贴合人性,善解人意,这才是科技最大的善。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