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0-07-21 18:57
原标题:“港版纳指”横空出世,阿里、腾讯、蚂蚁三巨头即将齐聚港股?
7月20日,业内期待已久的“港版纳斯达克指数”迎来“官宣”。香港恒生指数有限公司(下简称“恒指公司”)在当日官方新闻稿中透露:将于7月27日推出“恒生科技指数(Hang Seng TECH Index)”。该新指数将会追踪经筛选后最大30家于香港上市的科技企业。
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技及创新企业选择到香港上市,带动科技股的交投越来越成熟和活跃。因该指数主要纳入香港股市中的科技股,故被外界普遍称为“港版纳斯达克指数(港版纳指)”。目前该指数涵盖的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10万亿港元,成为仅次于纳指的全球第二大单一市场科技股指数,有望掀起新一轮香港新经济及科技股投资潮流。
“现在是一个适当的时间推出恒生科技指数,作为香港创新和科技板块的领导指标。希望该指数成为继恒生指数和恒生中国指数之后,恒生指数公司的第三个旗舰指数。”恒指公司一位相关负责人也指出。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此一周之前的一段时期内,部分受该指数正在筹备的消息影响,港股市场中的新经济股票价格上涨迅速。整体市场相对向好,也使得大量外部资金涌入香港。香港金管局接连数日接钱注资港元。到7月13日时,香港银行体系总结余增至1783亿港元。
亦有在港券商分析指出:该新指数有助提升对在港上市的科技及网络股兴趣,特别是吸引部分投资者由美国纳指转为关注香港科技指数;同时亦会促进港交所的交投,包括更多与指数相关的产品发行。此外,更多高质素的中资相关企业亦都可能吸引转投香港上市。
“港版纳指”由来
多年以来,反映香港股市行情的重要指标为“恒生指数”。该指数最早于1969年时正式向外发布,其指数包括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市值最大及成交最活跃的公司,由五十只恒指成份股市值计算得出。恒生指数成份股,即为香港的“蓝筹股”。除市值要求,公司股票被纳入恒指,须合乎一篮子因素,例如交投活跃度及代表性等。
7月初时,恒指公司董事兼研究及分析主管黄伟雄在参与一次网上论坛时向外预报称:该公司短期内将正式推出全新指数,旨在追踪科技创意企业。原因是观察到市场对此有强烈需求,投资者对追踪科技股表现的指数有期望。
值得提及的背景是:近年以来,科技板块在香港股票市场增幅非常迅速,港股主板上市的科技公司数目,已从2017年的140家左右,增加至2020年6月底的接近170家。据恒指公司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港股主板已有163家科技公司(归类为“资讯科技行业”),占整体股市市值由2017年的14.6%,跃升至33.2%,已成为仅次于金融的第二大行业。
形成对比的是:今年上半年,港股通新经济股指数和生物科技指数分别升11.5%及31.2%,相比同期恒生综合指数下跌7.3%,反映投资者对相关板块的投资需求殷切;随着愈来愈多的科技股筹备上市,新指数有助于增加投资者选择并分散投资风险。
恒生科技指数的选股范畴,主要涵盖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包括网络、金融科技、电子商贸及数码业务等。指数选股准则并会考虑合资格公司是否利用科技平台进行营运、研究发展开支占收入之比例及收入增长。经上述筛选后,市值最大的30只股票将被纳入成为指数成份股。
根据回溯测试计算之数据,恒生科技指数于2019年全年及2020年上半年的回报分别为36.2%及35.3%。新指数与恒生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77,与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相关系数为0.74。新指数的市值覆盖率为35%,成交额覆盖率为36%。
黄伟雄也指出:设立新指数的目的是反映香港上市的科技或创新领域龙头公司的表现,并希望能包含回归香港上市的海外中国企业或计划来港上市的独角兽,以及将科技融入业务,并改变日常生活的大中型公司。“对投资者来说新指数是多一个选择,有助于分散风险。”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纳斯达克指数,其全称为“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是反映纳斯达克证券市场行情变化的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涵盖各类新技术行业,故其也被认为是美国“新经济”的代名词。
蚂蚁上市后将快速“染蓝”
在此之前的数年当中,港股市场一直被认为过于侧重金融和地产等传统行业。但自从2018年“同股不同权”改革后,来港上市的科技股愈来愈多。随着近期一系列中概股到港进行第二上市,市场有相关预计称:中资企业占恒指比重将由目前60%,在未来三年增至70%。而电讯、媒体及科技股的权重,则将由17%增至25%。
在7月20日公布的相关信息中,新指数的30只成份股均为中国内地赴港上市的企业。其十大成份股分别为腾讯、阿里巴巴、美团点评、小米集团、舜宇光学、中芯国际、阿里健康、京东、金蝶国际、平安好医生。相关数据截至7月17日,十大成份股合计比重为65.8%。
据了解:该指数为大型IPO设立快速纳入机制。加入新股上市当天收市市值在现有指数成份股中排名前10,该新股将被纳入指数;成份股加入一般于该新股上市后的第10个交易日收市后实施。
7月20日,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正式宣布到香港上市。若其挂牌首日收市市值能跻身现有成份股中头10位并符合准则,按照快速机制,其于上市后第10个交易日的收市后,按规则将被吸纳入这一新指数内。
综合来看,目前港股市场当中对新指数的判断较多。一方面有投资者认为: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高达45倍,大幅高于恒生综合指数的12倍,现推出新指数可能会出现大幅度波动,影响市场吸引力。此外,亦有人士指出,中资企业股比重较高,呈现“港股A股化”趋势。
黄伟雄对于相关问题回应指出:现时中资股占恒指比重逾一半,而早前的市场谘询反映表示,市场无须为中港企业的比重增设特别限制,尽管纳入恒指成份股需要有2年上市的要求,但如果公司市值规模足够大,则可缩短上市时间。小米 (01810) 、美团 (03690) 及阿里巴巴 (09988) 将可在今年8月季检时纳入恒指选股范围,至于上月才挂牌的网易 (09999) 及京东 (09618) 上市时间尚短,则暂时未能纳入选股范围。
对于外界担心新指数市值过于集中于大型科技公司,黄伟雄也回应:个别成份股的比重上限定为8%。相比恒生指数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10%的比重上限略低,是考虑到指数的可投资性和流通性,将比重上限稍调低。
“编制‘港版纳指’是种新想法。因目前港股市场中市值庞大的科技股不少,成为蓝筹股(港称染蓝)的竞争比较激烈,对于相关投资者具有一定吸引力。但短期内其影响力仍有待观察,一方面是恒指本身已具备影响力,另外一方面不少中概股已在美国上市。”一位港股投资界人士对《财经》记者分析称,“短期来看的意义是为基金公司和投资者带来一定便利。方便推出相关基金,适合机构投资者。但相关投资者对此类新科技股票的关注度其实一直不低。真实的引资效果高低,有待观察。”
恒指公司相关人士亦透露相关消息称:自新指数风声传出后,陆续收到基金公司查询,希望能尽快推出相关的ETF(交易所买卖基金)。
亦有香港本地经济分析人士指出:该指数亦有助打响港股的科技招牌,营造群聚效应,吸引更多科技公司来港挂牌。“香港作为细小经济体,产业发展必须考虑禀赋优势,需要认清定位,包括扮演中国之‘离岸科技中心’,提供股市融资功能以外,同样重要是在行业标准、市场法规方面,担当中外接轨桥梁。”
本文为“香港经济求稳”系列报道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