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0-06-14 16:25
原标题:广发海外策略廖凌:超买的美股和“宽松依赖症”的幻觉
来源:广发港股策略
一、港股周论:超买的美股和‘宽松依赖症’的幻觉
本周全球股市普跌,港股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分别下跌1.89%、2.32%。板块方面,恒生一级行业多数下跌,原材料业表现最好,能源业跌幅最大。
本周美联储议息会议表态基本符合市场预期,鲍威尔延续‘鸽派’表态,但并未进一步加码宽松政策。另外,受部分州疫情二次爆发、美股估值泡沫化等因素影响,本周美股市场风险偏好出现回落,周四(6月11日)美股三大指数单日跌幅超5%,VIX指数跳涨至40以上。
联储‘宽松无底限’的背后,美股快速反弹并进入‘超买’状态,但美国复工加速、‘宽松依赖症’的幻觉效应依然强效,市场的分歧并没有伴随高估和波动增加而消失。站在估值屡创新高之际,美股市场‘超买’的状态是否会持续,对于风格又有何影响?本周我们延续前期关于海外波动的讨论,就美股的后续走势进行详细剖析。
1.1 美股毫无疑问已进入‘超买’状态
如何量化美股从‘暴跌到暴涨’的状态?通过部分交易和情绪指标可以看出,市场预期在近3个月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异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量化指标显示美股可能进入明显‘超买’状态,代表性的数据变化包括:(1)标普500指数回到中线(200天)均值+1标准差上方区域;(2)标普500指数成份股中,短线(50天)超涨个股占比一度达到历史极高值;(3)标普500指数的RSI指标也超过均值+1标准差;(4)标普500指数看空看多期权比例一度达最低值0.4。
从风险溢价的维度来看,市场波动率指数(VIX)由超高波动后跌至正常化水平,转而进入‘中高’或‘次高’波动,这正是基本面下修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副产品’(参考报告《美股市场趋势和风格有何变化?》,2020-5-31)。
从基本面预期来看,考虑到美国已大面积复工,5月以来的美股走势也隐含了后续经济好转的预期,加上花旗意外指数的验证,更多投资者更加相信经济会出现‘V’型反转,而不是一个可能性更高的‘U’型反弹,这进一步加剧了估值‘泡沫化’。
1.2 FOMC未扭转‘宽松依赖症’幻觉,但市场难再‘硬拔估值’
树不可能长到天上,估值也不会一直突破天际。短期支撑美股估值抬升的主要动力之一来自于联储的‘无底线量化宽松’,因此联储的态度对于美股估值走向极为关键。在6月10日(当地时间)结束的FOMC议息会议上,联储表态将延续宽松基调,但也并没有比市场预期的更为‘鸽派’。6月FOMC会议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率政策:宽松的基调维持不变。预计联储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低利率水平, ‘散点图’显示当前低利率水平将持续至2022年,鲍威尔表示‘甚至还没考虑过考虑加息’;
(2) 资产购买:维持前期规模,但并未加码。下个月联储仍将以每月800亿(美债)+400亿(MBS)美元的速度实施资产购买,但考虑到资产购买水平过去一段时间出现了缩水,因此联储不增加购买规模的表态并没有市场预期的‘鸽派’;
(3) 通胀表态:符合预期,暂不构成核心矛盾。议息会议预计今年的PCE通胀为0.8%,预计2021年、2022年的PCE通胀为1.6%、1.7%,离达到通胀目标仍有不少距离,鲍威尔认为‘达到通胀目标是个漫长的过程’。
(4) 关于经济:疫情的影响较为深远。
总体来看,FOMC的表态未改变流动性宽松的大局,极高估值的美股仍沉浸在‘宽松依赖症’的幻觉中,最新美股Forward PE超过21倍,接近2010年以来均值+3标准差。我们认为,短期内‘无底线量化宽松’+财政刺激+复工带动的估值反弹过程并没有彻底逆转。
但从美股走势的三因素(ERP、 、EPS)分解来看,5月下旬以来估值对美股上涨的贡献已经趋平,自6月初以来甚至有所下降。因此,一个‘不如预期鸽派’的联储货币政策可能使得‘硬拔估值’的难度不断增加;
而从复工后基本面的贡献来看,短期内盈利修复可能难以达到市场的预期,投资者对于2020年标普500指数EPS一致预期更多体现为‘U’型复苏,而非乐观者预期的‘V’型反转,这种预期上的落差反过来又会加剧估值的波动。
此外,不利于估值和EPS修复的事件还包括:(1)美国因弗洛伊德事件引发的抗议活动尚在发酵,为复工、经济走向、大选行情增添了更多变数;(2)非常规财政刺激将阶段性退出,3月底通过的《新冠病毒援助、救济和经济安全法案》(CARES法案)中的部分援助和救济措施将在7月31日到期,需要更多刺激政策接力。
1.3 无论市场如何波动,成长对价值的优势可能趋于收敛
从风格轮动来看,复工受益/顺周期为主的价值板块在5月下旬开始跑赢成长。背后的逻辑除了估值的差异之外,主要基于经济活动和货币政策的边际变化:(1)欧美主要国家自5月份陆续复工,顺周期相关的板块盈利下修暂缓甚至上修;(2)货币宽松边际放缓,更受益于流动性带动估值的成长板块性价比优势下降。
尽管我们认为后续美股可能波动性逐渐增加,甚至不排除出现节奏偏稳但持续较长的调整(参考报告《美股从暴跌暴涨到‘绵绵细雨’》,2020-4-19);但美股价值相对成长跑赢的格局可能仍会持续,关键的支撑逻辑在于‘基本面预期和相对估值的背离’,即美股成长对价值的盈利预期开始趋稳甚至走弱,但成长对价值的相对估值仍顶在历史高位。即使波动率增加,投资者也可能基于基本面与估值匹配的维度转向配置价值股。
从宏观驱动来看,经济‘U’型增长、利率下行受阻、通胀预期小幅抬升等因素可能使得风格切换的‘指针’阶段性偏向价值风格,这也可以由成长对价值的EPS/PE的相对走势加以验证。
1.4 投资策略:美股调整风险加剧,关注港股第二波Beta机会
本周讨论美股走向的声音偏多,站在美股估值屡创新高之际,我们首先量化了美股市场‘超买’的状态,进而讨论了美股走势的基本面和估值走向,并对风格切换做了更详细的刻画,主要核心结论如下:
美股毫无疑问已进入‘超买’状态。主要量化指标包括:标普500突破200天均线+1标准差区域、短线超涨个股占比达历史极高值、RSI指标超过均值+1标准差、看空看多期权比例一度达最低值等。
FOMC未扭转‘宽松依赖症’幻觉,但市场难再‘硬拔估值’。6月联储议息的表态将延续宽松基调,但也并没有比市场预期的更为‘鸽派’。尽管短期内‘无底线量化宽松’+财政刺激+复工带动的估值反弹过程并没有彻底逆转,但继续拔估值的概率偏低。
预期经济‘V’型反转带来的估值‘泡沫化’受阻。从基本面预期来看,投资者对于2020年标普500指数EPS一致预期更多体现为‘U’型复苏,而非乐观者预期的‘V’型反转,这种预期上的落差反过来又会加剧估值的波动。
成长对价值的优势可能继续趋于收敛。尽管后续美股可能波动性逐渐增加,但美股价值相对成长跑赢的格局可能仍会持续,最关键的支撑逻辑在于‘基本面预期和相对估值的背离’,即美股成长对价值的盈利预期开始趋稳甚至走弱,但成长对价值的相对估值仍顶在历史高位,EPS/PE的相对走势也可以对此加以验证。
投资策略:伴随美股波动,港股短期不确定性可能增加,但若出现一波显著调整,则港股可能迎来自3月23日以来的年内第二波重要Beta机遇。美股走势的波动或压制港股投资者情绪,但目前‘美元弱、港元强、人民币反弹’利于资金流入、盈利预期上修,建议对港股市场无需悲观。中长线来看,港股中资股盈利低预期、极低估值的优势,加上对债务风险的‘免疫性’,使得未来市场即使出现波动,港股也存在一定独立性。
行业配置层面,国内疫情的反复可能使得EPS低波动的消费+医药‘抱团效应’重现,我们建议关注以下方向:(1)疫情‘低敏感’板块,如必需消费(食品)、医药可能重获资金青睐,中概股回归受益的港股互联网软件仍是重点配置方向;(2)对于长期资金而言,若后续出现估值回撤,港股高股息、低估值的顺周期品种仍建议逢低配置(如银行、地产、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