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5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和5年期以上品种均与上月持平

2020-05-20 10:34

5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品种报3.85%,上次为3.85%,5年期以上品种报4.65%,上次为4.65%。

 

 

数据显示,自LPR改革以来,1年期LPR一共下调4次累计下调40bp,5年期以上品种共下调3次累计下调20bp。其中4月LPR报价降幅为LPR改革以来降幅最大的一次,1年期降20BP至3.85%,5年期以上降10BP至4.65%。

5月15日央行开展1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中标利率持平2.95%。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5月MLF利率保持不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经过2月以来的持续降息、降准及大规模流动性注入之后,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显著下移,当前市场流动性已处于较高水平;

二是当前信贷环境已明显改善。考虑到新LPR报价以MLF利率为主要参考,因此5月20日1年期和5年期LPR报价保持不动的概率较大。不过,也不能完全排除央行引导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适度让利,主要针对企业贷款的1年期LPR报价小幅下调的可能性。

李奇霖认为,央行此次之所以没有下调MLF利率,猜测可能有三个原因:

一是从今年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规律来看,MLF利率都是间隔一个月下调,保持了一定的节奏。

二是经济正在逐渐从防疫形成的深坑中恢复,央行救火的责任减弱,正在转为配合财政发力刺激需求。

三是最近两个月以来,金融市场加杠杆现象越来越普遍,银行间质押式回购的隔夜成交量已经达到了90万亿的历史新高,央行可能也有意通过制造这种预期的波动,降低金融加杠杆的规模和程度。

国君固收点评MLF操作称,MLF量缩价平,低于市场预期;MLF量缩价平意味着货币政策「宽松周期中的紧缩」已经被实锤,建议投资者对长端利率继续保持谨慎。考虑到央行货币政策具有前瞻性,在当前市场和经济组合下,我们难以判断货币何时「微调」回宽松状态,在投资操作上不妨比央行信号滞后一些。相对「进攻」,投资者应该对「防守」予以更多重视,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利率曲线将会继续陡峭化,长端利率债抄底节奏需要放慢。

5月10日,央行发布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但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央行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阶段性变化,把握好政策力度、重点和节奏;加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位置,运用总量和结构性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继续深化LPR改革释放潜力,疏通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

5月11日央行最新公布的4月金融数据明显好于预期。央行解读4月金融统计数据称,社会融资规模大增主要受三个方面合力推动: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提供的直接融资增多,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在社融中比重明显上升;金融体系积极配合财政政策发力,推动政府债券融资大幅增加。一季度受疫情冲击影响,我国宏观杠杆率有显著的上升,这是逆周期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复工复产的体现。当前应当允许宏观杠杆率有阶段性上升,扩大对实体经济的信用支持,这主要是为有效推进复工复产。

4月29日全国两会召开时间确定,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5月22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于5月21日在北京召开。

4月24日央行缩量续做561亿元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中标利率下调20BP至2.95%。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

4月15日央行开展1000亿元1年期MLF,中标利率下调20BP至2.95%。另外4月15日为央行对农村金融机构和城商行定向降准首次实施日,释放长期资金约2000亿元。此前3月30日,央行下调7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20BP至2.20%。

4月10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存款基准利率是我国利率体系压舱石,对于维护存款市场正常秩序,防止非理性竞争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要长期保留。存款基准利率自2015年10月以来没有调整,但并不意味着银行实际执行的存款利率就不变化。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