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给微创医疗泼泼冷水

2020-04-30 09:59

$微创医疗(00853)$ 微创医疗产品布局广,技术领先,行业空间大,这是共识。但集采的不确定性还是要考虑。去年江苏集采降价50%左右,有经销商和市场费用顶着,还没有真正伤及微创的出厂价,并且还受益放量,但火鸟已经有一定的降价。这个集采有效期一年,一年后应该又要再来,所以并不能得出万事大吉的结论。

参考药品集采,即使第一次降价幅度巨大,比如70-90%,第二次仍然可能出现50%以上的降幅。那耗材是否会出现这种情况,并不能排除。第一次未中标企业第二次肯定会大幅降低报价,记得有些药品的国外原研厂为了中标也会放下身段大幅降价。

这种集采机制下最后走向微利的概率还是有可能的,而且中不中标也是不确定的,比如信立泰的氯吡格雷、京新药业的瑞舒伐他汀都是因为有企业大幅降低报价而在第二次集采中落选。也许你会想以量补价,但微利的情况下,多大的量都不补回来。也许产品没有药品那么同质化,可以优质优价,但第一次集采火鹰也降了50%左右,这个逻辑似乎得不到验证。

支架是微创利润的支柱,是现阶段估值的主要支持,也是反哺研发的造血机器,虽然其他产品长期前景光明,但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远水救不了近火,而且其他产品是否也会受到集采的困扰也是未知数,如果支架的净利润大幅度下滑,对微创是个严重的考验,至少不应该过度乐观。

对微创研究不多,只是根据常识做出推理,不当之处请指教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