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0-04-15 09:53
就在前几天融创业绩发布会上,孙宏斌说了融创未来要做的三件事:“第一是要保持融资总量,然后逐步调整融资结构,多用银行贷款,降低融资成本;第二件事是处置企业部分资产,比如说酒店,这么做主要是为了让提高资产质量;第三件事是未来融创将会谨慎拿地,把钱挂在刀刃上。”
下面我能就来一条一条的说,首先说第一件事是“维持融资总量,调整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大家都知道,地产公司想要利润增长就得提高销售,而销售增长主要来自于货值的位置与多少,货值的增长又取决于土地储备,土地储备的质量与存量又取决于公司每年的拿地的位置、价格与力度,然而拿地需要什么?没错,就是要钱嘛,大面积的拿地就需要大量的钱,因为地产公司利润后置、再加上手里大量的未开发的土储的原因,因此仅靠公司现金流是支撑不起大量的拿地款,所以想要继续发展,就必须得融资借钱。
明白了上述的逻辑之后,就可以理解快速增长的公司负债率为什么比较高了,因此,在地产行业负债率低,并不是一件“好事”,其根本逻辑也是来自于此。看到这样一个结论,有些人是不是“很悔三观”呢!
孙宏斌说的“维持融资总量”,也正是这个原因。
那么在保持融资总量的同时,为了降低融资成本,孙宏斌说未来将对融资结构进行一个调整,也就是多用利息低的债务来置换利息高的债务,比如说加大银行贷款的比例。
第二件事是为了提高企业资产的质量,融创未来将对部分重资产进行处置。文旅开发或者项目的商业持有资产,能够承受,是合理的,重庆深圳的在推进,在郑州的文旅已经开工了,所以还在增加新项目,保持量,所以有新的项目增加,就需要处置一些旧有的资产。目前已经卖掉了一个酒店,而且今年也是个好机会,流动性好,利于处置。
第三件事就是未来融创会谨慎拿地,把钱花在刀刃上。该拿要拿的坚决,不该拿就坚决不拿,目前土地市场价格偏高,各个城市供地压力应该还是比较大的,机会其实有的。而且融创的土储存量比较大,2019年末在手土储超过3万亿货值,有了这个优势以后,未来融创拿地就有一定的条件可以择时了,更不用去抢贵地。
在业绩会上,孙宏斌过还总结了融创在行业里的三大优势:
第一大优势,拿地和土储的优势。
融创有着多元化的拿地方式,除了传统的招拍挂的拿地方式,融创大约60%的货值都是通过收并购获得的,收并购能力行业第一。而且2019年还新增了通过会议会展的方式获得更多低价的商业用地。虽然现在有很多公司学习融创的这种方式,但是不论从资源上,还是专业人才与技能上来说,与融创都不是一个量级的。
土储方面,2019年融创的总土储面积达到了2.34万亿平方米,达到了行业第一,总货值达到了3.07'万亿,从2019年销售面积3600多万平米来看,足够公司5~6年的土地消耗了。与其他很多公司只有2~3年的消耗存量相比,就不是一个量级的了。
第二大优势,产品力行业第一。
根据克尔瑞地产行业公司产品力数据统计,融创的产品力排名第一。
早在2003年的时候,孙宏斌就定位融创要走“高端产品”的路线,至今经过十几年的资源积累和技术沉淀,形成了融创独有的护城河,别的公司几乎很难学会。
第三大优势,管理优势。
融创的管理是一种充分放权的管理模式,但是这种放权并不是任意的,而是建立在“信任与能力”的基础之上的。
融创的管理层大部分都是顺驰的老部下,还有早年绿城带出来的精英团队,都是十几年不离不弃的死忠骨干,因此他们之间的信任不是说短期能够获得的。而能力与信任又是相互促进的,只有信任了,充分放权给他,才会激发无限潜能;反过来就是只有足够的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放权,因此这两者是相互作用的,缺一不可。
现在有很多公司也在学习、模仿这种的管理模式,但是大多数只能做到“信任与能力”
其中的一项,两者兼得的凤毛麟角。
今天主要总结了孙宏斌在2019年业绩发布会上的部分演讲,主要就是两大内容,
一是融创未来几年要做的几件重要的事;
二是总结了一下融创在行业中的几大优势。
从中可以看出孙宏斌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以及独到的眼光和魄力。
市场上很多人认为房地产公司不就是拿地盖房子吗,能有什么护城河、竞争力……
其实不然,地产行业的门槛极高。
和股票投资一样,股票投资简单说就是拿出手机选出一只或几只股票,然后拿钱买入,等股价涨了卖出,就赚钱了。
若想真正要选出一只好股票,仅是如何选出好公司这一点,就需要经过市场长时间的打磨,而且它还需要不断变化的动态观察,因此说股票投资的门槛很高,只是人们参与股票投资的方式非常方便,因此很多人就误认为不需要什么门槛,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地产行业也是这样,拿地盖房子看起来很容易,其实要想赚到钱而且能持续的赚钱,就需要对市场的需求以及对自己的产品都需要有深刻的理解,这点不是说谁都可以做到的。
就说拿地,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公司每年也都拼命的拿了很多地,但是到最后却赚不到钱甚至亏损,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公司管理层对行业没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其实地产公司拿地就像做价值投资,本质是一样的,你既要有能力挑到好地,又要有审时度势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以便宜的价钱买到最好的地,是不是和股票投资一样。
在2016年的时候,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为2.2亿平方米,是2001年以来新低,同比增速为-3.4%,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融创加大杠杆在核心一二线城市加大拿地的力度。同年加大杠杆拿地的还有碧桂园的杨国强、新城的王振华、恒大的许家印等,正是因为他们当年的审时度势,逆是市场而行之,奠定了现在他们在行业前十的龙头地位。
巴菲特也是在历史几次大跌的时候重仓买入股票,这不就是如同“神一般的操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