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0-03-16 00:00
来源: 英才杂志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牵动了国人的神经。在抗击肺炎疫情中,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做了大量的贡献,以不同方式支援武汉,打响了疫情防控保卫战。
有的企业在一线参与救援物资配送分秒必争;有的企业加班加点生产物资保障一线需要;有的企业调动全员力量捐款捐物,通过不同渠道送往前线;有的企业则主动让利,支援中小企业发展……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其公共属性越来越突出,公共信任资本的价值也愈发凸显。这样的价值来源于多方面,客户服务理念、资本市场认知度、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当然也包括企业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反应。
公共信任资本既是发展的“助推剂”,也可能是自身危机的“导火索”。
《英才》记者采访了多位上市公司企业领袖,他们以不同方式做出了各自的贡献,是本次抗击疫情当中坚实的“企业力量” 。
中国通服:守护疫情防控通信“生命线”
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司芙蓉
疫情大考,作为通信支撑一体化服务商,中国通服挺身而出,确保通信“生命线”;作为新一代综合智慧服务商,快速研发,助力智慧抗疫。中国通服不忘信息化服务国家队初心使命,勇担保障政府、医院、重点行业、公众等通信和智慧防疫需求的重任。
无论是政府部门、方舱医院、各级医疗机构,还是各地防控专门医院,基本上有疫情的地方,在各地通信保障一线,在服务网络信息安全一线,就有中国通服默默服务,为抗击疫情保驾护航的身影:
第一时间响应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号令,针对政府和运营商需求,三天三夜,完成火神山、雷神山首批通信建设工作。
为全国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5G远程会诊提供网络设计和通信保障;为政府部门,华西医院、杭州西溪医院等各类医疗机构提供通信应急保障和应急专线保障;为政府、运营商、行业客户等构筑安全防线,确保抗疫一线通信畅通、网络安全……
面向政府、社区、企业及相关行业抗疫需求,基于云、物联网、大数据等基础平台,快速研发40多个防疫智慧应用,向社会开放,服务智慧抗疫:
疫情防控健康报送平台、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工业企业复工监测平台、资源对接调度平台等穿透省市县乡村,助力多地政府疫情防控;社区便民服务平台、智联社区管理等满足社区的网格化管理、社群化需求;视频会议系统、智能巡检、可视化供应链、福门等,助力企业防护和复工需求……
此外,中国通服多方筹措防疫物资,支援湖北等一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累计筹措一次性医用口罩近20万个,手套近15万个, N95口罩3万多个,鞋套8万双,防护镜4000个,消毒液2000箱,防护服800套等。
2000年互联网危机催生了微软、IBM等巨头转型;2003年SARS中,阿里、京东等脱颖而出。
“危往往孕育着机。”中国通服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示,转危为机,持续发展,要做到三点:一是自信互信,打长长板。二是自立自强,创新驱动。三是博采众长,协同共生。
企业是生活在社会信任下的个体,企业要不断输出其价值观、使命观,构筑品牌形象,扩大生态影响,才能获取公众或行业的信任,实现信任资本的持续有效积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我认为一家备受尊重的企业要做到三个方面:责任使命、价值引领和生态共生。”上述负责人表示。企业的发展要从初心使命出发,立足满足社会、行业、人民需求,才能获得尊重、认可、信任和投资,才能把握好需求、趋势,获得发展。
而价值引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根本,要对社会、对客户、对员工、资本有价值,才能调动、统筹各环节资源,不断突破创新转型。
最后生态共生是未来企业生存基础。无生态不企业,疫情加速未来需求社群化、碎片化、定制化,对跨平台、跨链接、跨区域、跨厂商、跨应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企业将在大平台、大生态中与生态伙伴共生,获得持续发展。
该负责人指出,中国通服从通信基建服务商向新一代综合智慧服务商的转型,正是从“建造智慧社会、助推数字经济、服务美好生活”使命出发,实践“让社会更智慧、让生活更美好、让员工更幸福”价值,不断完善智慧社会服务共生生态,才实现了转型的初步成功。当前,面对疫情带来的社会、行业、公众需求、供给等模式,中国通服坚持初心使命,再此从价值出发,与生态伙伴一起,推进业务重构、组织重构、人才体系重构,开启新的价值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