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0-03-13 13:32
我们知道这次全球暴跌,始于冠状病毒,疫情充其量是个导火索,其主因还是在美国这11年的easy money导致了全球杠杆激增。
债务主要来自于几大方面,第一是企业,企业发行债券,回购自己的股票,导致这些年资产负债表恶化,但是股价高企。管理层和大股东赚足够几辈子花的钱,而企业被债务裹挟,所以你们去看看s&p500的前100大公司,里面股东权益是负的公司比例惊人。另一方面是那些量化对冲基金和etf,他们作为资产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投资方,用杠杆撬动大量资金以撬动大量的股票和债券。
这几年随着美股趋势性上涨,很多投资者也都麻木了,赚钱变得过于简单,只要买FAANG就能赚钱这种mindset深入人心,股票稍微调整10%,美联储就开始介入,QE+降息。这种恶性循环让很多投资者产生了幻觉和严重的路径依赖。加之这几年youtube上很多股票自媒体崛起,这种节目都普遍针对入世未深未经历大风浪的年轻人,于是乎人人都是投资专家全球收割韭菜。
另一方面近些年etf大行其道,这些etf背后配置的是什么资产他们几乎不关心,但其实这些资产流动性非常差,这就有点像当年的资产毒垃圾CDO里面打包了很多种垃圾资产,但是投资者为了不麻烦,所以闭着眼睛购买。综上所述,这就是近几年美国投资的现状。
我们来说说这次崩盘直接和间接的原因,才子哥认为起因还是疫情,疫情导致原油需求没有了随之油价大跌,同时欧佩克和俄罗斯谈判失败,又加剧了中东石油美元petrodollar的回流,沙特财政没钱了,肯定是要抛售全球的美元资产。与此同时,因为疫情全球蔓延,很多资金选择国债避险,这样就推高了美债价格,收益率大幅降低,美国10年期债券收益率很快跌破1%。这又导致了金融股大跌,银行和保险公司在长期利率1%不到情况下,盈利预期惨淡,因此能源股和金融股,旅游航空股这些率先大跌。
同时由于预期前景暗淡,企业债券的收益率大幅上升,美国能源公司是以开采页岩油为主,在全球石油成本曲线的高端。所以这些公司首先亏损,他们的债务这两年到了一个再融资的高峰,导致能源公司的债券突然变成垃圾级别。从而带动其他非能源公司的企业债也开始大跌,IG(投资级别)-HY(高收益债)JB(垃圾债)-国债之间的spread大幅提升。
随之我们刚才说的那些量化杠杆基金看到市场波动率急速升高,债券spread加大,他们第一个要做的事情就是风控,其程序的指令这个时候肯定是卖出任何一个市场一切存在流动性的资产,因此旅游-金融-能源板块的大跌也像瘟疫一样蔓延为全球市场性的大跌,最后变成跨市场的大跌,黄金市场,期货,股市,债市的全面大跌。而量化投资股市很多交易都是直接去买入etf,而当下他们开始巨额抛售赎回etf份额,etf基金又要转而去抛出对应的股票,由于这些资产平时根本没啥流动性,如果强行赎回那么踩踏是必然的。
接下来说未来会怎么样,资产价格大幅缩水后,债务是刚性了,资产下跌债务违约风险就会提高。但是我们前面说过的,美国公司本来这几年钱就借的多,资产负债表急剧恶化,现在资产价格又大幅缩水,而绝大多数公司因为疫情原因不能开门,所以现金流这半年又几乎是负的,造成债务违约风险急速上升,而这种预期又导致公司融资利率急速上升。通俗的讲就是市场上没人愿意借钱了,从宏观层面讲,如果市场所有人都不愿意借钱,债务收缩,公司违约,那市场就是形成通缩,债务和现金同时被消灭。这也很好理解,你的债务就是别人的债券,当你还不出钱的时候,债务没有了,别人的钱也没了。到了这一步以后,市场流动性就会急剧收缩。上面说的这些事情都是一环扣着一环的,最后形成一个向下的螺旋,恶性循环,我们叫做vicious spiral。
我们再来说说美国政府会怎么办,因为通缩形成了,这时候政府肯定是要降息和QE,比如说QE现在美联储就是去公开市场买repo,这个就等于是给银行提供流动性,因为市场陷入极度通缩和恐慌,所以银行之间借贷意愿减弱,银行间大家都不愿意借钱钱出去从而利率飙升,QE直接去给这个银行间提供流动性,那么接下来这个月内美联储每周会提供一个月和3个月5000亿美元的回购,隔夜回购规模在1750亿美元,每周两次14天回购,每次450亿美元。还有一个就是降息了,这个月18号现在市场预期最少降75bps,也有说100bps的。
才子哥认为这些手段效果都不会太大,因为即使银行间利率低,也不代表银行的借贷意愿会马上起来,现在是银行自身难保的时候(长端利率很低,NIM也很低,所以贷款出去性价比对银行来说很低,弄不好还惹一身骚),正所谓宁可让你雪上加霜,也不能雪中送炭这就是银行的本性,而且美国大银行都是私人的,要考虑到风控的因素,才子哥判断这个下跌很难刹住车。
从估值的角度来看现在跌到2018年年底的位置,这个位置离开估值只能算合理,但是像01年或者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估值基本上跌破平均估值的1-2个标准差。如果这次也是同样的级别,那么这个跌幅虽然很大,但远远不够。纵观整个事态的发展放向,现在公司倒闭的情况还没有出现,巴菲特也还没有开始做像08年和高盛那样的大deal,所以理论上也没看到止跌的要素。
最后政府终极大招还没有祭出,那就是FED应该直接去购买实体企业债或者股票etf才能让量化停止抛售,从而逆转颓势。而且这种量级的救市是要通过国会的,这里面就会有一个行政上的时间差。以及各类群体的博弈,而这个博弈在民主社会应该是有一个痛苦的过程的。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