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兴业物联上市第一天跌9%破发 此前认购1414.06倍

2020-03-10 07:51

  来源微信公众号:观点  

  物管公司一是拼在管规模,规模主要依靠母公司;二是科技赋能、有自身的特色。这次疫情的出现也让投资者看到什么才是优质的物业股。

  观点地产网“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 

  自2020年新年以来,已有一大批物业公司都向港交所发起了冲击。其中,正荣服务、星盛商管、金融街物业、宋都服务、烨星集团等已经递交了招股书,弘生活、朗诗物业、卓越物业、世茂服务等亦有传出赴港上市的风声。

  赶在同行之前,正商集团旗下兴业物联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兴业物联”)成功实现了赴港上市,从去年10月份首次递交招股书、到通过上市聆讯、再到敲钟上市,整个过程耗时四个多月。无疑,站在风口上的兴业物联“飞起来了”,成了2020年物业第一股。

  3月9日上午,兴业物联正式在香港敲钟上市,但受疫情影响,兴业物联领导层和控股股东领导层并没有出现在敲钟现场,出现活动人员为兴业物联委托代表、正商实业首席财务总监兼联席公司秘书郭柏成。

  相比以往,兴业物联整个上市仪式现场显得有些“安静”,一切“按部就班”,没有设置采访环节,也过多的宣传言语。这成了一个纯粹的上市敲钟仪式。

  但此前于2月24日,兴业物联就上市计划召开了上市记者会,对外传递了公司的募资用途、发展方向、收并购标的等情况。彼时,兴业物联主席兼行政总裁朱杰表示,公司此次上市超过七成资金将用来进行以中小型非住宅物业公司为主的收并购,同时亦有拓展河南省以外业务的打算。

  9点30分,随着“铛”一声响,仪式现场的安静气氛终于被打破了。兴业物联正式开盘,报价为1.81港元,较每股1.99港元的发售价,开盘跌9.05%。

  此时破发则与香港发售股份的1414.06倍认购、国际配售股份的8.11倍认购有着鲜明的落差,造成破发或许与兴业物联自身的底牌相关。

  据招股书显示,兴业物联目前在管物业组合涵盖17幢商用楼宇、3幢政府楼宇及1个工业园,在管总建面240万平方米,其中接近九成由正商集团提供,且集中在河南省。

  对此,奥陆资本总裁及首席投资官蔡金强认为,开盘即破发是很正常的,跌幅低于预期。因为兴业物联本身的基本面并不好,物管公司一是拼在管规模,规模主要依靠母公司;二是科技赋能、有自身的特色。这次疫情的出现也让投资者看到什么才是优质的物业股。

  汇生国际融资高级合伙人和总裁黄立冲亦表示对兴业物联基本面的担忧。他说道:“如果(兴业物联)在管楼宇的出租率达不到预期,对于正商而言,关联交易会增大,将由母公司买单;达到预期,依赖程度就会减少。从目前的情况看,估值不会太好,市场也不会太看好。”

  破发半小时后,兴业物联股价开始上涨,午间收盘价2.25港元,涨幅约13.07%;期间于接近12点前,更是最高获得2.31港元的报价,较发售价涨16.08%。直到收盘时,兴业物联的股价在跌宕起伏中,取得2.03港元的报价,较发售价涨2.01%。

  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到,3月9日,全球股市无一不下跌,不少国家跌幅创造新低。其中,美股中道琼斯、纳斯达克、标普500跌幅分别为0.98%、1.87%、1.71%;英国富时、德国DAX、法国CAC跌幅分别为7.01%、7.43%、7.49%;日经指数跌5.38%。

  国内方面,上证指数、深证指数、恒生指数跌幅分别为3.01%、4.09%和4.23%。其中,近期一向被资本市场看好的港股物业股同样一片“挂绿”。

  3月9日收盘时,中海物业时代邻里碧桂园服务、新城悦服务蓝光嘉宝服务滨江服务跌幅分别为3.22%、5.75%、5.76%、8.27%、8.99%、11.28%。其中,近期上市的鑫苑服务宝龙商业为跌幅超过了两位数,分别跌11.88%和11.97%。

  上市首日,兴业物联成交量为1.78亿股,其中总流入6299.8万股,总流出5307.8万股,成交额为3.78亿元。关于兴业物联股价先抑后扬的情况,蔡金强指出,它是近期物业热潮下的一个产物,目前(兴业物联)的基本面很少有机构会入场,认购对象主要是关联方、散户为主,属于一种短期的投资行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亦认为,兴业物联是一只典型的小型物业股,前期机构认购上市之后会逐渐退场,其他投资者抢购“打新”的成份更大。

  在疫情阴霾下,物业新股逆市跑出,超购1413.06倍的兴业物联或许折射出当下股民投资的一种情绪。此前于兴业物联、烨星集团认购时,一位股民声称物业股成了资金避风港,自己要动用100个账号,“全力认购”两只新物业股。

  而另外一只新物业股烨星集团同样成为了股民热力追捧。市场消息称,烨星集团招股仅5天就获得了超购近2000倍,将成为新一届”超购王”。

  无独有偶,上述两只物业股却有着相似基本面,未上市成功的母公司、在管面积短板以及刚踩上市标准线的盈利水平。只是站风口下的“它们”下,加之投资者的“鼓吹”,被吹得越来越高。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