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李小加:就发展香港成为首选上市平台策略的一些汇报

2020-03-03 13:37

  3月2日上午,香港立法会举行财经事务委员会会议,香港金融管理局及港交所就发展香港成为首选上市平台的策略等进行简报。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港交所上市主管陈翊庭出席了会议。

  八成以上的上市公司,可如期发布业绩

  李小加表示,市场交易需要维持有序、并且信息充足,不可全面延期上市公司财报,因为缺乏信息会影响市场,所以选择逐个处理上市公司延期刊发业绩公告要求、而并非采取全面的财报延期刊发。

  港交所上市主管陈翊庭表示,港交所进行一系列跟进工作。自联合声明发布之后,据统计,按以财政年度12月31日作为年结的公司计,可能受疫情影响的上市公司数目达到1,781间,其中港交所已与超过98%的公司进行了联络,并且绝大部分为港交所主动联络。经过联络后,其中1,304间公司表示可如期进行业绩公布,另外122间公司可根据弹性安排公布业绩数据。而随着内地逐步复工,剩下的少数公司会保持与联交所沟通及时做出更新,港交所亦正进行密切追踪。

  陈翊庭指,港交所与证监会、及业界沟通,包括会计界、上市公司、董事等收集意见,并将过去三周工作中上市公司的提问, 以常见问题(FAQ)形式在网上刊登,她强调会继续与业界保持沟通,认为是次因应特别状况,按个别公司作弹性处理是合适。

  港交所员工,部分在家办公,部分“轮流换岗”在不同地点办公

  对于港交所因应疫情如何安排,李小加表示,针对现时情况,有40%员工在家工作,其他在公司办公的员工则采取“轮流换岗”模式,几乎所有部门都有两个团队,并分别在不同的地点办公。

  对于交易所的两个大型数据中心,李小加则表示是防疫之重,现时亦布置了两个团队。他表示,即使发现数据中心的团队中出现病例,另一队伍会填补运作,转换工作只需一个小时,也可以远程对其进行控制。

  疫情影响,美股的下行空间更大,保持警觉

  近期受疫情全球扩散影响,美股出现历史性大跌,环球市场恐慌不已。

  李小加表示,市场波动的风险确实存在,但港股市场在过去一年的累积涨幅远不如美股,“美股去年不断创新高,他们有更多的下行空间。”

  李小加表示,将对此保持警觉。

  港交所通过三重防御措施改善市场素质

  在问答议员质疑2018至2019年拒绝上市的公司数目比重有所降低、如何能反应港交所在审视上市公司方面趋于严谨时,陈翊庭表示,提高上市公司的素质并非只有拒绝上市一个措施,港交所设有三重防御措施,包括拒绝上市、检讨除牌机制、以及堵截上市公司进行后门上市等,改善市场素质的工作会继续全面进行。

  港交所继续拥抱科技

  在回答港交所在三年战略规划中提出的拥抱科技是否重视科技投入在业务方面的发展而轻视在监管方面的应用时,李小加则表示,港交所在拥抱科技方面有两个维度的考虑,从较小维度来说,港交所会藉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提升交易服务以及交易后基础设施建设等;而从大维度来说,考虑利用区块链技术等来提升对市场的监管能力和确保金融市场质素。

  收购机会有时受好多因素影响,每个交易所既竞争、又合作

  就立法会议员重提“港伦联姻”失败一事,因伦交所于拒绝信中,对港交所提出多项尖锐批评,更指宁愿选择上交所。李小加表示,自己完全不在意伦交所的粗鲁拒绝(nasty rejection),指在并购交易中,不愿卖出资产的一方会严词拒绝以赶走开价者,没有任何特别的意义、亦不新颖。

  对于上海交易所,李小加则表示每个交易所都是某种程度上的敌人、也是某程度上的合作伙伴。他表示,外界只看到上交所的敌对角色,但实际上有不少国际资本乃通过香港流入沪股,若上交所的生意做得好,对港交所亦非常有利。

  港交所未来发展

  李小加表示,未来港交所会继续强化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角色。

  “外资加内企”模式

  李小加提及,香港相比其他国际市场,最为吸引中国公司,因为香港可为其提供国际投资者的资本,这是“外资加内企”模式;但对于本身已经身在外国的公司,角色则没那么吸引。

  “内资加外企”模式

  李小加表示,在未来,希望能够会反过来,见到中国资金通过香港,投资在港上市的国际企业,即“内资加外企”。他表示,这是港交所的发展方向,亦期望未来能够吸引希望获得中国资金的企业来港上市。

  版权声明:所有瑞恩资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创文章,转载须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文末注明来源、作者、微信ID,否则我们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或公众号平台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