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2020年以来香港有6家券商结业 20从业员受影响

2020-02-03 10:31

  据香港明报报道,新春前后,香港有不少中小型证券行结业。按港交所的参与者及会员通告显示,2020年以来,前后有6家证券行加入结业行列,当中一半将在农历新年后结束营运。香港立法会议员(金融界)张华峰估计,在过年后续有更多中小型证券商停业及结业,情况惹人关注。

20从业员受影响

  中和证券国际登报刊载广告指出,该行将于2月26日结业,并呼吁客户尽快办理转货及转钱事宜。据理解,该行客户仍可以沽货至2月5日,并在之后只能提货及转钱到其他证券行,直至结业为止。另据联交所刊发的会员通知,浚承资本已于1月29日自愿停业,海生证券亦于1月31日自愿停止营业。浚承资本为前洋参大王杨永仁旗下恒发金融改组而成。中小型证券行结业在农历年假后有明显加快情况。

  在假期前,包括美高证券、双龙证券及富盈证券亦通知自1月2日、1月13日及1月16日宣告自愿停业。当中今月初结业的美高证券,曾经由元亨燃气(0332)前身毅力工业持有及发起,持股一半,后来由毅力主席林文灿购回股权。换言之自2020年以来,自愿结业的证券行累计达6家,受影响从业员共20人。

  据港交所的统计,截至2019年12月,份属C组的小型证券行只占当月成交1.43万亿元的7.73%。在去年第四季有开业的证券商共658个,为去年最多证券商开业营运的季度。

张华峰:料过年后续现停业

  张华峰表示,‘此前已估计到有证券商会于过年后会不再营运下去,并且属无可避免,原因是现时的经营环境偏向大资本、大规模及有能力承销不同市场产品的证券业界,市场上又有所谓免佣的证券商竞争,而那些纯经营买卖赚佣的证券商,益发难以生存,相信类似中和及海生的情况陆续有来。’

  他又指出,香港证监会不时加强监管,对微小企业的成本加大,若小证券商没有转型,又找不到方法增大资本,根本难以生存,并形容业界有如‘神枱桔’般萎缩,情况令人关注。证监会发言人则不作评论。

  据了解,证券商自愿结业需依程序处理客户,最终结业与否为商业决定。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