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0-01-26 11:56
作者:张文朗 周子彭
来源: 文话宏观
要点
2020年1月第4周,中国爆发的疫情影响市场情绪,投资者避险情浓厚,安全资产和贵金属板块获得追捧,权益市场整体表现不好,周期商品价格出现回落。
中国A股市场中消费和商贸板块下跌比较明显。美股的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指数和道琼斯工业指数本周同样收跌。全球国债市场受追捧,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小幅下行,美债收益率大幅下行,而不同等级信用债收益率略有上行。从外汇市场看,避险情绪升温,日元兑美元升值0.79%;出色的就业数据和脱欧不确定性的降低推动英镑汇率小幅升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本周略微下行。
全球贵金属价格再度回升,偏周期的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全球CRB指数中,工业原料和金属价格下跌较快,而中国南华指数中,能化价格下跌最快。
风险提示:全球贸易环境、中国的疫情演进都会影响到资产价格走势。宏观和公共卫生政策的落地,也会影响资本市场表现,具有不确定性。
正文
国内外重要宏观事件回顾
安全资产获追捧
2020年1月第4周,中国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主导了市场情绪,投资者寻求避险,安全资产和贵金属板块获得追捧。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84%降至1.69%,成为当周统计的资产类别中表现最好的资产(图1)。美元指数本周上涨0.25%至97.89。贵金属类避险资产价格小幅上行,伦敦金现价格本周上涨0.92%,伦敦银现价格上涨0.54%。
权益市场整体表现较差,MSCI新兴市场、全球市场和发达市场股票指数分别下行2.39%、1.03%和0.84%。中国农历新年前的最后一周,上证综指和万得全A指数分别下行3.22%和3.19%。2020年全球增长预期略有下行,周期性商品整体趋弱,LME铜价格环比周跌幅达到5.53%,Brent原油价格下跌4.87%,标普高盛商品全收益指数较上周下跌4.81%。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中国资本市场影响逐渐体现。从1月18日起,全国新增冠状病毒确诊病例数骤增,疫情从武汉扩散至全国其它地区。截至1月24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达1287例,疑似1965例,死亡41例,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中,除西藏外均报告有确诊病例。1月23日10时起,武汉市公共交通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对疫情爆发的担忧令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出现逆转,1月23日,上证综指创下8个多月来最大单日跌幅(2.8%)。从周一开盘至周四收盘,中国A股市场全线收跌,其中沪深300指数下跌3.63%(图2)。避险情绪的回升提振了对安全资产的需求,上证10年和5年国债指数分别上行0.67%和0.36%。而大宗商品市场除贵金属板块外,其余板块均出现下跌。
全球权益市场表现
中国股市的消费与商贸板块成为1月第4周跌幅最大的板块,而电子和医药生物板块逆势上涨,其余主要市场中能源和原材料板块表现相对较落后(图3)。
1月第4周,A股下行(图4)。疫情导致市场风险偏好下行,上证50、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分别下跌3.95%、3.63%和2.4%。本周美股指数先涨后跌,周四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在触及新的记录高位至9402.48点后,周五大幅回落,道琼斯指数本周下跌1.22%(图5)。
1月第4周,欧洲股市出现波动,德国DAX指数上涨0.37%,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1.15%(图6)。亚太地区主要市场股票价格本周出现下行,恒生指数跌幅达3.95%,表现弱于韩国综合指数(下跌0.2%)和日经225指数(下跌1.02%)(图7)。
全球国债收益率整体下行
1月第4周,美元3个月LIBOR利率较上周小幅下行0.02%,其余货币3个月LIBOR利率波动不大(图8)。中债期限利差小幅波动,中国银行间市场7天债券回购利率整体呈下行趋势,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周五收盘跌破3%关口至2.9932%,为2016年12月以来的新低(图9)。国债收益率暴跌除受疫情发酵影响外,资金面宽松同样是重要影响因素。
1月15日起,央行连续7个工作日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其中包括7次逆回购操作和1次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累计向市场投放14800亿流动性,资金面边际缓和,1月22日,隔夜SHIBOR利率大幅下跌35.1bp,报1.5340%(图10)。本周中国不同等级产业债收益率小幅上行,可能反映了近期债券违约风险的上升,其中AAA级产业债收益上行速度快于AA+级和AA级产业债(图11)。
对冠状病毒爆发的担忧使投资者寻求避险,周五美国10年与1年期国债收益率跌至约2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期限利差小幅下行(图12)。美德利差小幅波动,略有下行,中美国债利差基本稳定(图13)。
日元、英镑汇率走强
1月第4周,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在上周大幅上行后,本周出现回落(图14)。避险资产日元本周上涨0.79%,收报1美元兑109.275日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小幅贬值(图15、图16)。
1月21日,英国政府公布过去3个月全国就业人数增加20.8万,为2019年1月以来的最大增幅;1月23日,英国女王正式签署了脱欧协议法案,标志着英国脱欧大势已定。出色的就业数据和脱欧不确定性的降低推动了英镑汇率的升值(图17)。
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下行压力加大
1月第4周,疫情爆发减少了人们外出就餐与出行,这将对宏观经济可能造成负面影响。CRB现货指数中偏周期的大宗商品(如油脂、工业原料、金属)价格在本周都出现了显著下跌(图18、图19)。
而中国南华商品指数中,除贵金属价格小幅上涨0.2%外,其他所有板块均有所下跌,能化板块跌幅最大达2.84%(图20、图21)。全球避险资产比如黄金价格较上周小幅上涨0.92%,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短期内出行的减少将对原油需求造成抑制,本周国际原油价格跌幅达4.87%(图22)。本周铁矿石价格较第3周整体略有上涨,螺纹钢价格先涨后跌,水泥价格自1月初以来持续下跌(图23)。
风险提示:全球贸易环境、中国的疫情演进都会影响到资产价格走势。宏观和公共卫生政策的落地,也会影响资本市场表现,具有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