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0-01-06 09:14
作者:廖凌、朱国源
来源: 广发港股策略
报告摘要
● 港股策略周论:估值“体检”及AH跨市场对比
市场喧嚣声渐起之际,本期策论我们讨论一个通常被忽略但极有价值的话题——估值水位“体检”及AH跨市场估值对比,主要结论如下:
港股估值“钟摆”修复到了哪?长线而言,港股估值的永恒“钟摆”仍处于向上均值回归的进程。尽管短期修复明显,但从PE band、“股息率-PE”二维钟摆、全球比较(股息率-PE/PB-ROE)等维度来看,港股估值离合理中枢仍有不小距离,长线估值性价比并未消失。
港股估值“弹簧”是否还有上行空间?考虑到海外资金增配优质中国资产、中资股盈利弱复苏,我们对2020年港股的估值修复抱有坚定信心。短期受油价上涨和波动率拖累,港股估值上行的确存在一定难度,甚至不排除造成部分相对收益投资者减仓;但未来EPS预期仍有上调可能,加上“弱美元、稳人民币”带来的流动性好转局势未变,港股的估值“弹簧”在经历波折后仍将继续上行。
相比A股,港股估值吸引力如何?我们认为,至少从2020年上半年来看,港股相对A股的估值吸引力更强,主要原因包括:1)AH高溢价,南下资金持续流入;2)股息率相比债券收益率的配置优势更明显;3)“弱美元、稳人民币”下,港股“洼地效应”更显著;4)盈利弱复苏、通胀抬升,更利于港股估值修复。
投资策略:小幅波折,不改趋势,继续布局价值品种。2020年战略看好港股,或迎缩小版“戴维斯双击”,行业配置布局低估值、“抗通胀”、“软服务”三条主线。短期或有波动,更看好低估值价值股,如银行、地产、汽车、博彩、资本货物等;关注能源、黄金交易机会。
●市场概览与情绪跟踪
本周(12.30-1.3)恒生指数上涨0.8%,板块方面,恒生一级行业表现分化,原材料业领涨,电讯业跌幅最大。HVIX指数、港股看跌看涨期权比例、主板沽空比例均小幅上升。
●宏观流动性与估值跟踪
本周(12.30-1.3)人民币兑美元小幅升值,10年期美债收益率1.8%,中美利差小幅走阔至134BP。WTI原油价格小幅上涨至63.1美元/桶。恒生指数PE 11.14倍,略低于历史均值。
● 一致预期EPS跟踪
本周(12.30-1.3)彭博对于恒生指数20年EPS增速一致预期小幅下调,国企指数20年EPS增速一致预期小幅上调。
● 南下北上资金跟踪
本周(12.30-1.3)北上资金净流入177.7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入81.1亿元,港股成交额中南下资金参与占比小幅下降。
● 风险提示
美元、美债利率上行;国内信用收紧;盈利不达预期、贸易格局恶化。
报告正文
1
港股策略周论:估值“体检”及AH跨市场对比
本周港股仅有部分交易日,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分别上涨0.8%和0.53%,但走势并不平静;其中,1月3日“高开低走”让投资者开始担心高波动模式再次降临。从板块来看,原材料、能源和地产等周期品种延续了去年底的良好表现,而必需消费股出现下跌。
受经济预期好转、中美贸易和社会事件缓和刺激,去年12月份以来港股表现突出,恒生指数累计涨幅高达8%,领先全球多数市场。站在年初这个时点,投资者的牛市热情似乎被点燃,看多市场的声音也逐渐多了起来。我们对2020年的港股定义为“价值回归年”,从战略上看多港股的配置价值,其中支撑逻辑之一为:港股的价值“钟摆”存在向上回归可能,且“估值弹簧”往往具备向上弹性;但在市场喧嚣声渐起之际,有必要对港股估值目前所处的水位进行全面“体检”,因为这关系到港股市场上涨的动力及空间。
因此,本期策论我们讨论一个通常被市场忽略但极有价值的话题——港股估值水位“体检”及AH跨市场估值对比,主要想回答以下问题:1)港股估值“钟摆”修复到了什么水位?2)港股的“估值弹簧”向上还需要哪些动力?3)相比A股,港股的估值吸引力是否依然存在?
1.1 港股估值“钟摆”修复到了哪?
长线而言,在盈利“螺旋式”上升背景下,港股估值就像一个永恒的“钟摆”,围绕价值中枢不断“均值回归”。站在当前时点,我们从PE band、“股息率-PE”二维钟摆及全球横向对比三大维度对港股估值进行全面“体检”:
第一,港股PE估值仍低于历史中枢。尽管修复显著,但港股静态PE估值仍然偏低,恒生指数PE(TTM)为11.14X,恒生国企指数PE(TTM)为8.93X,均低于2010以来均值;考虑到无论是恒指还是国企指数,2020年EPS增速一致预期仍有5%左右的正增长,港股动态PE相对历史均值的水位更低。
第二,“PE-股息率”的二维估值“钟摆”仍具备修复条件。尽管恒指静态股息率较前期高位出现回落,但考虑未来盈利预估后的动态股息率仍有3.8%,低于2005年均值+1标准差4%,但远高于均值3.54%。从“PE-股息率”的二维钟摆来看,在股息率未丧失吸引力的前提下,恒指低PE的性价比优势仍然存在,意味着“高股息、低PE”的港股对于长线配置仍是一片待开发的价值“沃土”。
第三,全球范围内,港股的“PE-股息率”、PB-ROE均体现出优势。2020年全球“资产荒”下,海外配置型资金在全球寻找权益价值洼地。仅考虑估值因素,高股息率、高隐含风险溢价(ERP)、低PE、PB-ROE高匹配的港股权益资产凸显性价比,“买入优质中国资产”是2020年海外配置资金投资港股的主题之一。
综合来看,尽管短期修复明显,但从PE band、“股息率-PE”二维钟摆、全球比较等维度来看,港股估值离合理中枢仍有不小距离,长线估值性价比并未消失。
1.2 港股估值“弹簧”是否还有上行空间?
考虑到海外资金增配优质中国资产、中资股盈利弱复苏的前提假设,我们对2020年港股的估值修复抱有坚定信心。就投资者近期关注较多的中短期因素,包括EPS一致预期、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溢价的波动,我们通过以下的数据分析加以释疑:
第一,EPS一致预期仍有上行可能。近期投资者对于港股2020年盈利预测“稳中有升”(图39/40),其中恒指EPS增速预期相对平稳(最新值5%),恒生国企指数EPS增速预期小幅提升(最新值5.6%)。按照我们中性假设,恒指/国企指数2020年EPS增长约6.7%/7.6%,后续仍存在小幅上调可能。
第二,美债利率短期或“负贡献”,但联储扩表周期内利率上行可控。其他条件不变时,若美债利率上行,确会对港股估值造成冲击。但“利率↑→估值↓”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即美债利率以“高斜率”上行从而造成波动加剧,而尽管面临油价冲击、联储降息暂停等压力,在扩表周期内美债利率出现大幅上行的概率不高。
第三,“美元弱、人民币稳”是港股流动性改善和估值修复的动力之一,目前这个根本前提未发生逆转。首先,美国经济优势收敛、美国-非美国家利差下行、欧元和英镑预期上修的逻辑刚开始演绎,美元仍有下行空间,利于新兴市场和港股表现。从估值来看,新兴市场相对发达市场的估值折价仍然偏高;其次,中美高利差、中国经济边际企稳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海外资金流入中国市场的热情不至于消退。
第四,油价上涨、波动率上行造成估值扰动,但1月中旬可能的中美贸易协议使估值很难明显下行。VIX、恒指波动率上行期间,港股估值通常受压,而油价若过快上涨会抬高波动中枢。伊朗局势给市场增加短期变数,但特朗普本周表示1月15日将在白宫同中国代表签订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对稳定春节前市场预期存在一定支撑。
从市场三因子P≈EPS/(Rf+ERP)拆解来看,短期港股估值上行确存在一定难度,或造成部分相对收益投资者减仓;但盈利增长、海外资金流入的趋势未改变,港股的估值“弹簧”经历波折后仍将继续上行。
1.3 相比A股,港股估值吸引力如何?
除“钟摆效应”和“弹簧效应”外,估值“体检”的另一重要维度在于AH跨市场对比。2019年大多数时间内,我们对于AH的跨市场配置策略体现为“A优于H”。时至今日,我们依然维持去年底以来的观点,而从估值对比的维度,尽管AH溢价正在收敛,但2020年港股的性价比仍要高于A股:
第一,AH溢价尚高于历史均值。最新AH溢价指数为126.6,高于2006年以来历史均值120。AH高溢价对于跨市场布局并非“铁律”,但不失为配置的重要参考。事实上,在AH“蓄水池”互联互通后,AH高溢价最显著的意义在于引导配置型“北水”南下(图14),目前内地险资、理财资金等配置资金南下的趋势未变。
第二,从股息率相对债券收益率来看,港股的性价比无疑更高。目前恒生指数股息率仍高于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南下资金配置港股处“舒适区”;而近期沪深300指数股息率相比债券利率的差值再次走阔。不过,“股息率-10年期中债收益率”的AH跨市场对比需要在美债利率和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否则这样的对比并无太多实际意义。
第三,弱美元更利于港股相对A股的估值扩张。2020年美元整体偏弱同时利于外资买入AH市场,但相比之下港股更受益于估值扩张,这是由港股的“离岸性”决定的。
第四,“盈利弱复苏”的环境下,低估值港股修复的弹性更大。预计2020年中国权益市场处于盈利弱复苏、流动性先中性后略宽的组合,上半年经济预期企稳的环境更利于低估值的港股修复。而从历史复盘来看,AH市场盈利上行、CPI高于3%时,港股多数跑赢A股。
因此,至少从2020年上半年来看,港股相对A股的估值吸引力更强,其中的逻辑可简单概括为:1)AH高溢价,南下资金持续流入;2)股息率占优,相比债券配置性价比更高;3)弱美元提高港股估值向上弹性,叠加人民币“稳”,港股“洼地效应”凸显;4)盈利弱复苏、通胀抬升时,港股弹性更好。
1.4 投资策略:小幅波折,不改趋势,继续布局价值品种
去年12月份以来港股表现突出,恒生指数表现领先全球多数市场。站在当前时点,有必要对港股估值目前所处的水位进行全面“体检”。我们的主要结论如下:
其一,港股估值“钟摆”修复到了哪?尽管修复明显,但从PE band、“股息率-PE”二维钟摆、全球比较等维度来看,港股估值离合理中枢仍有不小距离,长线估值性价比并未消失。
第二,港股估值“弹簧”是否还有上行空间?考虑到海外资金增配优质中国资产、中资股盈利弱复苏,我们对2020年港股的估值修复抱有坚定信心。短期港股估值上行确存在一定难度,或造成部分相对收益投资者减仓;但盈利和流动性趋势未改变,港股的估值“弹簧”效应经历波折后仍将继续上行。
第三,相比A股,港股估值吸引力如何?我们认为,至少从2020年上半年来看,港股相对A股的估值吸引力更强,主要原因包括:1)AH高溢价,南下资金持续流入;2)股息率更占优;3)弱美元、稳人民币,港股“洼地效应”更显著;4)盈利弱复苏、通胀抬升,更利于港股估值修复。
市场策略:展望2020年,我们对港股战略看多,或迎缩小版“戴维斯双击”,;行业配置关键词为“价值回归、成长分化”,建议布局低估值、“抗通胀”、“软服务”三条主线。
从投资策略来看,在盈利“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港股的估值“钟摆”向上均值回归 “只可能迟到,但不会缺席”。中性情形下,预计明年恒生指数将回到3w点,盈利和估值实现“双升”。
短期而言,伊朗局势或造成油价和市场波动率中枢抬升,但1月中旬中美贸易协议签订预期支撑市场估值,中东变局进一步恶化前,暂不会对市场造成根本性冲击。从估值维度而言,中长线港股的吸引力仍然较高,小幅波折后不改趋势。
行业配置方面,2020年建议布局三条主线:1)价值回归下的低估值,超配银行、汽车、博彩,关注内房股,估值和高股息是核心;2)“抗通胀”品种占优,但需精选估值性价比,看好医药、保险;3)分化的科技,从“硬科技”到“软服务”,超配互联网及软件服务。
短期来看,继续看好低估值的价值品种,如银行、地产、汽车、博彩、资本货物(重卡、机械)等;同时油价上涨驱动的能源股、避险情绪驱动的黄金板块或存在短期交易机会。
市场概览与情绪跟踪:本周(12.30-1.3)恒生指数上涨0.8%,板块方面,恒生一级行业表现分化,原材料业领涨,电讯业跌幅最大。HVIX指数、港股看跌看涨期权比例、主板沽空比例均小幅上升。
宏观流动性与估值跟踪:本周(12.30-1.3)人民币兑美元小幅升值,10年期美债收益率1.8%,中美利差小幅走阔至134BP。WTI原油价格小幅上涨至63.1美元/桶。恒生指数PE 11.14倍,略低于历史均值。
一致预期EPS跟踪:本周(12.30-1.3)彭博对于恒生指数20年EPS增速一致预期小幅下调,国企指数20年EPS增速一致预期小幅上调。
南下北上资金跟踪:本周(12.30-1.3)北上资金净流入177.7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入81.1亿元,港股成交额中南下资金参与占比小幅下降。
2
一周港股市场流动性、盈利预期与估值
2.1 市场概览与情绪跟踪
2.2 宏观流动性与估值跟踪
2.3 一致预期EPS跟踪
2.4南下北上资金跟踪
风险提示
美元指数、美债收益率大幅上行的风险
国内信用政策持续收紧的风险
经济和上市公司盈利不达预期的风险
中美贸易格局继续恶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