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无论谁赢得大选,英国政府都会大笔花钱

2019-12-12 21:36

  在英国,花钱大手大脚的政府又要回来了。在角逐周四英国大选的过程中,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向选民承诺,将向基础设施投资1,000亿英镑(合1,280亿美元),并向治安和医疗保健领域再投入数十亿英镑。

  在英国,花钱大手大脚的政府又要回来了。在角逐周四英国大选的过程中,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向选民承诺,将向基础设施投资1,000亿英镑(合1,280亿美元),并向治安和医疗保健领域再投入数十亿英镑。

  他的主要竞争对手、工党的科尔宾(Jeremy Corbyn)提出了更慷慨的计划,通过数千亿英镑的支出和借贷,将英国经济重塑为21世纪的国有化经济,让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免费宽带。

  有了上述承诺,英国加入了一些发达经济体的行列,这些经济体的政界人士正在发出多年来紧缩财政政策结束的信号。公共支出重新流行起来,甚至在一些右翼党派中也是如此。右翼党派传统上热衷于平衡预算并且不信任大政府。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主席乔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和即将卸任的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Mario Draghi)等政策制定者表示,扩大公共投资可能有助于缓解经济低迷,在基础设施和教育等领域的支出有助于实现更健康、更平衡的经济扩张。IMF和欧盟执行机构欧盟委员会敦促有财政空间的国家加大支出,以维持全球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转变并非没有风险。近年来,从拉丁美洲到欧元区,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投资者对他们认为挥霍无度的政府感到不满,促使政府在借贷成本急剧上升时进行痛苦的政策逆转。一年前,不断上升的利率将意大利经济推向衰退,当时的民粹主义政府为此缩减了扩大借贷的计划。

  鉴于正在考虑大举增加财政支出的许多国家失业率很低,额外支出可能导致经济过热,从而需要央行踩刹车。选民或许会对增税而犹豫不决,而如果承诺没有兑现,他们可能会对主流政治更加失望。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